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云朵、绿草、美人鱼的尾巴,这些大自然意象穿梭在张艾嘉最新执导的电影《念念》中,是要人回到初心。三个年轻人的故事彼此交错。散文般的电影观感就像潜水,先进入黑暗海底,安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然后张艾嘉再把你一点点往海平面拉,最后给你些光,这光便显得尤为温暖。 这用幻觉和意象带动对主角内心从不安到平静的描述,或许是张艾嘉导演过最文艺、最情绪化的电影。但这不全然是意识流的,仍有具体的叙事。故事很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云朵、绿草、美人鱼的尾巴,这些大自然意象穿梭在张艾嘉最新执导的电影《念念》中,是要人回到初心。三个年轻人的故事彼此交错。散文般的电影观感就像潜水,先进入黑暗海底,安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然后张艾嘉再把你一点点往海平面拉,最后给你些光,这光便显得尤为温暖。
这用幻觉和意象带动对主角内心从不安到平静的描述,或许是张艾嘉导演过最文艺、最情绪化的电影。但这不全然是意识流的,仍有具体的叙事。故事很简单:育男(柯宇纶饰)和育美(梁洛施)一对兄妹生在台湾绿岛,母亲(李心洁饰)非常鼓励和珍惜他们的创作天分,时常给他们说美人鱼的故事,却在某天带着育美离家出走到台北。她出走的原因成了兄妹俩的心结。而后母亲在难产中死去,让育美对拥有下一代存有顾虑。
育美的男友阿翔(张孝全饰)是失意的拳击手,每一拳只是想获得从小缺席、下落不明的父亲的肯定,他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和育美的关系中漂浮不敢落定。正如张艾嘉所说,“我们常常说小孩犯错大人要原谅,这部电影反而在说,大人犯了错,小孩原不原谅。”
张艾嘉常年讨论的女性话题在这里进了一步。当年她拍《少女小渔》说女性出走,李心洁在《念念》中所做的,似乎就是“娜拉走后”的事情: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反复出现的美人鱼代表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是母亲也是育美的化身,美人鱼天然带有凄美色彩。张艾嘉依然鼓励女性的独立和出走,但如今也回望思考起,这其中可能带来的伤害和不确定。
剧本由日本人荫山征彦和张艾嘉同写,原是说在台湾的自己和日本亲人之间的关系,张艾嘉将背景改为在绿岛和台湾本岛。节奏悠然,但充满细节,甚至还细心添加了不同粗细的噪点区分不同的时空。故事开头,所有的主人公都处在犹如海底的黑暗状态,出走、遗弃、沉默、拉扯。育美和阿翔激烈争吵,互不告知生活中的意外,其实是无法面对彼此的角色和责任;阿翔和教练争吵打碎玻璃,其实是认识到无法信任自己与他人;育男后来做了绿岛导游却不住到家里,亦不寻亲,是对自我和过去的不肯定。张艾嘉用狂暴的海浪表达。到了后来,主角们开始对两代人关系回望,才终于平静下来往前走。
现实残酷,主角们也总怯于表达,无法在现实中与上一代对话,便造幻觉给他们。片中有两段幻想戏份拍得尤为动人。那是育男和阿翔各自解开心结的关键片段,两场戏没有任何撕扯和呼喊,却是全片情绪最高点。育男在台风天借着酒精梦回童年的家,阿翔和“陌生男人”钓鱼,和上一代人再“相见”,说些琐琐碎碎的事情,母亲、父亲为什么要离开?为了他们,还是为了自己,答案真的重要么?
或许所有人都曾经处在与父母的紧张和不解中,怀疑过他们和自己,并拒绝交流。张艾嘉要你相信,父母总是爱孩子的,那些造成伤害的决定或许有苦衷;而孩子们也是有能力去爱下一代的,所有人都值得拥有父母赐予的天分和勇气,以及爱的能力,即使可能并非这样。这两场戏中,主角也心知肚明是梦一场,得到的和解却是真实的,因为你至少值得为自己去相信,我们只是一直在和自己过不去。这就是张艾嘉拉我们回来看到的那些光。
作为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张艾嘉对观众说:“不说了,要说的都在电影里。”同台的主演们就真的一句话都没说。蓝色调小清新海报、梁洛施和张孝全、柯宇纶、李心洁这样的搭配,加上前期宣传一首《爱的代价》让人猜想这是一部“青春残酷电影”。张艾嘉早年拍出《心动》这样青春可人的片子,如今坚决不拍青春片,因为她现在更想说两代人的关系,而“爱的代价”指的更偏向于和亲人间因爱而留下的伤痕。
张艾嘉的心是更沉静了。比起她的上一部执导电影《一个好爸爸》,最新作品《念念》里不轻易幽默也不俏皮。一开始也有梁洛施和张孝全的卿卿我我,但适可而止,用幻境穿梭时空。有些遗憾的是,片中大段用育美和心理医生的对话来表明心意,显得过分直接。对上一代的经历描述有限,一是篇幅所限,二是上一代人做决定的理由有时难以言说,所谓苦衷。
经历了婚姻风雨的梁洛施复出是这部电影的噱头之一,她饰演长大后成为画家的育美,虽不复少女面庞,凹下的脸颊和一双眼全是倔强,和人物合二为一;李心洁同样情路不顺,在戏中奋力寻找自我,也像现实观照。柯宇纶的角色隐忍、温暖,张孝全依然满脸任性让人又恨又爱,最大的惊喜是育美父亲,满脸胡碴腹部突出,居然是当年扮过好几次张国荣的陈志朋。
其他文献
虽然笼着喜剧片的外壳,但想要没心没肺地看完《奇怪的她》,倒也不是件容易事。以生活化的笑料做润滑剂,在情绪上推拿有度,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是这类介于高丽参和爆米花之间的韩国喜剧片的拿手戏,片中的一切情感都能返照到观众自身,让一个个微小的自我被解释和被认同。 谁不想看着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被活生生地演出来呢?返老还童的故事,诱人地注释着“电影是造梦的工艺”这句话。从老婆婆吴末顺(罗文姬 饰演)走出“
