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在低年级完成足够量的识字教学任务,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能痛痛快快地读书,大量地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实验教材加大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同时把写字作为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基本功,加强了低年级写字教学。现在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追求形式,训练落空;强调自主,忽视指导;重视识字,轻视写字;重视知识,忽视习惯等等。因此,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从长期的教学经验出总结出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几条有效策略,请专家、同行斧正。
一、 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史春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的词串识字时,通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建立了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搭起了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沟通的桥梁。风格各异的音频、视频材料以及和词串风格非常吻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勾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跟随教师时而来到“骏马”与“秋风”的“塞北”,时而步入“杏花”与“春雨”的“江南”,时而感受“海岛”的“椰树”与“骄阳”,时而赶到“高原”看“牦牛”、赏“冰雪”……生动的场景加上师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使想象、理解、体验、感悟、积累等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还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7》的拍手歌时,通过课件出示了黄鹂、百灵、锦鸡等动物的图片,建立了词语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对于像“翱翔”这样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没有抽象地以词解词,而是采用雄鹰展翅飞翔的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了“翱翔”的情景,使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了词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识字
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我们要树立“自主识字”的观念,激发儿童主体识字的兴趣,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主动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新体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两年的时间认识2000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的识字方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绝不是单调的、枯燥的。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识字写字方法,识字方面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随文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谜语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环境识字、情境识字、多媒体手段辅助识字等等。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比尾巴》,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学习《四季》,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规律,体悟方法,学会学习。
三、反复重现,巩固识字成果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字必须及时复习和反复练习,这是巩固识字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当堂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活动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因此,生字的学习,除了当堂课巩固,课后还要及时巩固。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以贯彻识字为重点,使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老师可以把家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开展“父母伴我读”,全家人利用闲暇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这样的活动对巩固识字、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开阔视野、开发智力等都大有裨益。
四、加强写字训练,培养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仅是巩固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而且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则。当堂书写生字是“写”的重要形式之一,生字应该也必须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要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当堂写字的时间,并且在田字格里进行认真的示范和指导。教师如有扎实的写字功底,写得一手漂亮、规范的好字,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三要加强写字指导。每次写字,老师都要提醒学生写字、执笔姿势:要求学生写字前先静下心来,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做好“一尖、一顶、一靠”的执笔姿势。每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起笔、止笔,一笔一画地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宽窄等等,都交代得很清楚,并且做到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再同桌间相互评论,发现问题,最后提出问题 ,教师个别指导。四要保证写字时间。每节课都建议教师留下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在要求学生把字写对的同时,更要写规范、端正,慢慢达到整洁、美观。
葉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写字来说就有用具齐备、姿势正确、少写错字、爱惜文具的要求,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对写字已经有了兴趣、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教师如果常督促、巧提醒,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五、联系生活,倡导学以致用
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教师应重视拓宽学生视野,注意利用课外资源,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学以致用。
在校内,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识字。其次,让学生认识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再次,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等,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识字。再次,还可以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的名称。另外,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组织识字活动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在校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课外识字。首先,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引导儿童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引导家长增强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识字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通过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一、 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史春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的词串识字时,通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建立了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搭起了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沟通的桥梁。风格各异的音频、视频材料以及和词串风格非常吻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勾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跟随教师时而来到“骏马”与“秋风”的“塞北”,时而步入“杏花”与“春雨”的“江南”,时而感受“海岛”的“椰树”与“骄阳”,时而赶到“高原”看“牦牛”、赏“冰雪”……生动的场景加上师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使想象、理解、体验、感悟、积累等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还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7》的拍手歌时,通过课件出示了黄鹂、百灵、锦鸡等动物的图片,建立了词语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对于像“翱翔”这样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没有抽象地以词解词,而是采用雄鹰展翅飞翔的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了“翱翔”的情景,使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了词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识字
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我们要树立“自主识字”的观念,激发儿童主体识字的兴趣,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主动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新体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两年的时间认识2000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的识字方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绝不是单调的、枯燥的。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识字写字方法,识字方面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随文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谜语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环境识字、情境识字、多媒体手段辅助识字等等。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比尾巴》,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学习《四季》,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规律,体悟方法,学会学习。
三、反复重现,巩固识字成果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字必须及时复习和反复练习,这是巩固识字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当堂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活动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因此,生字的学习,除了当堂课巩固,课后还要及时巩固。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以贯彻识字为重点,使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老师可以把家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开展“父母伴我读”,全家人利用闲暇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这样的活动对巩固识字、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开阔视野、开发智力等都大有裨益。
四、加强写字训练,培养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仅是巩固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而且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则。当堂书写生字是“写”的重要形式之一,生字应该也必须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要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当堂写字的时间,并且在田字格里进行认真的示范和指导。教师如有扎实的写字功底,写得一手漂亮、规范的好字,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三要加强写字指导。每次写字,老师都要提醒学生写字、执笔姿势:要求学生写字前先静下心来,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做好“一尖、一顶、一靠”的执笔姿势。每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起笔、止笔,一笔一画地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宽窄等等,都交代得很清楚,并且做到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再同桌间相互评论,发现问题,最后提出问题 ,教师个别指导。四要保证写字时间。每节课都建议教师留下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在要求学生把字写对的同时,更要写规范、端正,慢慢达到整洁、美观。
葉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写字来说就有用具齐备、姿势正确、少写错字、爱惜文具的要求,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对写字已经有了兴趣、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教师如果常督促、巧提醒,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五、联系生活,倡导学以致用
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教师应重视拓宽学生视野,注意利用课外资源,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学以致用。
在校内,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识字。其次,让学生认识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再次,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等,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识字。再次,还可以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的名称。另外,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组织识字活动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在校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课外识字。首先,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引导儿童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引导家长增强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识字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通过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