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级折算系数的省内跨市区域耕地占补平衡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以广西为例,基于省内跨市区域视角研究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广西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正相关;根据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和占补平衡折算系数将广西耕地分为优等地片区、高等地片区、中等地片区;在同一耕地片区内地级市之间能实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由此根据地域分异特点提出省内跨市耕地占补平衡协调区域方案。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质量综合等;折算系数;广西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545-04
  我国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耕地数量锐减状况得到了缓解。但是目前耕地占补平衡中片面强调数量平衡,占优补劣现象十分普遍,致使我国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1]。这种现象违背了占补平衡战略中存量耕地生产能力总量不下降的初衷。因此,《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国发〔2004〕28号)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和实行按等级折算的新思路与要求。2006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中,“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被列入考核指标,然而在考核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补充耕地的质量上[2]。随着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开展和不断完善,如何运用按等级折算的方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愈来愈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许多研究者认为,耕地占补平衡的核心在于耕地的数量、质量以及生态平衡,用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术界对耕地折算系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拟合的函数关系来反映不同等级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据此求算不同等级耕地的折算系数。钱凤魁等以辽宁省为例,利用线性回归法,建立“利用等指數-标准粮产量”回归模型,通过标准粮计算出按等级折算系数表[3]。邢世和等研究了不同等级耕地主要农作物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之间关系的最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对数、乘幂、线性函数模型中对数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李武艳等依据对数函数模型,测定了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综合等与标准粮产量的相关系数,并以利用等为基础建立了按等折算系数表[5]。夏天等对原有的折算表进行改进,以湖北省为例,计算了旱地、水田之间的折算系数[2]。于雷等以湖北省为例,将样本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面积加权得出各等级的平均自然质量等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湖北省各等级折算系数表[6]。路婕等以国家级耕地分等成果的15个等别对应的标准粮产量上限值计算折算系数,编制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表,并提出了耕地跨省异地占补的方案[7]。石冬梅等在此基础上利用耕地等级价值、耕地利用等指数确定区域耕地等级价值折算系数,并基于GIS软件进行折算系数系统的设计[8-9]。然而,学者们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折算时,并没有考虑到耕地总量平衡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基于跨市区域差异性,从耕地占补平衡的角度测算全区统一的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系数,实现跨市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缓解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的困境,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旨在为今后实现耕地跨市占补平衡和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
  1.1 研究区概况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是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亚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土地面积23.67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全国第9位。该区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主要分为南岭丘陵山地区、华南低平原区、华南沿海低山丘陵区。该区辖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广西积极落实“保红线”,连续14年在数量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13年广西各县(市)开展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项目成果通过验收,对于广西耕地占补平衡中实行等级折算,从而为实现耕地数量及质量上平衡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持,为耕地占补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升级提供了契机。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需的原始数据主要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2012、2013年)以及广西各地、市、州统计年鉴;耕地等级指数数据源于2009年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等编制的《中国农用地(耕地)等级调查与评定》和2011年广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整理。
  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2.1 耕地的折算系数方法选择
  跨市耕地占补平衡系数以耕地质量为切入点,以全省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成果为基础,分析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指数与标准粮食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指数加权的方法计算得出各市的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对应各市耕地利用等等级可知的理论标准粮产量,最后以理论标准粮产量之间的折算关系为依据,建立耕地各地级市间的折算系数关系。以此作为全省统一的耕地跨市按等级占补平衡的依据。
  2.2 耕地质量综合等的确定与计算
  耕地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通过测算耕地单位面积生产力来评判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之间的折算系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反映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具有直观、容易理解的优点[5]。以标准粮产量作为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标准,通过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与标准粮食产量的相关系数,运用指数加权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各地级市的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可用于描述各地级市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10]。采用指数加权法,求出全省各个市耕地等级加权指数,公式如下:
  2.3 耕地占补平衡的粮产折算
  依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布的国家级耕地分等成果,依照光、温、水、土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所有耕地被评定为15个等级,每个等级与标准粮产量水平对应见表1。依照各等级耕地对应的标准粮产量表,可计算出各地级市对应的耕地质量综合等等级和标准粮产量。   2.4 折算系数与补充耕地数量计算
  3 等级折算系数在广西跨市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运用
  3.1 广西耕地等级指数表
