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渊冲“三美论”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诗歌翻译提出了要求,一个成功的诗歌译本,一定要在“意”“音”和“形”三个方面尽量再现原诗的特点。在美国诗人Ella Wheeler Wilcox的现代自由诗Solitude的汉译实践中,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均得到有力论证。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论”;诗歌翻译;运用;Solitude
【作者简介】罗晓佳(1981-),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英语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引言
翻译中会涉及的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议论文、说明文等等,而各种文本翻译中,诗歌翻译特别让译者感到头疼,因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艺术性和语言性都高度浓缩的一种文体。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论”,为诗歌翻译的实践提出了全面实用的指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的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据。本文将在笔者的诗歌翻译实践中来具体说明许渊冲“三美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行性。
一、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论”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论”,即“诗歌翻译不仅应忠于原文,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即,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言外之意等。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为“意境美”。诗歌的意境美是最重要的要素,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为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矣。”可见,诗歌翻译中,如何把“意境美”盡量在目的语中进行转换再现是极其重要的。译文的意境要像原诗一样能美得感动读者。“音美”是指诗歌的平仄、节奏、押韵等,译文要像原诗一样有优美动听、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对于诗歌翻译者来说,必须要精通英文诗歌和中文诗歌的“音韵学”,而这两种“音韵学”有相似点,又有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诗歌翻译者在翻译诗歌,特别是翻译格律诗的时候,要在译文中要体现原诗的“音韵美”。“形美”要求译文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句式、长短、对仗等)。原诗的“形”,也是诗歌的要素之一,是诗歌所要表达的综合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诗歌的译本,应该在“形”上,尽量体现原诗的特点,才能称为“相对忠实地再现原诗的重要特征”。许渊冲教授在自己的诗歌翻译实践中,一直亲力亲为将其著名的“三美论”付诸诗歌翻译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翻译文学贡献了大量优质的诗歌译作,其“三美论”的翻译理论为千千万万后辈翻译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二、许渊冲 “三美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在许渊冲 “三美论”诗歌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就具体的诗歌翻译实践而言,可以简单从三个方面来归纳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做到“意美”,译者首先要读懂原文,把原文的精髓把握住,然后用恰当的译语表达出来,在忠实于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尽量传达原文的“意境美”;第二,要做到“音美”,译者首先要明白英语诗歌和中文诗歌各自的韵律特点,才能从音韵的角度做好诗歌的翻译;第三,要做到“形美”,译文就要尽量模拟原文的句式,在句子结构上不要跳跃太大,除非是英语和中文语法不一致的地方,另当别论。
在许渊冲 “三美论”在诗歌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图将美国诗人Ella Wheeler Wilcox的诗歌Solitude进行英汉翻译。下面,我们就来先解读一下这个诗人和这首诗的基本情况。
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1850-1919)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和诗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她的名字还算比较陌生。她的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韵律精美、意境邃远,意想典雅而纤丽,被许多报纸杂志书籍争相刊登,也受到无数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有13首作品被选入 《最受喜爱美国诗歌选集》,而Solitude(《孤独》)则被读者评选为最难忘的诗歌之一。
埃拉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孤独》最初发表于1883年2月25日的《纽约太阳报》。她是在去参加一位官员就职舞会的路上萌发了这首诗的灵感。当时,同车的一位黑衣女子哭了。埃拉就坐在她旁边,一路上都在试着安慰她。下车后,诗人心里非常压抑,在照镜子的时候,她想起了那位黑衣女子。于是,她写下来Solitude这首关于孤独的一首诗。
人在孤独中出生,在孤独中死去。人的一生,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要面临“孤独”这个永恒的问题。读诗,是一种感悟,不同的人生阅历,读诗的心情和体会也都有不同。但好的诗篇,总能发人深省、动人心弦,Solitude便是这样一首令人口齿噙香的佳作。如何乐观地面对“孤独”,如何与“孤独”和平共处?或许,我们在Solitude这首诗中,可以找到答案。原诗以及笔者的译本如下:
