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让文章更加形象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修辞小故事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去莫斯科,在火车上,他为了向一名青年妇女表明自己是个纯洁的人,就对她说:“我是一朵穿裤子的云……” “我是一朵穿裤子的云”用的其实就是一个比喻。马雅可夫斯基的比喻中,本体“我”和喻体“穿裤子的云”相同点是:纯洁。这个比喻用语新奇,比喻独特,精炼而含蓄,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想象。两年后,诗人写了一首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诗,题目就是“穿裤子的云”。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考试大纲》中评判文章“有文采”的一条重要标准。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优美含蓄,显得文采飞扬。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意蕴丰厚,精彩纷呈。
  范文例举
  怒与恕
  佛说世有三害——贪、嗔、痴;最伤身体者有四——财、色、酒、气。无论是“嗔”或是“气”,终究逃不过一个字——“怒”。
  我不喜欢发怒,而看到别人发怒时,我更希望去安抚。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人们发怒的原因更多的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自己。
  想想看,你为何要发怒?恨铁不成钢,下属没有按要求做事,还是无缘无故火气就像汽油遇到明火突然蹿上来了?不不不,这些都是理由,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你自己。
  恨铁不成钢而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也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下属偷懒,说明自己没有管理能力,也是由于制度存在漏洞。至于无端发怒,也是有原因的:有人是最近诸事不顺,有人是该做的事情没做好,有人是工作压力太大,不一而足。
  女司机骂男司机,男司机打女司机,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做好自己,心态端正,怎么会发怒呢?当我们被太多的负面情绪影响,一旦触发,便激起了滔天之怒。两司机互掐,其实可以看作是两个“垃圾人”互相倾倒垃圾,结果垃圾不仅没有倒出去,反而越来越多了。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为何发怒,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发怒?
  我问圣人孔子曰:“有一言可以终生不怒乎?”孔子沉默良久,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诉了我答案:宽恕。
  仔细观察“恕”和“怒”两个字,一个是“如心”,即按照自己本心行事;一个是“奴心”,即怒火将我们的心奴役。心是我们的根本,不控制我们的心,反而让怒火奴役我们,非智者所为。
  宽恕像是一管清醒剂,一罐解酒汤,让我们保持清醒,不被情绪左右。“人之初,性本善”。“如心”的含义,就是如同我们最初的善心,去宽容,去接纳别人。谁是生来易怒的呢?只不过尘世中五颜六色的灯火迷乱了我们的眼睛,压力挫折扭曲了我们的灵魂,负面情绪侵占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都变成了“垃圾人”。
  然而易怒伤肝,保持宽恕之心,便可让我们免受肝火之苦。俗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历史长河中亦不乏“人敬我一尺,我还其一丈”的美谈,更典型的是王祥虽被继母虐待却以一颗宽恕之心“卧冰求鲤”。古人尚知如此,何况今人?世之有大乐者莫过于佛,你看那寺庙里的佛像老是笑呵呵的,为什么?如果不是心怀天下,宽恕众生,又怎得到大欢喜、大极乐?
  如果说怒是熊熊的烈火,恕就是缓缓的清泉;如果说怒是凶狠的猛兽,恕就是慈爱的手掌。发怒是因自身而起,我们只要保持一颗宽恕之心,纵然处处都是三昧真火,又有何惧?
  [范文解析]
  这篇文章文题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情绪自我管控”的。文章写得很巧妙,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话,如下几点做得很好。
  一、巧用比喻,生动形象。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难怪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如“宽恕像是一管清醒剂,一罐解酒汤,让我们保持清醒,不被情绪左右”和“如果说怒是熊熊的烈火,恕就是缓缓的清泉;如果说怒是凶狠的猛兽,恕就是慈爱的手掌”等明喻、暗喻交叉使用,形象生动。
  二、善用问句,勾连文章。文章问句很多,主要有设问句和反问句。这些问句,既能引起读者思考,还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让文章有问有答,前后勾连,形成一个整体。如“我问圣人孔子曰:‘有一言可以终生不怒乎?’孔子沉默良久,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诉了我答案:宽恕”等句。
  三、妙在引用,典雅灵活。作者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诗词警句、格言俗语、人物典故,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文采的重要手段。如引用孔子的话,引用俗语,引用佛家警句,引用“卧冰求鲤”故事等,形象地阐释了文章的主题,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四、奇在拆字,新颖而深刻。作者把“恕”拆为“如心”,把“怒”拆为“奴心”,再予以解释,让读者感到新奇,而且形象地解读了主旨。
  [类文生成]
  在考场作文中,我们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不仅能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充满个性,还能使文章语言出新出奇,为文章增色添彩、锦上添花。
  一、扮靓题目,巧用修辞。妙用比喻,形象生动;巧妙引用,含蓄概括;运用设问,引人深思。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妙用修辞手法,能使考场作文的标题靓丽新颖。抢眼的作文题目能给阅卷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阅卷教师往往会潜意识地给文章打高分(当然是在其他方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二、写人叙事,多用修辞。有文采的文章大多灵动流畅,形象鲜明,切忌写人枯燥无味,叙事呆板凝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比喻句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能使文中的叙述显得形象生动。
  三、说理抒情,妙用修辞。善用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文章说理透彻,情感充沛。例如,排比句能将有魅力的句子集中,节奏分明,便于说理,长于抒情,表意充分,气势充沛,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文章中恰如其分地引用诗词警句、格言俗语、人物典故,能提升文章内蕴,以一当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写景状物,善用修辞。要写出事物的特征,除了进行客观的描写外,通常要通过修辞手法来实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叶子却更见风效了。”这节文字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对比等手法,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刻画得生动可感,形象、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可见修辞的魅力多么巨大。
  [有感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上帝创造沙漠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能够面对美丽的椰枣树而微笑。”
  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其他文献
过去我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唐朝”乐队的名字,是在致敬第一代摇滚青年李隆基。因为一个国家的强盛时期,会于物质和文化两个领域,唐代除了有GDP,还占据着世界摇滚乐坛的第一把交椅。  秦汉以前,流行音乐是以丝竹管弦为主,虽然编磬、大鼓一类的打击乐器也有,但并非主流。到了南北朝,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打击乐器从天竺各地陆续流入中土,才为摇滚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个性爽俊、豪迈洒脱的李隆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