“纸上谈兵”,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这个成语流传非常广泛,但如果仔细想想,它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矛盾。 赵括活跃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代。而纸这种东西最早出现,是在西汉初年,就算赵括再夸夸其谈,也只可能是简上谈兵、帛上谈兵。那么纸上谈兵这句成语,到底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又是怎么和赵括发生联系的呢? 关于赵括最详细的记载,是《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没有提及任何纸、简或者谈兵的字眼。此后
又一个孩子由家长领着带进邹小兵的诊室。 邹小兵从桌上拿起一块积木,将身子前倾问桌对面的孩子:“亮亮,这是什么颜色?”除了邹小兵自己坐的木椅,诊室中央的桌子、凳子、跳跳马都是“儿童专用”的尺寸,这使得瘦高、两鬓已斑白的邹小兵和其他大人,看起来像是小人国里的巨人。 6岁多的亮亮不仅不能很好地描述积木的颜色或回答自己的名字,连“妈妈”的发音也不清晰。在回应邹小兵击掌的邀请时,似乎也心不在焉。邹小兵双
每一次演唱,我的歌都在演化当中 南都周刊:你的新专辑出来了,跟之前的第一张国语专辑《匆匆》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胡德夫:以前唱《匆匆》的时候比较急促。当时也没有想过要出版,跑到我以前开口唱歌的学校去录制,虽然是室内,但那里夏天蝉的声音很多,要等到蝉不叫的时候我才能唱,有些时候录得比较仓促,真的是比较“匆匆”。 我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咏叹的速度更加从容一点,多把想法跟心里面的那种感受都放在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贪玩,爱读书,我妈就跟我说,和子少玩点(我小名叫和子),那些小说读那么多有什么用,眼睛读瞎了,你看谁家的某某,高中毕业了肯定当兵,你能干什么?我心里不服气,但也确实知道贪玩不好,读小说浪费时间。毕竟,能成为小说家如浩然的是少数,当兵当然是最好的出路之一,退伍回来就是个工人,而且还容易在工人队伍中混上个干部,有那么多例子在面前。 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没有预见,我上了大学。大学生
当《虫师·续章》开播消息传出,更多人的反应是震惊乃至泪奔。老实说,谁也没想到这部曾经被广大动漫迷誉为“伟大作品”的剧集会在十年后迎来新的篇章,大家欢欣鼓舞,当作一件天大的喜事来庆贺,而这也确实算得上是动漫界的一个大事件—作为动漫最大的生产王国日本这几年可谓乏善可陈。 《虫师》的确配得上世人的一切赞誉。不同于《哆啦A梦》的低幼和《海贼王》的冗长,也不同于《龙珠》的热血和《死亡笔记》的黑暗,《虫师》
模仿远古时期的美洲印第安人而居,这群躲进古老生活方式的现代欧洲人宣称自己在守护印第安文明,但谁也不知道,这是否只是他们对物质极端丰裕,但精神受到控制的社会的逃避与反抗。 在欧洲,有一群印第安文明的发烧友,声称自己是印第安文化的守护者。他们自己制作服装头饰,羽饰冠冕,身着传统花纹织物或是索性裸身,打扮得像流行电影里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模仿着远古时代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在森林里或
有一个电视节目找我讨论一集策划,大抵是找一位并不是专业教师的人士(有歌手,有导演,有音乐家),和一群小学生,上一堂“平日学校之外”的课程。他们第一道题会问这个“临时教师”:如果你回到过去,见到那位还是小学生的你自己,你觉得有哪些事是非想教会他不可的? 据说有位男歌手带着一群台北私立小学(那种平日家中经济极优渥的)小孩参加节目:先是一起被扔在中南部一处荒郊野外,把所有人的钱包和手机收走。然后他陪着
以现在的方式,见面到上床缩短到几分钟也不奇怪。但意外发生率是每个女孩心里会计算的,即从和一个人打招呼开始,到安全感产生,快热和慢热的差别很大。有人需要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生活细节,并在对方锲而不舍的追求下才答应见一面。有人则第一感觉“他不是坏人”,见了再说。 我经历过火车艳遇、酒吧艳遇,不过,从聊天室时代开始,和陌生人的初识80%以上在网络。我没有遇见过特别危险的人,可能因为对约会对象没有金钱幻
一个多月前,听朋友说张艺谋的新片《归来》有个小范围放映,就央求朋友代为说项,去提前蹭看,有机会采访一下张艺谋。放映室里没几个人,看片过程中一直在哭鼻子,待放完发现张艺谋也在,对每个人都笑容可掬,笑得甚至有点害羞。 朋友介绍时没说我是《南都周刊》的,只说“这位是网络红人儿”,我当时有点奇怪。第二天去杂志开会,听同事说张艺谋因为卓伟偷拍他的孩子,拒绝《南都娱乐周刊》及其“同党”的采访,我才知道朋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