Solitude
By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论”;诗歌翻译;运用;Solitude
【作者简介】罗晓佳(1981-),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英语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引言
翻译中会涉及的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议论文、说明文等等,而各种文本翻译中,诗歌翻译特别让译者感到头疼,因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艺术性和语言性都高度浓缩的一种文体。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论”,为诗歌翻译的实践提出了全面实用的指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的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据。本文将在笔者的诗歌翻译实践中来具体说明许渊冲“三美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行性。
一、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论”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论”,即“诗歌翻译不仅应忠于原文,还应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即,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言外之意等。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为“意境美”。诗歌的意境美是最重要的要素,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为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矣。”可见,诗歌翻译中,如何把“意境美”盡量在目的语中进行转换再现是极其重要的。译文的意境要像原诗一样能美得感动读者。“音美”是指诗歌的平仄、节奏、押韵等,译文要像原诗一样有优美动听、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对于诗歌翻译者来说,必须要精通英文诗歌和中文诗歌的“音韵学”,而这两种“音韵学”有相似点,又有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诗歌翻译者在翻译诗歌,特别是翻译格律诗的时候,要在译文中要体现原诗的“音韵美”。“形美”要求译文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句式、长短、对仗等)。原诗的“形”,也是诗歌的要素之一,是诗歌所要表达的综合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诗歌的译本,应该在“形”上,尽量体现原诗的特点,才能称为“相对忠实地再现原诗的重要特征”。许渊冲教授在自己的诗歌翻译实践中,一直亲力亲为将其著名的“三美论”付诸诗歌翻译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翻译文学贡献了大量优质的诗歌译作,其“三美论”的翻译理论为千千万万后辈翻译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二、许渊冲 “三美论”在诗歌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在许渊冲 “三美论”诗歌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就具体的诗歌翻译实践而言,可以简单从三个方面来归纳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做到“意美”,译者首先要读懂原文,把原文的精髓把握住,然后用恰当的译语表达出来,在忠实于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尽量传达原文的“意境美”;第二,要做到“音美”,译者首先要明白英语诗歌和中文诗歌各自的韵律特点,才能从音韵的角度做好诗歌的翻译;第三,要做到“形美”,译文就要尽量模拟原文的句式,在句子结构上不要跳跃太大,除非是英语和中文语法不一致的地方,另当别论。
在许渊冲 “三美论”在诗歌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图将美国诗人Ella Wheeler Wilcox的诗歌Solitude进行英汉翻译。下面,我们就来先解读一下这个诗人和这首诗的基本情况。
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1850-1919)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和诗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她的名字还算比较陌生。她的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韵律精美、意境邃远,意想典雅而纤丽,被许多报纸杂志书籍争相刊登,也受到无数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有13首作品被选入 《最受喜爱美国诗歌选集》,而Solitude(《孤独》)则被读者评选为最难忘的诗歌之一。
埃拉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孤独》最初发表于1883年2月25日的《纽约太阳报》。她是在去参加一位官员就职舞会的路上萌发了这首诗的灵感。当时,同车的一位黑衣女子哭了。埃拉就坐在她旁边,一路上都在试着安慰她。下车后,诗人心里非常压抑,在照镜子的时候,她想起了那位黑衣女子。于是,她写下来Solitude这首关于孤独的一首诗。
人在孤独中出生,在孤独中死去。人的一生,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要面临“孤独”这个永恒的问题。读诗,是一种感悟,不同的人生阅历,读诗的心情和体会也都有不同。但好的诗篇,总能发人深省、动人心弦,Solitude便是这样一首令人口齿噙香的佳作。如何乐观地面对“孤独”,如何与“孤独”和平共处?或许,我们在Solitude这首诗中,可以找到答案。原诗以及笔者的译本如下:
Solitud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