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问对与错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新西兰有位老干妈,六十多岁,自称最喜欢东方文化。前几年她来中国玩,我当然要盛情接待,带她去了各种高级馆子,比如全聚德、东来顺、大董,还去了川办和护国寺。老太太很有礼貌,每次都把东西吃干净,然后矜持地夸奖两句。
  旅游到了最后一天,我有点疲了,心想反正马上去机场了,随便找个地方对付一口吧,就去大望路找了个专供外国人吃商务套餐的地方,菠萝咕咾肉、酸甜排骨、炸春卷、扬州炒饭。套餐一端上来,见那老太太咧开腮帮子,撩起后槽牙,风卷残云一般吃了个干净,吃饱了往椅子后一靠,揉着肚皮说:“这是我来中国吃得最好的一顿。”
  我默默吐出一口血,然后吐出被这些菜酸掉的大牙,怀着愧疚的心情把老太太送上飞机。
  我还有一个德国同事和一个东南亚同事,二人剛到中国就非要让我带他们去吃美食。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找了个酸甜口儿的馆子,没想到他们吃了两口就搁下了,一脸不满:“我们来中国是吃真正中餐的,不是这些鬼佬餐。”我一听,嚯,门儿清啊,成,哥们儿给你来点重口味的,直奔前门附近胡同里的一家北京小馆子,要了一碗豆汁、两个焦圈,还有爆肚儿和烧饼。德国人吃得津津有味,东南亚人一脸沮丧,都快吐了。等吃饱了出门,东南亚同事一抬手,从街边买了串糖葫芦,吃完又买了一串。
  我想,只要有外国朋友的人,应该都经历过类似的接待工作。
  事实上,“外国人”这个概念,本身就没法作为任何一个判断句的主体。外国人忒多了,东洋的,西洋的,南亚的,北美的,每个国家的饮食文化都不同,具体到每个人,口味更是千差万别。别说洋人了,咱们自己内部都没统一呢。豆腐脑是甜是咸,粽子是甜是咸,这都能让中国人分成好多派别,指望全球73亿人喜欢一个口味,那怎么可能?
  所以我特别不赞成两种论调:要么不容分说,全世界人民都羡慕中国饮食文化,要么眉头紧蹙地宣布,中餐落后野蛮,是民族主义的幻觉。这是两种错觉,把自己的主观喜好当成了评价别人的客观标准。
  其实美食就和电影一样,主观性太强。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完全取决于个人,不存在对与错。比如我带老干妈去的饭馆,那都是我觉得北京最好的。她觉得商务套餐好吃,那是她觉得最地道的。我们俩都觉得委屈,幸亏我们感情好,而且那时候没微博,所以才没打起来。
  我的一个朋友去印度玩,看到当地一种甜品,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糖球裹在糖浆里滚啊滚啊,滚成厚实无比、晶莹剔透。我的朋友一口咬下去,腻到差点没吐出来。旁边的店主同情地看了她一眼,跟其他顾客嘀咕了几句,耸耸肩,大概是觉得不太理解,这么好吃的东西,她怎么就想吐出来了?好在我的朋友比较正常———抛开她胆敢自己去印度这事不提———没把这段遭遇归咎为印度文化的劣根性,而是自嘲说,这是她当年在成都给一个韩国人吃麻辣兔头的报应。
  我是大中华美食的忠实拥趸,我为此而骄傲。但当别人说中餐好难吃时,我并不觉得被冒犯,除非他非拽着我说喜欢中餐的都是贱骨头。这么说吧,就食物这个话题,你永远不应该去指责别人的喜好,因为那是一种主观感受,我们都是自己的终审判决。所以你看,讨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时,尽量不要铁口直断,在评价前头加一句“我觉得”,总不会错。
其他文献
2014年7月下旬,我隨中国环保工作者代表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赴日采访。东京、京都、大阪、北海道,行程匆匆却印象深刻。  导游二宫小姐是一位日籍华人,她时常用“像水洗了一般”来形容周遭环境所散发的清新气息。整洁、干净、有序是很多人在日本最直接的感受。  最让外国人赞叹的是,除了便利店及自动售货机旁会放置一些供行人丢弃饮料瓶的垃圾箱外,日本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其他垃圾箱。  “我搬到新社区后,第一件事就
