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种地域性强,了解青稞品种的演变及其分布对优化青稞种植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青稞近70年的品种培育过程,从青稞品种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
【机 构】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基金项目】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YFA06024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种地域性强,了解青稞品种的演变及其分布对优化青稞种植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青稞近70年的品种培育过程,从青稞品种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自身品质三个维度分析了青稞品种的演变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青稞品种培育过程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培育出的青稞品种在当时都表现出明显的产量提升和品质进步,满足了与时俱进的公众需求;(2)不同品种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青稞品种的布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3)青稞的主要品种有1
其他文献
【摘 要】先秦诸子“同”的观念,是对于社会建构的设想,代表了一种自觉的思维模式。先秦诸子“同”的观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玄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建设,“和而不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文明建设,“形名参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制建设,“尚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先秦诸子“同”观念
【摘 要】中国人类学的百年品格应从其根植的中国社会特征、民族性格、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以及人类学的科学特质中加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以及“五四”以来所形成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中国人类学在传入期和发轫期就形成了以问题导向、本土转向、实践指向的“实學”特征;中国人类学在“本土化”进程中受到芝加哥学派、功能学派重实践和功用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学科
促进民族地区农民稳步增收,破解经济新常态以来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困境,是现阶段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
对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干预,依然存在缺乏法律支撑、矫治场所不适应现实需要、矫治措施效果
2020年犯罪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犯罪治理立法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但是,整体上研究内容分布不均衡,部分成果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研究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