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探讨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学生不能直观认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改变的途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其特点为广大学生服务,教师更是要在新的技术支持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改革,应用新技术为物理课堂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认知;物理情境
  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占有主导地位,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引起了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转变。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凭借自身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使过去很多难以讲解的内容经它演示后变得一目了然,它不仅可以强化信息的传播而且其信息更容易被提取和筛选,特别是在高中物理采用视频,flash动画,photoshop图软件做成三维动态课件,可以使“看不见”的看得见了,“动不了”的动起来了,使原来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讲解起来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由感知到认知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本质
  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现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项行动策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CO)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其特征是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展示、发送和使用。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宗旨就是要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组合、重构,达到相互融合成为有机整体。
  二、新媒体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的突变
  1.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展示为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宁夏育才中学师生的调查反馈情况来看,有8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习兴趣,学生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了学习秋极性。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
  物理是一门难教又难学的学科,课时减少内容又增多,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迫在眉睫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的节约了老师的教学时间,也帮助学生丰富、完善、拓展、提高了学科的内容。各个高中学校正在开展的微课教学正是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在网上学习、做题、讨论、看微视频,这一途径有效的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3.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把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充分发挥学生有效的利用信息以及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让其掌握一定的信息应用技术,学习接受和批评能力,运用信息并具备融人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只有具备了必要的信息知识,才能利用丰富的信息来源源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有能力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应自如。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应用为其提供条件,是让学生更好的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在于情景的创设。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经验表明,学生感动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还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亲历”科学创新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物理学重要的任务是传播科学思想,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如在介绍法拉第发现地磁感应定律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再现法拉第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
  情景一:法拉第坐在实验室正在思考电能生礠,那么礠也一定能生电,百思不得其解,不断的在绕线圈,变化位置,运动方式等等;
  情景二:法拉第发现电流计转动的一瞬间,眼睛里发出炽热的光芒,转而手足舞蹈兴奋不已。这些场景能够切实让体悟物理研究过程,感受科学方法。
  3.揭示问题本质,突破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物理概念及物理过程抽象,难以理解,尽管物理教师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讲述,学生领会起来仍感抽象、难懂;采用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形象、不具体的问题,但由于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演示实验做得不是很到位,或演示效果观察度差等原因,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工具,如实物投影仪、录像机、高速摄像机以及多媒体课件,它们以其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直接投影(可放大缩小,放慢加快)、视频、图形、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表现形式,将一些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宏观或微观世界、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空间的变大或缩小等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所呈现的内容真实、生动、极富表现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能够为教育改革带来创新的基础支持,为教师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方法变革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吕日雪.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9(02).
  [2]叶凡.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课程辅助教学中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06)
  [3]郭福强,陈惠敏,张保花.多媒体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反思[J].昌吉学院学报,2009(01).
  [4]汪振海,潘秀华,张丽静.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1999(04).
  作者简介:高晓燕(1986—),女,宁夏西吉人,宁夏育才中学物理教师。
其他文献
感恩上苍在天之中的地方馈赠我的家园可爱美好
3D材质的处理是现代箱包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材质的编辑,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设计图,便于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改动和调整,也可以为生产和营销提供较为逼真的产品图示。该文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资本利润最大化。要使资本真正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本经营机制,促使企业按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