  耕地分等用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數、耕地利用等指数、耕地经济等指数来反映耕地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的相对差异。广西耕地分等成果中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都采用等间距法进行划分,共分为15等地,其中1~4等为优等地,5~8等为高等地,9~12等为中等地,13~15等为低等地。除自然质量等是采用400分为等间距,利用等、经济等均采用200分为等间距。2009年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等编制的《中国农用地(耕地)等级调查与评定》以200分为依据划分耕地等级,为了对应其中的标准粮产量,本研究以200分为等间距划分耕地质量等,按算术平均法取中值建立广西耕地等级指数(表2)。
  3.2 广西跨市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计算
  3.2.1 相关系数的选择
  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利用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耕地利用等指数、耕地经济等指数来反映耕地的自然质量水平、平均利用水平、平均经济效益水平的相对差异,可以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耕地的质量水平。在参评分等的因素条件及计算方法不同的情况下,单独运用任一等指数不能综合反映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不能直接应用与占补耕地数量质量折算。通过建立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标准粮产量”关系回归模型,由相关系数可得各项等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的相关性即权重,通过指数加权的方法换算成耕地质量综合等,可反映各地级市的综合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的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综合等与标准粮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2 7、0.642 0、0.581 4。标准化得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1 2、0.361 5、0.327 3。
  3.2.2 耕地质量综合等确定
  根据广西14个地级市的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等级成果,利用指数加权法,计算出广西14个地级市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表3)。
  3.2.3 各地级市耕地等级及标准粮产量确定
  由地级市耕地综合等指数对应各等级耕地对应的标准量产量表,得出各地级市对应的耕地质量综合等等级和标准粮产量(表4)。
  3.2.4 跨市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编制
  根据标准粮产量进行折算,得出广西跨市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表5)。
  3.3 各地级市占补平衡耕地数量确定
  在耕地占补项目中,占用某处耕地,需要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要切实做到耕地占补中耕地数量、质量平衡,根据确定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地级市折算系数,按照式(6)计算所需补充耕地数量,才能真正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3.4 广西跨市耕地占补平衡协调分析
  由广西各地级市耕地质量综合等等级和广西空间分布可知,广西耕地总体粮食生产能力并不高,且地区间差距较大,中等耕地面积占该区耕地面积的比例大。就地域分布来说,桂东以及桂南沿海地区的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高;桂中、桂西相对较低。针对耕地等级折算系数表和实地调查情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跨市占补平衡应遵循补充耕地相近原则,如果补充耕地确实无法实现与被占用耕地等级相同,难以保证补充耕地质量的,应当选择与被占用耕地接近的耕地。为了便于对广西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根据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和耕地折算系数分析广西耕地分布状况,划分跨市耕地占补平衡区域。
  按照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将耕地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其中综合等指数2 201~3 000为优等地,综合等指数1 401~2 200为高等地,综合等指数601~1 400为中等地,综合等指数0~600为低等地。如图1所示,根据广西各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将梧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划为优等地片区;桂林市、玉林市、柳州市、钦州市、贺州市为高等地片区;贵港市、百色市、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为中等地片区。其中粮食生产能力最强的防城港市的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是粮食生产能力最弱的南宁市的4.14倍。
  优等地片区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高。梧州市位于光、温、水、热等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好的桂东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较肥沃。防城港市、北海市处于耕地分布集中的三角洲地区,该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水热条件好,耕地高产稳产。梧州市、防城港市耕地质量综合等同属1等,北海属于4等,但都是优等地,并且相互之间耕地折算系数接近为1.0,同时北海市与防城港市同属于桂南沿海区,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相接近。因此,可以实施优等地片区间的耕地跨市占补平衡。
  高等地片区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该区域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及桂东丘陵山地区的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玉林市、钦州市,该地区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桂南沿海区的钦州市属丘陵地貌,中部以及南部以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地较为肥沃。高等地片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力较肥沃,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相近,耕地折算系数也接近1.0,可以实施高等地片区间的耕地跨市占补平衡。
  中等地片区耕地折算系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弱。该区域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山地区、桂西岩溶山地区、桂中溶蚀平原区。河池市位于桂西北山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旱灾、洪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耕作条件差,人均耕地少,其石山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占河池地区总面积的49.59%[11]。百色市、崇左市位于桂西岩溶山地区,均属于典型山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体,石山所占比例大,丘陵、平原面积不足,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弱。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都属于桂西地区,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石山所占比例大,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均不高,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在10、11等,可以进行耕地跨市占补平衡。南宁市、贵港市、来宾市虽然也属于10、11等耕地,但属于桂中溶蚀平原区,与桂西地区地貌差异较大,平地是主要地貌类型,耕地面积较大,但是以中低产田地居多,土壤保肥能力均较低,潜在肥力不高。南宁市、贵港市、来宾市耕地质量综合等接近,且同属于桂中平原地区,可以进行耕地跨市占补平衡。   4 结论与讨论
  以广西各地级市耕地占补平衡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耕地折算系数和耕地质量综合等,有效反映出各地级市耕地质量的差异性和不同地级市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表明,广西耕地质量综合等分布呈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各地级市耕地质量综合等指数和占补平衡折算系数将广西耕地分为3类:优等地片区、高等地片区、中等地片区;在同一耕地区片内能实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为实现广西跨市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新思路。但是耕地动态平衡是数量、质量、生态的平衡。本研究实现了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动态平衡,还缺乏对实现耕地生态平衡的研究,如何评价耕地占补中的生态平衡,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耕地动态平衡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孙 蕊,孙 萍,吴金希,等.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成效与局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41-46.
