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分地区9个奶牛场致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检测与药敏试验

来源 :中国牛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致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现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牛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共采集奶样1236份,通过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脱纤维无菌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对样品连续划线培养后并结合涂片、染色、镜检中共分离出疑似葡萄球菌7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531株、链球菌371株.初步判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是引起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结果]最后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结果,最终获得3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大肠杆菌、112株无乳链球菌.[结论]药敏结果显示这三种病原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药物高度敏感.可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防治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也随之迈入2.0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已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信息素养的培育也成为人才培养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淮阴师范学院的学生为例,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现状,并从目标建设、资源建设、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给出相关的培育对策.
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尤其是对于英语课程而言,传统模式下的“一刀切”“满堂灌”等教学方法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相比较来看,中职院校的生源组成相对复杂,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十分薄弱,难以适应高强度的系统化学习.为此,文章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入手,对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给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