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品牌宣传要“做十说九”
不要把你还没有做成的事情说出去,当时觉得占了便宜,实际上你没有做到之后,对你实现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的过渡不利,所以做和说的关系,我们认为应该是先做,如果你真有把握能做到,那做的同时可以宣传,但是比例要合适的话,应该是做十说九。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品牌是技术、品质、服务和用户尊敬的程度
良好的品牌形象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就好像一个人的品牌,道理也是一样的,人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一个富翁,中国现在变出来很多富翁,但是一夜之间想成就一个贵族确实很难。品牌是隐藏在商标背后的一种软实力,技术、品质、服务和用户尊敬的程度,这才是品牌。
贝因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
品牌产生需要好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
一个国家产生出很多世界级品牌是需要沃土的,这个沃土应该是它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你这个市场环境都那么急功近利、那么浮躁,谁愿意跑长跑呢?谁还一定要用百年去想这事儿呢?活了今天不管明天,这种文化环境下,确确实实就很难。品牌是长跑出来的,是熬出来的,那你一定要给它一片好的沃土。
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梁昭贤:
擦亮“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正迎来最好的时代。格兰仕在专注制造、升级制造的同时,也在争创世界品牌。擦亮“中国制造”,要会干也要学会说。要向全世界擦亮“中国制造”这个金字招牌,我们还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要积极通过权威媒体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了解,向全世界大力推广“中国制造”的高端智能精品,也要主动传扬“中国制造”实干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红豆集团董事钱文华:
品牌靠技术也靠文化
中国企业该如何迅速培养自主品牌?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企业创立品牌要下决心注重技术创新,不断为品牌注入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则主要依靠人才、平台、投入三要素。没有人才,平台成为摆设;没有平台,人才就没有施展的舞台;没有投入,人才和平台就没有后劲。同时,企业也要夯实品牌的文化内涵,以民族文化滋养自主品牌。中国品牌要赶超西方品牌,没有捷径,只能打好中华文化这张牌。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做中国声音的传递者
今天,中国品牌正扮演着新角色——中国声音的传递者和中国智慧的贡献者。今年6月,在荷兰,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通过第九届世界乳业大会提出了“乳业发展路线图”,这一战略构想,为全球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相关行业乃至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代表。品牌的力量不仅在于推动国家形象的提升,更是通过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持续增强企业、行业以及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皓明:
演绎东方品牌传奇
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总结:在海航企业文化的影响下,20多年来我们做成了4件事:第一,造就比肩世界500强资产和收入规模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第二,成为世界级航空品牌;第三,在世界十大安全纪录航空公司中,海航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公司;第四,成为涵盖航空、旅游、实业、资本和物流等行业的综合运营商,保持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未来,海航将继续坚持“一带一路”主线,把企业发展和国家战略融为一体,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己之力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
中国制造的匠人精神
京东方的产品赢得国际赞誉充分显示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体现了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与转变,说明了中国企业只要坚持专心、专注、专业的踏实态度,追求匠人精神,就一定能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品牌!这也是京东方人的不懈追求!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谭连起:
抓住品牌创新转型关键期
利亚德得益于抓住关键的企业品牌创新转型时期,注重品牌的培育与保护。第一,重研发促革新,时刻掌握最新LED显示关键技术。第二,加强品牌保护,建立专业化研发团队和核心专利池。第三,加大资源整合,拓展更多市场板块。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周云杰:
品牌形、神和魂,缺一不可
品牌应该具有“三品”和“两性”。三品,第一个我认为品质是品牌的形,品质既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质量体系,更包括产品质量背后的人。第二个品是品位,品位是品牌的神。第三是品格,我们认为品格是品牌的魂。品牌的两性:第一国际性,第二时代性。
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刚:
释放中国品牌的中国味道
古老历史品牌释放的能量有目共睹,民族传统产业的前景毋庸置疑。要提升并保持“中国制造”的品质,企业家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竞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合作,不断提升市场营销的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挖掘和推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品牌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用外国人能听懂、看懂、能接受的方式,创新中国品牌的推广方式,释放中国品牌的巨大能量。
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
到国际市场显身手
国际化是中国品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化使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自由流动,国际品牌享有更大的资源配置优势,而局限在区域市场的品牌,市场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对波司登来说,与其把自己限制在放缓的国内市场,与不断涌入的国际品牌竞争,打一场市场保卫战,不如利用整个国际市场的容量和资源,打一场市场开拓战。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克杰:
焕发成熟品牌的年轻活力
光明品牌60多年仍在闪闪发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维护光明这样的成熟品牌,使它屹立不倒,不断焕发年轻活力,面临诸多“坚持与创新”的抉择。这种“坚持与创新”,包含着对企业品牌的深入了解,对市场行业竞争现状的客观判断,对目标消费者及消费趋势的准确把控,更需要突破惯性、推陈出新的勇气和毅力。
品牌宣传要“做十说九”
不要把你还没有做成的事情说出去,当时觉得占了便宜,实际上你没有做到之后,对你实现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的过渡不利,所以做和说的关系,我们认为应该是先做,如果你真有把握能做到,那做的同时可以宣传,但是比例要合适的话,应该是做十说九。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品牌是技术、品质、服务和用户尊敬的程度
良好的品牌形象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就好像一个人的品牌,道理也是一样的,人一夜之间可以成为一个富翁,中国现在变出来很多富翁,但是一夜之间想成就一个贵族确实很难。品牌是隐藏在商标背后的一种软实力,技术、品质、服务和用户尊敬的程度,这才是品牌。

