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母胎界面的表达特点及作用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

以BALB/c雌雄鼠构建妊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孕14.5 d的子宫胎盘组织中IRF4蛋白定位表达。同时,获取未孕及孕4.5、8.5、12.5、16.5 d的脾脏和子宫胎盘组织,以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IRF4和RORγt mRNA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CBA/J雌鼠和DBA/2J雄鼠交配构建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以与BALB/c雄鼠交配的CBA/J雌鼠为正常妊娠对照,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两组小鼠母胎界面IRF4、RORγt和IL-17的表达差异。

结果

IRF4主要表达于母胎界面的淋巴细胞;妊娠过程中,母胎界面的IRF4水平呈动态变化,孕4.5 d达到高峰(1.92±0.12),余妊娠期均明显低于未孕状态(孕8.5、12.5、16.5 d与未孕时的表达值分别为:0.25±0.03、0.03±0.01、0.10±0.005和1.00±0.04;P<0.05),且与RORγt的水平呈正相关(r2=0.6968,P<0.05);自然流产组IRF4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1.41±0.04)比(1.00±0.12),P<0.05],同时自然流产组RORγt和IL-17的mRNA水平也更高(RORγt:(2.01±0.03)比(1.00±0.14);IL-17:(2.69±0.20)比(1.00±0.09),均P<0.05)。

结论

IRF4可能通过RORγt作用于Th1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母胎免疫调控,影响妊娠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携带线粒体ND1基因3497C>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临床与遗传学特征.方法:对6个携带线粒体ND1基因3497C>T突变的LHON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对先证者进行
目的探讨聚多巴胺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及负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后对材料性能和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乳化挥发法制备PLGA多孔微载体,使用聚多巴胺对微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并负载IGF-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测试仪检测聚多巴胺改性前后PLGA多孔微载体的表面形貌结构、表面基团和亲水性,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采用BCA法检测改性前后
目的探讨机械力诱导氧化应激对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0月于本院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例,术中取切除子宫的子宫旁韧带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力学加载构建机械力加载模型。使培养板产生形变位移1 mm的加力大小定义为1 333 μstrain。加力大小分别为0 μstrain(0 mm)、1 333 μs
目的探讨经冠脉注射超声靶向微泡破坏(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IC-UTMD)促进血管新生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7只杂种犬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7,经冠脉注射生理盐水),冠脉注射组(IC组,n=10,经冠脉注射血管生成素Ang1质粒),IC-UTMD组(n=10,经冠脉注射Ang1质粒+UTMD)和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