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还要学会“育人”。尤其是“育人”可谓集重任于一身,既有学校的要求,又有来自学生的挑战,更有来自于家长、社会的期望。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面对学生管理中层出不穷的疑难问题时,一些教师就会容易生气、愤怒,感情用事,做出有悖于师德和法律的事来。
因此教师必须学会面对违纪或犯错的学生的处理手段和艺术。那么教师教学教育工作中怎样才能不失教师的形象而又得到学生尊重呢?
一、改变旧思想旧观念是控制情绪的前提条件
在2006年主题为“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的会议上提出:现在教育的内部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教育品质和教育质量、教育的公平性、人民满意的情况,教师问题,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凸显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不仅要有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还要有高效、优质、有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人民教师,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上要质量,而且还要有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不要再有“师道尊严”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旧思想、旧观念。
二、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控制情绪的主要方法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大部分光阴课徒讲学,以他超群的智慧与不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族历史中“至圣先师”的地位。他的教育观注重在人格塑造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以“仁”为主,并注重因材施教。他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非常成功。今天,我们回顾审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仍然可感受到它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而在“以人为本”新的发展观的今天,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挑战。但以前包括今天许多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来对待。这样,使得教师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
那么教师和学生怎样才能建立平等的关系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在出现问题时,不要采用怒气冲天、乱骂学生来解决心头之恨。而要先让学生一个申诉的机会,然后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二是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教师要虚心地接受。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同样,作为老师也要虚心地接受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事实上,一个勇于接受别人批评的老师,学生才会尊重他。当然,学生也可能因认识水平的有限,有时提出的批评意见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作为教师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的差错。只要你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这样你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你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就不会再出现紧张、高压的气氛,这样你还会乱发脾气吗?
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控制情绪的主要途径
情绪的自控能力是受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所制约的。但作为教育者,必须走出易怒的心境,以积极、宽容、理智心态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2004年我担任九年级(4)班班主任的时候,在一节化学课里,化学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小安在课桌上埋头写着什么,连化学课本都没有打开,于是他大步走到这位同学面前并迅速拿起这位同学所写的小纸条一看,接着瞪着这位同学说:“上课不好好听课念书,还写信追女孩子,看你这副什么德性!”小安满面通红地说:“你快还我纸条,不然我对你不客气!”老师气愤地说:“哗,你还对我不客气,我就看你怎么对我不客气!”接着把那张小纸条撕了,小安一下子由座位跳出来,一拳打到老师的鼻子上面,老师马上两眼昏花、鼻血直流。结果化学老师住了医院,小安被学校记了大过。
小安在德育处接受教育时还说:“如果老师不骂人、不撕破我的纸条,我也不会那么冲动打人。”事情闹成这样是谁之过?难道仅仅是我们的学生吗?假如化学老师换一种方式处理:悄悄地走过去小声说:“某某同学,请你打开课本认真听一听课。”然后在下课后找他好好地谈一谈,说明上课不听课的害处,说说他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感兴趣是正常的但早恋却是危险有害的,不愉快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责任编辑赵霭雯
因此教师必须学会面对违纪或犯错的学生的处理手段和艺术。那么教师教学教育工作中怎样才能不失教师的形象而又得到学生尊重呢?
一、改变旧思想旧观念是控制情绪的前提条件
在2006年主题为“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的会议上提出:现在教育的内部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教育品质和教育质量、教育的公平性、人民满意的情况,教师问题,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凸显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不仅要有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还要有高效、优质、有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人民教师,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上要质量,而且还要有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不要再有“师道尊严”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旧思想、旧观念。
二、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控制情绪的主要方法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大部分光阴课徒讲学,以他超群的智慧与不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族历史中“至圣先师”的地位。他的教育观注重在人格塑造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以“仁”为主,并注重因材施教。他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非常成功。今天,我们回顾审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仍然可感受到它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而在“以人为本”新的发展观的今天,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挑战。但以前包括今天许多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来对待。这样,使得教师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
那么教师和学生怎样才能建立平等的关系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在出现问题时,不要采用怒气冲天、乱骂学生来解决心头之恨。而要先让学生一个申诉的机会,然后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二是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教师要虚心地接受。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同样,作为老师也要虚心地接受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事实上,一个勇于接受别人批评的老师,学生才会尊重他。当然,学生也可能因认识水平的有限,有时提出的批评意见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作为教师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的差错。只要你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这样你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你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了,就不会再出现紧张、高压的气氛,这样你还会乱发脾气吗?
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控制情绪的主要途径
情绪的自控能力是受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所制约的。但作为教育者,必须走出易怒的心境,以积极、宽容、理智心态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2004年我担任九年级(4)班班主任的时候,在一节化学课里,化学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小安在课桌上埋头写着什么,连化学课本都没有打开,于是他大步走到这位同学面前并迅速拿起这位同学所写的小纸条一看,接着瞪着这位同学说:“上课不好好听课念书,还写信追女孩子,看你这副什么德性!”小安满面通红地说:“你快还我纸条,不然我对你不客气!”老师气愤地说:“哗,你还对我不客气,我就看你怎么对我不客气!”接着把那张小纸条撕了,小安一下子由座位跳出来,一拳打到老师的鼻子上面,老师马上两眼昏花、鼻血直流。结果化学老师住了医院,小安被学校记了大过。
小安在德育处接受教育时还说:“如果老师不骂人、不撕破我的纸条,我也不会那么冲动打人。”事情闹成这样是谁之过?难道仅仅是我们的学生吗?假如化学老师换一种方式处理:悄悄地走过去小声说:“某某同学,请你打开课本认真听一听课。”然后在下课后找他好好地谈一谈,说明上课不听课的害处,说说他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感兴趣是正常的但早恋却是危险有害的,不愉快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