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功,先以激趣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赞科夫说:“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老师心灵的加工,课本知识传授的越多,您的学生就变得越冷漠,越无知。”生拉硬拽,高谈阔论,假大空式的说教,只能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实效性不强,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尤其是在逻辑性,严密性,抽象性都很强的数学教学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
  一、激发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线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现在,我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获得两种不同的大豆种子,一种是一位同学的亲戚从国外带回来的,一种是同学们网上订购的。他们要比较这两种大豆的产量,而学校只有一块三角形的实验地,他们想把实验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来种植大豆,你能帮他们分吗?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来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把实际问题(三角形的实验地)抽象成数学模型(三角形)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充分利用好数学模型,研究与之有关的只是,进而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激励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结论。
  比如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实数”中介绍了无理数的概念。无理数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感知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课本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呢?能不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它表示 呢?
  通过引导,学生不难发现在数轴上建立一个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斜边的长度就是√2,示意图如下:
  通过在数轴上找到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其他的无理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三、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教《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上到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搭火柴棒,通过相互合作,最后交流得出了四种规律。(如下图所示):
  不同的图像就会有不同的规律发现。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规律。《新课标》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受到了证明定理的启发,显示了很大的智力价值。
  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好的数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怀疑、困惑、渴求、探究、交流、协作、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情境中不断产生问题,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根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前不久有机会听过某校教师的一节音乐课(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火车开了”)。这节课得到了所有听课者的好评。大家给予最多关注的是这节课的导入。一个巧妙而又简单朴实的导入,收到了多方面的教学效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看看这个教学片断:  师:坐过火车的同学举举手好吗?  生:全都举起手来。  师:哦。看来大家都比较熟悉火车了。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  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  师(大声):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学生最常见的困惑是没话可写,也不知道从何写起,即使是硬着头皮写出来的,也是一些枯燥、乏味、空洞的语句,缺乏生命活力。这时,也许有老师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说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书读得少,不注重积累,久而久之,自然就没话写了。其实,问题不全在学生身上,老师自身也要好好反省。我想,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善于捕捉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这对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前不久,学校
习作讲评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评讲中,能不断锤炼学生习作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高年级学生习作由段到篇,注重谋篇布局、锤字炼句,作前指导必不可少,作后评价更显重要。如何提高高年级习作评讲的实效呢?  一、找准落脚点——提高作文评讲实效的前提  1.评讲、修改有据可依  问题的发现必须建立在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基础上。教师在布置学生写作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练习,精细认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树木干枯,河流干涸,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短短的童话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
美丽的瑶琳仙境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601班 骆雨婷  要说美丽的风景啊,那我不得不夸夸美丽的瑶琳仙境了!  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离杭州80公里。瑶琳仙境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风景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蜚声海内外。  暑假,我有幸游赏到美丽的瑶琳仙境。  我们先走进第一洞厅“狮象迎宾”。只见左边一头蓬发雄狮,右边一群长鼻大象,似乎恭迎远道而来的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之花永远绽放。  在圆明园被侵略军烧掉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保护着祖国,为它出一分力;当毛主席带领着中国人穿越贫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互相帮助;当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政府,拒绝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怕困难地去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乍暖还寒时节的西安古城,细雨如织,秋意正浓,崔嵬的秦岭万山红遍,迤逦的灞水蜿蜒而过。陕西省首届小学数学创新评优活动隆重举行。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繁荣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本次活动是一个交流思想、汇聚经验、开阔眼界、探究学术的平台,各位选手的教学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可圈可点,参加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现撷取一二,与同行共享,希望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这个星期,我们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八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觉得我们组的组名最好听了——智慧小组。  现在上课可有趣了,因为老师实行小组评比制度。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来给本组加分。每次回答问题时我的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又害怕又激动,我怕给组员丢脸。昨天老师叫我回答了问题,虽然没有回答对,但是我没有灰心。我十分相信下一次我
时光飞逝,梦一般二十年过去了。我由一个淘气、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二十年后的我已经有了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了校长。我建成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有池塘、花园、健身器材,让同学们在一个美好的校园中成长。我还把同学们都变成一个个“智慧星”,让他们聪明每一刻,开心每一天。而且我还让穷孩子都来我的学校上学,不让世界上再有失学的孩子。我并且让来我校上学的孩子都改掉坏毛病,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中,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和谐的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它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图画显示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同时,情感受到陶冶,思维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