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发展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时代,网络对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使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对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侵占个体创造性活动的时间,缺乏积极的创造氛围,抑制个体创造动机,无法有效筛选出创造性产品,影响创造主体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科学分配时间,倡导青少年在网络空间建立有组织的学习团队,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利用资源,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网络 青少年 创造能力
  网络时代,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们带进一个新时代。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必然对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运用网络、健康成长是现今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网络使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台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网络环境容易构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创造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相对课堂上要小,最起码不会直接面对面地控制学生。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主权比较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到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收集有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保证自己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网络是一个比较平等的环境,学生可以自由阐述观点,不必担心受到教师的指责,容易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二、网络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
  1.网络对创造性环境的影响。
  创造性环境是指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创造的客观环境。—个鼓励创造性想法的环境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网络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已成为影响创造性环境的重要因素。[1]
  (1)侵占个体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创造性活动的根本是人们在相对安全、舒适的创造性环境中疏泄剩余能量的过程。其疏泄渠道最初只是个体随机的行为方式,随着社会选择机制对新颖的、有社会意义行为的选择,就产生了创造性活动。[2]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信息的丰富性等特点,使其不仅成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平台,更是他们娱乐与消磨时间的重要场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个体有可能进行创造性活动时间的侵占。
  (2)缺乏积极的创造氛围。相互尊重、坦诚交流、鼓励创新与合作和适度的良性竞争的团队氛围和组织文化对创造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青少年要利用网络搜寻信息、释放压力,而互利、宽容、友好的网上学术交流环境则相对缺乏。网络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还表现在积极创造氛围的缺乏。
  (3)抑制个体创造动机。社会心理学认为一定强度的社会压力,可为个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一种驱动力,对创造力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任何一位学习者都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直接搜寻所需信息和知识,许多问题通过鼠标轻轻一点即可轻松解决。网络表达载体的多样性和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在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一个“无社会性压力”的心理场,使本该孕育其创造动机的适量压力被湮灭在网络的平等、便捷中。
  (4)无法有效筛选创造性产品。定义创造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成果的新颖独特性最终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一个鼓励并能有效识别创造性想法的环境是培养个体内部创造力的重要保障。很多创作者“呕心沥血”的原创作品在浩瀚无边的“网络海洋”中就如一个泡沫,除了或“顶”或“踩”的跟帖以外,很快被网络的海量信息和实时更新所吞噬。网络对创造性环境的影响继而表现在其缺乏有效筛选创造性成果的健全机制。
  2.网络环境对创造主体的影响。
  (1)对创造主体聚合思维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学生面对无边无际的“新”、“广”、“杂”的信息网,各种信息塞满其认知空间,侵占注意场,学生没有进行聚合思维的纯净思考空间,也没有该过程所需的理性、认真和专注。由发散思维收集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式等容易被搁置在一边或任其在脑海中一闪而过,而不能使之朝一个方向聚敛集中,在分析比较中优选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3]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需要人们对信息聚敛过程中的含糊性、不确定性等有较强的忍受力,但是许多人没有时间或能力忍受聚合思维过程中的含糊性所带来的不舒适感,而是快速地选择一个也许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所以,个体真正留给自身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极其匮乏。
  (2)对创造主体逻辑思维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抽象概念和规律进行感知、想象、推理等深层认知活动,可以较好地锻炼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4]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通过“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深刻、细腻地领悟从感知、想象、推理到形成思想、观念的过程,从而实现对抽象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过程的可视化。这种认知过程的可视化可以让个体较为便捷地掌握晦涩难懂的概念及规律。但与此同时,个体习惯于对网络中多媒体及虚拟的图文并茂的刺激信号简单接收、储存,不用思维活动进行积极加工处理各类刺激信号处于无序状态,无法实现对认识的提高和深化。随着这种加工处理信息过程的简单化、图式化,个体逐渐不愿独立地思考、分析抽象的知识概念。[5]这种“学而不思”的状态必然会形成思维上的惰性,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深层逻辑思维能力的削弱。
  三、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应注意的问题
  面对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我们应该扬长补短,根据网络环境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特点,找出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其和谐发展。
  1.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科学分配时间。
  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搜集更多信息,而是创造更多价值。学生应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充分利用信息组织和检索工具,平时多关注优秀专业网站和相关专家论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导航能力,将有限的时间分配好,让网络真正成为促进学习、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工具。
  2.建立有组织的学习团队,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有必要在网络环境中建立具有高度心理开放性、心理相容性、对不同观点具有容忍性的有组织的学习团体。通过学习团体具有专业水准的指导,学生各种创新想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碰撞,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3.利用有限注意力资源,形成合理知识结构。
  网络世界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如何让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自身创造更有价值的信息上,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创造力的基础所在。网络学习中,学生更要掌握自我组织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文件夹、收藏夹、书签等功能,定期将相关资料归类、梳理、整合,在形成合理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白育芳.试论网络环境对创新思维的潜在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1).
  [2]胡启恒.净化网络环境将有利于创新的下一代[J].互联网天地,2007(7).
  [3]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丁晓云.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其他文献
目的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本文旨在通过白癜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得出复方白芷酊(compound angelica tincture,CAT)治疗白癜风有效的确切证据和了解其大致的作用原理,并判断其疗效,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1、动物实验: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完成实验过程,实验使用C57BL小鼠90只,分为6组:正常对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世界大学城成为现代教学的新宠。文章认为,针对制图的课程特点,结合大学城空间的特色,应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优质且适应学生的综合性智能教学体系。
期刊
摘 要: 对口单招是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途径,《电工基础》是电子机电专业学生对口单招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文章旨在对提高该课程复习教学效率进行探讨,从复习教学的重要地位、要关注的问题、复习课结构安排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对口单招 《电工基础》 复习教学  一、《电工基础》复习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语曰:“温故而知新。”这就强调了复习的重要作用。在对口单招中,《电工基础》课程的复习
期刊
沟通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共同建立师生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相互理解、相互尊
期刊
天地间,以黑为美的白  这些字,落在山坡上  像是白云垂下安详目光  它不会落雨,拒绝翻滚。只是静静地  在大地上写下自己的倒影  我喜欢这样,随同一棵草  行走在未知的词语里。没有曲解  没有方向,走成自己的笔画或伤痕  又有什么要紧  有时候,也想加入鸦群的列阵  从一座庙宇的屋檐上,阅读它的白  ——骨骼的白,空寂的白  天地间,以黑为美的白  香赤寺  这时候,得仰望一棵草了  它那么高,
期刊
摘 要: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更多的时候会将教育对象当做吸收知识的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学生对知识只能被动接受,一般不能阐述自己的观点。素质教育下,这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得到了否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健全人格 新课改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道路。成功的教育能够让人活得有尊严,不成功的教育让人稀里糊涂地生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即教
期刊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要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更要规范言行、学会做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成为技术全面、品格高尚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德育 问题 对策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期刊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每一门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值得每一门科任教师的重视和探索。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