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基于新课程改革目标与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音乐课堂“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平衡融合,使音乐学科发挥最大化优势。在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科综合能力,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音乐课堂。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音乐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学科综合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应从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课程整合转向综合课程设置。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提到“面临当前的社会挑战,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
二、 项目式学习研究的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启蒙、汲取知识及思维开发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师资建设的不断优化,音乐教师在关注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但是在课堂上依然会存在以下问题。
1. 課堂实践日渐丰富,但是无法呈现更好的延伸性和辐射性,缺乏课后反馈;
2. 教学手段多样,但依然存在“牵”着学生走,缺乏课程整合,学生难以与相关知识串联融合,缺乏更广阔的空间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协作能力;
3. 课堂设计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及时吸收、内化。
小学音乐课堂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探讨方案,深度体验音乐,在全面提升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如图1)
三、 项目式学习实施途径与策略
我国“项目式学习”起步较晚,近两年进入国内教育视野,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广州、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已率先在课堂中尝试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音乐课堂中如何既关注学科本位,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提升学科综合能力,聚焦音乐课堂
1. 根据学段需求,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一节音乐课教师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有明确并且针对性的目标尤为重要,将每一节课的目标细化成不同的音乐要素和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合理设计“项目式学习”内容,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探讨方案、思考体验、感受音乐的乐趣,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低年段学生“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应该符合其能力,并激发兴趣,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例如,一年级的音乐学习当中,可以创设通过动作律动表现出音高和节奏变化的“项目式学习”内容。二、三年级可以进行分组协作创编歌词、合作表演、画旋律线等“项目式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自主感受旋律起伏,动手画旋律线和模唱的同时,同伴相互修正,感知歌曲的音高、音准,自主学习歌曲。
高年段的孩子“项目式学习”的设定可以更加开放,加入创编、综合表演、收集资料、项目展示等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2. 善于发现学生优势,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项目式学习”多以小组展开,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会相互转换。音乐的表现形式本就多元化,许多项目都需要协同合作,如齐唱、合唱、音乐剧、舞蹈律动、器乐演奏等。学生因个体化差异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歌唱,有的善于舞蹈,有的善于器乐,有的善于表演,还有些同学即使在音乐技能上不拔尖,但是却有非常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兼顾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合作交流,最终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3. 构建与反思,培养动手创作能力
小学中段和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也乐于尝试,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些项目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创设一些有趣的环节,如声势律动、听辨乐句、音乐表演与创编等各类项目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同时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例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把歌曲学习作为媒介和载体,通过声势律动、听辨旋律、感受2/4拍的强弱,学习2/4拍简单的指挥动作,带着这些能力学唱歌曲,使音乐学习更有延续性,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迁移,最后加入“项目式学习”任务。(如图2)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构建与反思不断尝试,不仅学会了音乐相关的知识,更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了动手与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无边界,关注跨学科综合
当代信息技术发达,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具有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能力将相关知识相互串联,单一的内容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音乐课堂当中可以通过尝试展开一些综合有意义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课堂设计转向深度思维
“项目式学习”层次“深浅”是课堂教学能否深度达成的关键因素。深层次活动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活动形式或知识呈现,而是活动内涵的挖掘,指向的是思维的深度发展。
音乐课堂如果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是学会歌曲和聆听作品,未免过于单一局限。如何将课堂内容延伸,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展,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音乐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阶梯式及延续性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避免“只看眼前”,需要更全面地研读教材,梳理整合,把握学科知识内涵。(如图3)
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2/4拍的强弱关系,懂得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还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改变节奏,掌握新的节奏型,了解相同节拍,节奏的多样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的认识音乐。 2. 学习单设计转向综合跨学科
音乐课堂教学“学习单”的设计,不仅可以明确目标与核心问题,还可以使教学更加有延续性。学习单不需要呈现教学活动过程,只需有核心问题及引发的相关问题和引导框架,主要以探究清单和问题解决,任务清单为主,使学生能够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反思,收集重要信息,最终形成成果展示,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更为宽广自由生成的空间。
(1)教材整合,阶梯性设计
音乐教材当中除了单元教学相关联外,纵向、横向的跨年级内容也有许多关联,教师在设计学习单时可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将其串联,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音乐,学生可结合项目学习的任务和自己的兴趣收集、发现、整理所需信息资料,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让音乐思维得到迁移运用。