  [2]夏 天,周 勇,于 雷,等.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应用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4):39-43.
  [3]钱凤魁,王秋兵,董婷婷,等. 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100-103.
  [4]邢世和,邱龙霞. 福建省闽侯县耕地质量等级折算系数研究[C]//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378-382.
  [5]李武艳,徐保根.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06(4):15-18.
  [6]于 雷,周 勇,郧文聚,等.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折算[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44-248.
  [7]路 婕,吴克宁,郧文聚,等. 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12,14(4):128-134.
  [8]石冬梅,王 健,许月明,等. 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3(3):211-213.
  [9]刘 序,肖广江,周灿芳,等. GIS 技术在区域农业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3(1):204-206.
  [10]李月蘭. 广西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趋势分析[J]. 学术论坛,2006(6):104-108.
  [11]林 培,程 烨.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内涵及实现途径[J]. 中国土地科学,2001,15(3):12-14.
其他文献
章鱼的动力“屁”  “小章鱼,你不是会游泳吗?为什么赖在这里好长时间不动呢?”小鱼尼莫好奇地问道。  “我……我动了呀,我用腕足轻轻挪动了,不过不明显。”章鱼委屈地说道,“我不能游泳了。”  严格来说,章鱼不会放屁,但它们会用身体喷水以推动自己在海洋中前进(有动物学家称之为伪屁)。  如果章鱼不放“屁”,游泳就会失去动力。珊瑚蛇的防身“屁”  “你,你不要过来!我……很厉害……害的!”  听——咦
摘要:比较了栾树纯林、栾树 金银木乔灌组合、栾树 草木樨乔草组合在不同季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秋季,栾树纯林、栾树 金银木乔灌组合对土壤含水量、pH值、盐分含量、HCO3-含量的改良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Cl-、K 、Na 、Ca2 、Mg2 含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秋季栾树纯林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于栾树 金银木乔灌组合。2014年春季,栾树
生活中常常出现家长因为辅导作业而崩溃的现象,辅导作业真有那么难吗?来看看十二星座家長是怎样辅导作业的吧!
“空着手,犹如你来的时候。紧皱的额头,终于再没有苦痛。走得太累了,眼皮难免会沉重。你没错,是应该回家坐坐。”  寒假结束的前一天,我特地去探望了一次爷爷。  今年85岁的爷爷近几年身体愈发地差,刚做好白内障手术,听力又下降,还大小便失禁,甚至伴随着轻微的老年痴呆症。我到的时候,他正坐在阳台的破旧木椅上晒太阳。戴着我初中的蓝色毛线帽,腿上缠着各种导管,嘴角还有没擦干净的口水,眼神呆滞。像个初来乍到的
摘要:采用溶液培养,研究1.5% 高浓度NaCl胁迫对喜盐鸢尾和马蔺部分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浓度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喜盐鸢尾和马蔺叶片内的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喜盐鸢尾叶片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鸢尾对逆境胁迫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鸢尾叶片和根系内的Na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根系内Na 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
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塑料废物发射到太空中,但是有两个问题。首先是运送成本问题,目前将塑料发射到近地轨道的费用至少5万美元/千克,將全球每年产生的3000亿千克塑料垃圾运送到太空,至少要7600万亿美元,远大于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的成本。其次是道德问题,《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第九条规定,各国有义务避免有害的空间污染。将塑料垃圾倾倒在近地轨道上,显然是不符合道德的做法。  林冬冬摘自《科学之谜》
摘要: 随着老龄化、高龄化与空巢化的不断发展,农村老年人心理疾病问题与精神慰藉需求日益突出,而精神关爱服务供给却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有必要整合多方主体力量,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政府为主导,行政村为依托,企业、卫生院(医院)为支撑,非营利组织为辅助,个人积极参与为补充的多元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从老年精神慰藉与心理疏导服务、老年文体服务、老年教育服务、老年社会参与服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实质、间质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对奶牛养殖业危害巨大,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问题一直是广大科研人员、兽医工作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从抗菌药、中草药及其方剂、中西药、基因、生物制剂、细胞因子、微生态制剂治疗以及物理方法治疗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科学、合理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基因治疗法;生物制剂
摘要:加入WTO后,我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国内粮食市场与世界粮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该合理利用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粮食市场。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从粮食整体视角探究了粮食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利用一元回归模型探究粮食分品种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無论是从粮食整体视角来看,还是从粮食分品种视角来
摘要:选择浙江、江苏连云港、福建3个不同种源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下构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比较光照、黑暗条件下3个种源构树种子的萌发差异,同时研究了构树种子幼苗的生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浙江种源不萌发外,光照对江苏连云港、福建种源构树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胚根生长有限制作用;低浓度盐碱处理能促进构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