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储备货币得失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都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
  
  最近,一些学者在激烈争论人民币是否应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此,我感到非常奇怪,因为目前中国仍然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因而不具备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
  我讨论过日元和欧元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一国主权货币而言,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有利有弊。首先,最明显的好处是铸币税,但是,在几乎零利率的世界中,铸币税的收益实际上很小。第二个好处是。储备货币国家能够集中全球的金融交易,创造更多商品贸易和服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和伦敦就受益匪浅,那里交易的金融产品绝大部分是用本国货币计价的,其不但可以收取手续费,还能免除汇率波动风险。第三个好处,是储备货币国能够借以提高自身信用和声誉。
  但是,储备货币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伤及自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意味着外国人持有大量本国货币,而且货币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中央银行要有能力稳定币值,保持汇率稳定和低通货膨胀率。
  币值稳定的要求,也就给国际储备货币提出了难题,这被称为“特里芬困境”。1998年,当美联储意识到世界正陷入一场全球危机时,它降低利率,向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流动性。美国之所以能那么做,是因为其经济基本面好,美国消费是全球增长引擎,降低利率能促进消费。
  但是。持续的赤字使得美国过度借债,而这是不可持续的。原因在于,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世界中,任何央行企图提高利率控制国内借贷的做法,都会使“热线”大量流入,导致更大的资产泡沫。如果采用灵活的外汇政策,那么,提高利率将导致货币升值,刺激进口增加,使得经常账户赤字恶化。
  换句话说,“特里芬难题”意味着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将承担较高的成本,因为当世界需要更多流动性时,储备货币国必须增加赤字,以增加垒球货币供应。但是,如果储备货币国赤字太大,就会导致金融危机。
  那么,创造全球央行和垒球监管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我们有全球的统一货币政策,鉴于世界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那么,总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是受益者,另一些则是受损者。因此,全球央行成立的前提是,存在一个全球财政机制,能够向受益的国家合理征税,用于补偿利益受损的国家。
  任何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都不是政策上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归根结底,市场将决定一国货币是否成为储备货币。
  目前,中国已经在香港和上海设立了试验性的人民币结算中心,这是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如果贸易双方愿意以人民币结算,那么,人民币结算中一心将极大便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有些人认为,丰富的外汇储备是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中国央行曾经以月进口为单位,计算外汇储备量。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已经过时了。2008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是15.8万亿美元,而当年日平均外汇交易就达3.2万亿美元,全年总交易额高达80。万亿美元。这些数据说明,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商品贸易引起的外汇兑换,而是资本流动产生的外汇交易。
  换句话说,人民币开放的一个条件是,汇率能否保持长期稳定。这需要非常熟练灵巧的货币政策,以抵御投机资本的攻击,同时要有强大的财政实力,以及完善和稳健的国内金融系统。可以充分吸收外部市场的冲击。在垒球零利率时代,要稳定金融市场是不容易的,因为存在大量高杠杆的投机资本,由于利率接近为零,投机资本的成本很低。但是,汇率不稳定给经济带来的成本却很高,其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这样看来。还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想成为储备货币呢?
其他文献
银行、基金、信托、券商等多个金融业务资格的获得,将是启动大摩更庞大的“中国梦”之引擎    继控股南通银行、入股巨田基金取得多种业务牌照后,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又在开始为获得券商承销牌照而不断“扫雷”。    11月9日,大摩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CEO孙玮在“第八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间隙,证实正考虑出售大摩所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股权,以在中国寻求新的业务平台。    这是继200
濮单4号是濮阳农科所1995年育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在1995~2000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且粮饲兼用,该品种适宜在我国黄淮玉米产区夏播种植,种植密度以5.25
CPI能否控制在实现3%的指标范围内,取决于二三季度的宏观调控效果    《财经》记者 杨中旭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并达到金融危机18个月来的新高。    无独有偶。此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在一次性提升50个基点之后,已达到17%的高位,距离历史记录1
大量过剩的国际资本在新兴市场上大进大出,進来的时候推高了当地的资产价格,出去的时候引爆了金融危机    当世界第一大楼迪拜塔即将完工启用的时候,11月25日,迪拜债务危机不期而至,迪拜最大的国企“迪拜世界”宣布暂停偿还债务,刚刚风平浪静的国际金融市场再起波澜。    这次债务违约凸显了海湾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迪拜世界的债务尽管不是主权债务,但它是一家国企的债务。当违约消息传出后,海湾合作国家主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