例如,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四小天鹅舞曲》和四年级下册的《那不勒斯舞曲》同样取材于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鹅湖》,而《糖果仙子舞曲》取材于柴可夫斯基的另一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那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二年级学习单的设定可以简单一些。(如图4)
四年级的学习单就可以更加的开放性。(如图5)
整合教材,阶梯性的设计学习单内容,让学生聆听欣赏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表达作品,进行相关内容的综合学习。
(2)学科整合,教学无边界
音乐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相关能力,从而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新疆好》与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课内容可以相互关联。
那么教师在课堂设计或学习单的设计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串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运用,巩固拓展其他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无边界学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与美育融合,发展优秀品格
美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及各种项目式学习活动,将美育与音乐教材相结合,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将美育与音乐教学真正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学习民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民族历史风情,感受世界地域文化差异;在学习革命歌曲时了解历史背景,懂得革命先辈的艰辛与付出,懂得感恩与奉献,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全面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及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美好的情操与品质。
四、 结语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针对目前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具有引领性及前瞻性,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将学科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与社会活动当中,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类纵横交错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将所具备课堂以外的知识与能力相互串联、整合,发挥学科辐射性。
“项目式学习”正在经历日益完善、成熟的过程,音乐课堂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思考,体验、感受音乐的乐趣,学会更好的表达方式及行为方法,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及学科综合能力,从容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J].基础教育论坛,2016(9):59-60.
[2]赵万方.基于项目学习的“创客空间”课程教学探索:以“智能学习灯”项目实施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8(24):36-37.
[3]山茂元.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7(16).
[4]高畅.不一样的项目学习:家庭实验室项目[J].当代教育家,2020(11).
[5]宋刚,郑瑞梅.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实践与研究[J].山东教育,2019(34).
[6]唐慧彬.项目学习——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新路径——以《神奇的潮汐》项目学习为例[J].教育艺术,2020(2).
[7]蒋伟.多元融合课程,全面开发潜能:以《远行》主题项目学习为例[J].福建教育,2020(5).
[8]项目学习,让共生教育理想落地 海安市实验小学[J].教育,2019(22).
[9]华铮.评测认知起点 研究真实问题:在“米和厘米”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2019(22).
[10]郑守兵.全面推动项目学习 催生学校教育变革[J].教育,2019(22).
作者简介:李响,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音乐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学科综合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应从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课程整合转向综合课程设置。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中提到“面临当前的社会挑战,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
二、 项目式学习研究的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启蒙、汲取知识及思维开发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师资建设的不断优化,音乐教师在关注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但是在课堂上依然会存在以下问题。
1. 課堂实践日渐丰富,但是无法呈现更好的延伸性和辐射性,缺乏课后反馈;
2. 教学手段多样,但依然存在“牵”着学生走,缺乏课程整合,学生难以与相关知识串联融合,缺乏更广阔的空间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协作能力;
3. 课堂设计内容过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及时吸收、内化。
小学音乐课堂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探讨方案,深度体验音乐,在全面提升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如图1)
三、 项目式学习实施途径与策略
我国“项目式学习”起步较晚,近两年进入国内教育视野,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广州、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已率先在课堂中尝试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音乐课堂中如何既关注学科本位,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提升学科综合能力,聚焦音乐课堂
1. 根据学段需求,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一节音乐课教师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有明确并且针对性的目标尤为重要,将每一节课的目标细化成不同的音乐要素和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合理设计“项目式学习”内容,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探讨方案、思考体验、感受音乐的乐趣,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低年段学生“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应该符合其能力,并激发兴趣,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例如,一年级的音乐学习当中,可以创设通过动作律动表现出音高和节奏变化的“项目式学习”内容。二、三年级可以进行分组协作创编歌词、合作表演、画旋律线等“项目式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自主感受旋律起伏,动手画旋律线和模唱的同时,同伴相互修正,感知歌曲的音高、音准,自主学习歌曲。
高年段的孩子“项目式学习”的设定可以更加开放,加入创编、综合表演、收集资料、项目展示等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2. 善于发现学生优势,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项目式学习”多以小组展开,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会相互转换。音乐的表现形式本就多元化,许多项目都需要协同合作,如齐唱、合唱、音乐剧、舞蹈律动、器乐演奏等。学生因个体化差异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歌唱,有的善于舞蹈,有的善于器乐,有的善于表演,还有些同学即使在音乐技能上不拔尖,但是却有非常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兼顾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合作交流,最终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3. 构建与反思,培养动手创作能力
