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内容如何更充实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洁明了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作文越简单越好。该记叙的故事一定要记叙,该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描写,该抒发的情感一定要抒发,总之一句话,一定要让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让读者感觉越读越有味。否则,只是干巴巴把主要意思表达出来,那作文就会显得很单薄,就会无“血”无“肉”,让读者味同嚼蜡。
  题目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当属自己的父母了。他们用全部精力和爱心,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可如果让同学们说说父母的爱,不少人都会一时语塞,因为在这些同学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寻常,哪有什么值得写的爱呀?其实,许多爱总是藏在细节里,只要用心体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伟大的父爱、母爱。父母之爱如此,其他人对我们的爱同样如此。请以“爱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描写生动,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600字。
  爱的细节 王丽媛
  原文
  盛夏,阳光从窗口照射进来,让人感到浑身无力,我放下手中的笔,趴到桌上,想休息一会儿……(景物描写,营造氛围,引出下文)
  “咣当咣当……”一阵急促的响声传入我的耳朵,怎么了?(设疑激趣)
  我赶忙走下楼。厨房的门虚掩着,透过门缝,我看到爸爸正在忙活着,他想干什么呢?做晚饭?还没到时候呀!再说,家中的一日三餐全是妈妈做的呀,这会儿妈妈还没下班呢。好不容易轮到今天休息,爸爸会做晚饭?(继续蓄势,吸引读者)
  灶台上装绿豆的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看来他是在做绿豆汤啊。他会做吗?
  爸爸站在灶台旁,手里拿着木铲,等高压锅的压力泄完后,爸爸急忙打开锅盖看绿豆汤,却被烫了一下。接着,他用木铲在锅里搅了几下,脸上紧张的表情终于舒缓下来。
  他从柜子里拿出碗,盛了一碗绿豆汤。然后又放了好多糖一起搅拌,想尽快让绿豆汤凉下来。终于,爸爸手中的勺子搅动幅度变小了。爸爸擦了擦汗,端起了绿豆汤……想不到,爸爸还真有两下子。(以上写了爸爸做绿豆汤的经过,整个过程虽然非常清晰,但细节不细,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
  我赶忙溜回房间,继续趴在桌子上。爸爸的声音传来了:“丫头,老爸给你上汤喽……”“快尝尝,我刚刚煮的,夏天喝绿豆汤解暑去困!”看着爸爸,我在心中说:“老爸呀,其实我不爱喝加糖的绿豆汤。”但我没有说出口,而是说:“谢谢老爸。”然后,捧起碗喝了起来。爸爸看着我笑了。(这一段对人物的描写可以再细一些)
  夏风穿屋而过,我坐在桌前,静静地回味着刚才那碗绿豆汤,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结尾非常干脆简洁)
  指导
  这篇作文写了爸爸给“我”做绿豆汤的经过。在行文过程中,小作者层层设疑,以简洁的语言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描述,浓郁的亲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这篇作文也明显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全文只讲了爸爸做绿豆汤这一件事,内容略单薄;如果在文首以概述的方式再点出一两个“爱的细节”作陪衬,内容会更丰厚一些。二是文题为“爱的细节”,但细节描写并不细,没有感人的细节,故事情节不够生动饱满。三是没有明确点题,主旨不够突出。
  建议
  1.修改文章开头,或以题记的方式,概述几个与父母之爱有关的细节用来点题,自然引发下文。
  2.对爸爸做绿豆汤的过程展开详细描摹,放大细节,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凸现爸爸的爱,使文章有血有肉。
  3.完善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抒发真情。
  爱的细节 王丽媛
  平淡的生活里,父母对我们的爱往往都隐藏在不起眼儿的细节中:吃饭时悄悄推过来一小碟菜,出门时一声暖暖的叮嘱,过马路时不由自主地牵着我们的手……你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捕捉到许许多多爱的瞬间。
  —题记
  (以题记的方式列举多个爱的细节,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巧妙点题,引出下文)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让人感到浑身无力。我放下手中的笔,静静地趴在桌上,享受着这份宁静……(顺理成章引入正文)
  “咣当,咣当……”一阵急促的响声传入我的耳朵,怎么了?