贝因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陈惠湘:
品牌产生需要好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
一个国家产生出很多世界级品牌是需要沃土的,这个沃土应该是它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你这个市场环境都那么急功近利、那么浮躁,谁愿意跑长跑呢?谁还一定要用百年去想这事儿呢?活了今天不管明天,这种文化环境下,确确实实就很难。品牌是长跑出来的,是熬出来的,那你一定要给它一片好的沃土。

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梁昭贤:
擦亮“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正迎来最好的时代。格兰仕在专注制造、升级制造的同时,也在争创世界品牌。擦亮“中国制造”,要会干也要学会说。要向全世界擦亮“中国制造”这个金字招牌,我们还任重道远。今后,我们要积极通过权威媒体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了解,向全世界大力推广“中国制造”的高端智能精品,也要主动传扬“中国制造”实干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红豆集团董事钱文华:
品牌靠技术也靠文化
中国企业该如何迅速培养自主品牌?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企业创立品牌要下决心注重技术创新,不断为品牌注入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则主要依靠人才、平台、投入三要素。没有人才,平台成为摆设;没有平台,人才就没有施展的舞台;没有投入,人才和平台就没有后劲。同时,企业也要夯实品牌的文化内涵,以民族文化滋养自主品牌。中国品牌要赶超西方品牌,没有捷径,只能打好中华文化这张牌。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做中国声音的传递者
今天,中国品牌正扮演着新角色——中国声音的传递者和中国智慧的贡献者。今年6月,在荷兰,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通过第九届世界乳业大会提出了“乳业发展路线图”,这一战略构想,为全球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品牌已经成为中国相关行业乃至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代表。品牌的力量不仅在于推动国家形象的提升,更是通过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持续增强企业、行业以及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皓明:
演绎东方品牌传奇
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总结:在海航企业文化的影响下,20多年来我们做成了4件事:第一,造就比肩世界500强资产和收入规模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第二,成为世界级航空品牌;第三,在世界十大安全纪录航空公司中,海航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公司;第四,成为涵盖航空、旅游、实业、资本和物流等行业的综合运营商,保持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未来,海航将继续坚持“一带一路”主线,把企业发展和国家战略融为一体,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己之力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
中国制造的匠人精神
京东方的产品赢得国际赞誉充分显示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体现了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与转变,说明了中国企业只要坚持专心、专注、专业的踏实态度,追求匠人精神,就一定能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品牌!这也是京东方人的不懈追求!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谭连起:
抓住品牌创新转型关键期
利亚德得益于抓住关键的企业品牌创新转型时期,注重品牌的培育与保护。第一,重研发促革新,时刻掌握最新LED显示关键技术。第二,加强品牌保护,建立专业化研发团队和核心专利池。第三,加大资源整合,拓展更多市场板块。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周云杰:
品牌形、神和魂,缺一不可
品牌应该具有“三品”和“两性”。三品,第一个我认为品质是品牌的形,品质既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质量体系,更包括产品质量背后的人。第二个品是品位,品位是品牌的神。第三是品格,我们认为品格是品牌的魂。品牌的两性:第一国际性,第二时代性。

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刚:
释放中国品牌的中国味道
古老历史品牌释放的能量有目共睹,民族传统产业的前景毋庸置疑。要提升并保持“中国制造”的品质,企业家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竞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合作,不断提升市场营销的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挖掘和推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品牌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用外国人能听懂、看懂、能接受的方式,创新中国品牌的推广方式,释放中国品牌的巨大能量。

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
到国际市场显身手
国际化是中国品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化使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自由流动,国际品牌享有更大的资源配置优势,而局限在区域市场的品牌,市场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对波司登来说,与其把自己限制在放缓的国内市场,与不断涌入的国际品牌竞争,打一场市场保卫战,不如利用整个国际市场的容量和资源,打一场市场开拓战。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克杰:
焕发成熟品牌的年轻活力
光明品牌60多年仍在闪闪发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维护光明这样的成熟品牌,使它屹立不倒,不断焕发年轻活力,面临诸多“坚持与创新”的抉择。这种“坚持与创新”,包含着对企业品牌的深入了解,对市场行业竞争现状的客观判断,对目标消费者及消费趋势的准确把控,更需要突破惯性、推陈出新的勇气和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