小学中段和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也乐于尝试,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些项目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创设一些有趣的环节,如声势律动、听辨乐句、音乐表演与创编等各类项目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同时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例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把歌曲学习作为媒介和载体,通过声势律动、听辨旋律、感受2/4拍的强弱,学习2/4拍简单的指挥动作,带着这些能力学唱歌曲,使音乐学习更有延续性,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迁移,最后加入“项目式学习”任务。(如图2)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构建与反思不断尝试,不仅学会了音乐相关的知识,更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了动手与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无边界,关注跨学科综合
当代信息技术发达,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种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具有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能力将相关知识相互串联,单一的内容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音乐课堂当中可以通过尝试展开一些综合有意义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课堂设计转向深度思维
“项目式学习”层次“深浅”是课堂教学能否深度达成的关键因素。深层次活动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活动形式或知识呈现,而是活动内涵的挖掘,指向的是思维的深度发展。
音乐课堂如果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是学会歌曲和聆听作品,未免过于单一局限。如何将课堂内容延伸,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拓展,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音乐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阶梯式及延续性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避免“只看眼前”,需要更全面地研读教材,梳理整合,把握学科知识内涵。(如图3)
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2/4拍的强弱关系,懂得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还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改变节奏,掌握新的节奏型,了解相同节拍,节奏的多样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度的认识音乐。 2. 学习单设计转向综合跨学科
音乐课堂教学“学习单”的设计,不仅可以明确目标与核心问题,还可以使教学更加有延续性。学习单不需要呈现教学活动过程,只需有核心问题及引发的相关问题和引导框架,主要以探究清单和问题解决,任务清单为主,使学生能够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反思,收集重要信息,最终形成成果展示,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更为宽广自由生成的空间。
(1)教材整合,阶梯性设计
音乐教材当中除了单元教学相关联外,纵向、横向的跨年级内容也有许多关联,教师在设计学习单时可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将其串联,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音乐,学生可结合项目学习的任务和自己的兴趣收集、发现、整理所需信息资料,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让音乐思维得到迁移运用。
例如,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四小天鹅舞曲》和四年级下册的《那不勒斯舞曲》同样取材于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鹅湖》,而《糖果仙子舞曲》取材于柴可夫斯基的另一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那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二年级学习单的设定可以简单一些。(如图4)
四年级的学习单就可以更加的开放性。(如图5)
整合教材,阶梯性的设计学习单内容,让学生聆听欣赏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表达作品,进行相关内容的综合学习。
(2)学科整合,教学无边界
音乐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相关能力,从而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新疆好》与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课内容可以相互关联。
那么教师在课堂设计或学习单的设计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串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运用,巩固拓展其他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无边界学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与美育融合,发展优秀品格
美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及各种项目式学习活动,将美育与音乐教材相结合,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将美育与音乐教学真正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学习民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民族历史风情,感受世界地域文化差异;在学习革命歌曲时了解历史背景,懂得革命先辈的艰辛与付出,懂得感恩与奉献,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全面提升音乐核心素养及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美好的情操与品质。
四、 结语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针对目前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具有引领性及前瞻性,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将学科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与社会活动当中,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类纵横交错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将所具备课堂以外的知识与能力相互串联、整合,发挥学科辐射性。
“项目式学习”正在经历日益完善、成熟的过程,音乐课堂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思考,体验、感受音乐的乐趣,学会更好的表达方式及行为方法,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及学科综合能力,从容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J].基础教育论坛,2016(9):59-60.
[2]赵万方.基于项目学习的“创客空间”课程教学探索:以“智能学习灯”项目实施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8(24):36-37.
[3]山茂元.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7(16).
[4]高畅.不一样的项目学习:家庭实验室项目[J].当代教育家,2020(11).
[5]宋刚,郑瑞梅.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实践与研究[J].山东教育,2019(34).
[6]唐慧彬.项目学习——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新路径——以《神奇的潮汐》项目学习为例[J].教育艺术,2020(2).
[7]蒋伟.多元融合课程,全面开发潜能:以《远行》主题项目学习为例[J].福建教育,2020(5).
[8]项目学习,让共生教育理想落地 海安市实验小学[J].教育,2019(22).
[9]华铮.评测认知起点 研究真实问题:在“米和厘米”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2019(22).
[10]郑守兵.全面推动项目学习 催生学校教育变革[J].教育,2019(22).
作者简介:李响,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