  我循着声音走下楼去。厨房的门虚掩着,透过门缝,我看到了一个身材微微发福的男人,手里抓着铲子,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没错,是爸爸。那件围在妈妈身上精巧无比的碎花围裙,套在他微胖的身躯上,显得那样别扭。爸爸趿着拖鞋的双脚在地上来回不停地蹭着,透出一丝焦急的神情。他想干什么?做晚饭?还没到时候呀!再说,家中的饭全是妈妈做的呀,这会儿妈妈还没下班呢。好不容易轮到今天休息,爸爸会做晚饭?(“趿着拖鞋的双脚在地上来回不停地蹭着”这一细节写出了爸爸的焦急心情,非常传神)
  灶台上装绿豆的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看来他是在做绿豆汤啊。他会做吗?
  爸爸神情专注地站在灶台旁,手里拿着木铲,呆呆地等着。终于,高压锅的压力阀掉了下去,爸爸急忙打开锅盖,却不知奔涌而出的水蒸气温度相当高。不出所料,他被烫着了,出于本能反应,他把手缩了回去,不停地在围裙上来回摩擦,似乎能减轻点儿疼痛吧。接着,他再次将身子朝前倾,用木铲在锅里搅了几下,脸上紧张的表情终于舒缓下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还原了爸爸的窘态,让人顿生怜惜)
  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只碗,用清水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从锅中盛了一碗绿豆汤,接着又放了好多糖一起搅拌,边搅还边用嘴吹。随后,他端着碗走到窗前,把窗户打开,额前的汗珠清晰可见,手仍在不停搅动着,似乎渴望着夏天的微风能快点儿带走碗中的热气。终于,爸爸手中的勺子搅动幅度小了,并渐渐停了下来。爸爸擦了擦了汗,解开碎花围裙,随手放在椅子上,又端起了绿豆汤……想不到,爸爸还真有两下子。(“洗了一遍又一遍”,可见爸爸是多么细心。“边搅还边用嘴吹”,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个感人的画面)
  我赶忙溜回房间,继续趴在桌子上。爸爸的声音传来:“丫头,老爸给你上汤喽……”我刚转过身,他已来到我身后,迫不及待地看着我说:“快尝尝,我刚刚煮的,夏天喝绿豆汤解暑去困!”看着他额头上仍在闪闪发光的汗珠,我在心中说:“老爸呀,其实我并不爱喝加糖的绿豆汤。”但我并没有说出来,而是扮了个鬼脸:“谢谢老爸。”然后,捧起碗,有滋有味地喝了起来。爸爸看着我,脸上溢满了笑容。(人物神态描写非常生动)
  夏风穿屋而过,我坐在桌前,静静回味着刚才那碗绿豆汤,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脑海里,爸爸那笨拙的动作,不知不觉连成一部短片——《爱的细节》。爸爸,我爱你!(呼应文首,点题,升华主题,让读者久久回味)
  教师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先借助题记列举多个“爱的细节”,巧妙点题,引出下文;然后集中笔墨,对爸爸做绿豆汤时的动作、神态展开了生动描摹,将一个笨手笨脚又非常疼爱女儿的父亲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动。与此同时,小作者还巧借用“我”的心理变化激疑设趣,表达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与原文相比,升格文内容更丰富,描写更生动,情感更真挚.表达效果更好。
  启示
  在写作过程中,如何避免内容单薄,让自己的作文变得丰富多彩呢?