據世界过敏组织估计,欧洲1/4的孩子患有过敏症,德国1/10的病假是由于过敏而请的,约30%的成人一生会发生一种或多种过敏症状。  简单来说,过敏是免疫系统的错误判断。由免疫细胞、抗体等组成的“无敌舰队”帮助身体抵御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生物入侵。随着时间渐长,这些保护军越来越能清楚地区分敌友。它们能记住很多病菌,以便能更加有效地给予打击。  对于过敏者而言,身体防御系统却对那些根本不会造成危害
在我剑桥的家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地上躺着几封慈善机构的捐款号召信,对此,我早习以为常。不过两个星期前收到的一封邮件,却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它直接把两个折叠的大塑料口袋塞到了我家里,附信写道:“请把你不要的、干净整洁的衣服放到这些塑料口袋里,并在×月×日放到你家门口,我们届时会来取,并捐给××机构转卖……”慈善做得如此周到,让它真正成为举手之劳,正中我这种懒人的下怀。于是我把一批早已淘汰又不知该往哪里
朋友可可从昆明乘国际大巴去老挝的琅勃拉邦,到了边境关口磨憨,卧铺大巴已经走了一夜,过道堆满了货物,车内还有一股脚臭味。这时上来了一个大姐,操着北方口音大声说:“这车怎么这么臭、这么脏,我不玩了,回去算了。”大姐后面站着一个外国大叔,他推着她上了车。  入境老挝时,车上十来个背包客中有好心人问大姐有没有老挝签证,大姐说:“我有美国签证,还需要老挝的签证吗?不是说有了美国签证就可以去哪儿都行吗?”又问
我的友人此前在美国等地方都曾拥有私家车,到了新加坡却没有买,原因是新加坡的私家车太贵了。新加坡地少人多,政府提倡公共交通,严格限制私家车,措施之一,就是加重轿车的进口税。比如,新加坡宝马轿车的价格比美国高六倍。此外,新加坡车主还得通过竞拍获得“拥车证”,目前“拥车证”已经涨到8万元新币,即40万元人民币,使用时间只有10年。到期之后,还得重新竞拍。  新加坡出租车的起步价为3.2元新币,相当于16
今年开春的时候,旧中川那座蓝色的铁桥下,住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他在桥下的空处搭起一顶简单的帐篷,外面放置了一张折叠椅,经常长时间地坐在那里,独自喝酒,一言不发地望着远方。桥下是我每天外出散步的必经之路,一来二去,便渐渐和老人熟悉了起来。有时他会招呼我坐下,一起边聊天边喝上一杯。我由此得知,这个名字叫佐藤的老人其实并非真正的无家可归者,而是一个在东京有着宽敞私宅、每月都能领取一笔可观收入的正常退休
“乔治,我是那么的爱你,以至于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无论阳光多么强烈,我的世界都是黑暗的。”“自从那一天和你离别后,我的心便随着你到了那个我从没见到过的地方。那里一片硝煙,我想保护你,想让那些可怕的子弹全部离你十万八千里远!上帝保佑,我终于得到了你平安的消息!今天,我要大声说出我的爱。乔治,请骑着战马来娶我吧,我是愿意用一生守候你的艾莉,我已经等了你74年……”  2014年2月,一段爱情告白在美国最
不久前,美国室外田径大师锦标赛上,五位选手在4×100米、4×400米和4×800米比赛中接连创造世界紀录,三项世界纪录的成绩分别是2分22秒37、12分41秒69和28分17秒10。  确实有点慢,五人组中有两人91岁,一人92岁,二哥96岁,大哥97岁啦,他们在90岁以上年龄组里全球无敌。90岁,可是人瑞的年纪了,断然很难跑步,一个人能跑已算是奇迹,找出多人“90后”组合,那难度基本相当于选拔
美国白天的电视节目,主要受众是家庭主妇和退休人士。除了一些长篇累牍的肥皂剧外,电视上还充斥着各种谈话节目。美国人爱表达自我,说白了就是爱说话,所以谈话节目能大行其道。此外,美国还盛行各种医疗常识和法官判案节目,都是普通人关注的话题。当然,这些节目到底有几分真假,没有多少人去追究。可最近,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奥兹医生却摊上了大事,被美国参议院叫去开听证会,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节目里推销的几样减肥神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