  一、尽可能多讲一点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叙事。要想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件事往往很难达到效果。这时候,写作者就应该多选几个故事,不断强化人物某一性格,或从不同角度展现性格的多样性,从而让人物形象更饱满、更鲜明。当然,多讲一点故事,绝不是滥讲,要根据主题需要,精心选择素材,详略得当,相辅相成。
  二、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味。任何一个故事都要经历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过程,除了要把这些因素交代清楚外,同学们还应根据表达需要,对某一环节进行详细描写,做到重点突出。与此同时,还要在情节设计上下些功夫,避免平铺直叙,让故事波澜不断,引人入胜。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很简单的情节,也能让读者觉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
  三、用生动的描写让作文变得多姿多彩。写人记事离不开写人,对作文中的重点人物,不妨多多描摹,既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也写人物的动作、心理,从而让形象变得立体鲜活起来。人物一活,跃然纸上,触手可及,作文自然就不单薄了。
  另外,同学们在记叙和描写过程中,可适时抒情,最好能适时插入景物描写,借景抒情,这样内容就会更加充实、有味道。一篇作文如果字字含情,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中,如果缺乏生动的例子,语言贫乏无味,同样会让人觉得内容单薄干瘪。只有将生动的例子引入文中,多角度表达,文章才会厚实起来。
其他文献
主人家来了亲戚,亲戚家的小鹿犬也被一起带来了。  很快,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聚在了这只小鹿犬身上。主人不但用火腿肠逗它玩,还不停地喂它我最喜欢吃的小零食。平常最受欢迎的我却被冷落在一边,更可恶的是它居然还在我的面前嘲笑我,冲着我大叫,逗得主人开怀大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冲上去一下子把它扑倒在地,迎来的却是主人一顿训斥。  我失望地蜷缩在角落里,愤愤地看着这只恶狗。“离家出走”这四个字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的文章从落笔的那一刻起,就自带作者的视角,所以,多数文章都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或说理的主角,哪怕主人公不是“我”。近年来,网络发帖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是谁,无论怎样的文字,只要不触及“高压线”,基本都可以发表;只要是热门话题,触动多数人的神经,就会有极高的点击率。写作技巧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再加上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导致以“我”为视角的文章充斥网络。这种现象也影响了学生,学生的作文里满篇皆
“冲呀!砂锅窗口前已经排满了人啦,不跑就吃不到啦!”“加油!终点就在眼前!”几个身影向着同一个方向绝尘而去,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随着上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前一秒还十分安静的校园瞬间沸腾起来。  在附中,同学们中午、晚上一般都在食堂吃饭。我们的食堂并不大,只有跑得快的同学才不会遭遇排队等待半个多小时才打到饭的“悲剧”。于是出现了全校性的、一日两次的“运动项目”———“跑饭”!  上午
有时候我也不懂你。  秋日的夜晚清冷又萧瑟,厚厚的窗帘没有拉上,银白的月光便朦朦胧胧地泼洒进来。我看了看眼前奋笔疾书的你,我真的不懂你。你手上的作文稿纸撕了又写,写了又撕。我问你,明明可以写熟悉的、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稳稳当当拿个高分,你为什么标新立异呢?你说,这是你真正想写的、想说的话。明知孤芳自赏,但还想再试一次,使它变得完美无缺,即使得不到高分。你把这称为“满腔的少年气”。我默默地看着你,看
“卖爆米花喽,卖爆米花喽”阳光下,一个蹲坐在火炉后的身影正缓慢地摇动机器,制造出简单的美味。  如今,传统爆米花真不多见了,我好奇地凑上去瞧。  做爆米花的师傅头发花白,应该有六十多岁了。他身穿黑色棉衣,戴着磨破的露出指尖的手套,握着漆黑的老式爆米花机把手,一圈又一圈,重复着简单的动作。红色的火苗包裹着爆米花机,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美食正在酝酿。  许久,他终于站起身,麻利地撑开一只麻袋,再抬
我的奶奶,已经年满九十岁了。  去年春节,为了给奶奶过九十大寿,我与父母一同回了老家。  不知是我家独有的传统还是老家的习俗,这种大寿,一定要办得极隆重。我大伯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到了大寿那天,充气的拱门、敞亮的舞台、几十张圆桌、一大排煤气灶摆放得满满当当。  一个老人正坐在房子外面的轮椅上,很瘦,肤色苍白,身上盖了很多层毯子。那就是我的奶奶。她年纪太大,几乎听不见声音了。她不怎么说话,脸上没有表情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  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了。  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冬天宜喝茶读卷下棋悟道,还有,就是侍弄书法。  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粗细细,曲曲折折,或旁逸斜出,或肃穆端严。这
事件回放<<<<  他满头银丝如雪,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勿需让座”的LED小牌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的照片引发了全国网友盛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硬核大爷”。  时事鲜评  据报道,刘增盛老人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的身上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年轻人还得站起来让座…
我从未来过这样大的草原,这里没有游乐设施、没有炊烟袅袅,只有按捺不住的、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一个个苍翠的山包流水一般漫到地平线尽头,像胸襟宽广的母亲,温柔地容纳了天地万物。厚重而平淡的气息在我身畔静静淌过,我心雀跃,没来由地热爱这样的草原。  从车上下来,草原,是从静谧和微风开始的。没有汽车轰鸣、没有鸟儿喧闹,只听见风轻轻抚过,掀起一道道碧绿的涟漪。小草好像轻叹了一口气,互相依偎抚慰发出沙沙的细微之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源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以人物描写来说,写作时应“紧贴人物”,撷取与人物身份、个性相一致的细节,就能够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原是凤姐和鸳鸯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故意都令说错。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下便该刘姥姥。  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儿,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众人都笑道:“容易说的。你只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