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网络传播、文化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文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本文就文物及文博工作的五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反省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想法、新观念、新思路,对更好的开展文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文博工作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文物及文博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局限性、片面性,禁锢了理论发展和观念突破,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文博事业的发展。以下是对文物及文博工作提出若干不成熟的思考与建议。
1.文物是历史留下的遗产,而且文物在历史的变迁中也会发生改变,任何一件文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何谓文物,毋庸多言。文物蕴涵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价值,也毋庸置疑。文物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都可加以研究、挖掘、利用和开发,使其化腐朽为神奇,古为今用,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文物蕴涵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信息,具有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社会教育、弘扬文化传统、陶冶人文情操等多方面作用,文物所内具的特质和外在的形式美,可以通过陈列展示让人欣赏,从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古往今来,人们对文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古董”“雅玩”“艺术品”的层面上。对一件文物,无论对它有多么深刻的认知,有多么独到的美学欣赏,确定多么高昂的价格,但仍然只是“就物论物”,“以物识物”,仍然只是“物”的层面上的认识和判断。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文物及其价值。文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精华为人们所珍爱并加以保护,是合乎人类自身需要的根本利益的,也是人类历史记忆的系统保存、自我认知的集体升华和人文情怀的物化体现。
2.文物价值是多方面决定的,包括文物本身所拥有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还包括人们的认知水平及开发利用程度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文物的有效信息和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是有价格的,但价格的高低与价值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关系,价值未必会随着价格的高低而变化,价格也不完全取决于价值的大小。文物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如果我们把文物放在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中去加以研究,就会进一步发现,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不仅有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信息,而且还有文化的、社会的、宗教等多种信息,关键是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多深入,是否客观全面,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我们再把文物的信息和价值放在当今社会中来研究,那么,我们还可发现文物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功能,如社会教育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对外交流功能。毫无疑问,这些功能也是文物价值的体现,是文物内在的固有信息和价值的“古为今用”,是文物“化腐朽为神奇”的第二次生命,也是我们认识文物、研究文物、保護文物的根本目的,是文物和文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认识、研究文物,发现它的丰富信息和价值,但没有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那么,文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3.免费开放不等于无偿服务,而是要提供更多的精品展览和丰富的服务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
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与国际接轨,也是当前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时代需要。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此举着眼长远大局,利多弊少,但就博物馆而言,展览水平、内部管理、接待能力、软硬设施等都将面临考验和挑战,需要用新理念、新举措加以改善提高。免费开放不等于博物馆就只要社会效益,不需要追求经济效益。文博单位要改变天经地义靠国家财政的观念,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也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协调,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要积极探索自身造血功能,通过文物及文物复制、仿制品的经营、拍卖和开发副产品、提供有尝服务等多种渠道,发展壮大文博单位的经济力量,谋求自身扩张和发展,改变一味等、靠要的陈旧观念。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财富积聚形态正在向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倾斜,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正在提高,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先富起来那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和投资理财热点。这些都为文博单位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4.以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为核心,实现文物资源数字化和展示传播网络化,推动文博事业通过信息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有效使用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趋向于是一种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进而对人民的精神和情操进行陶冶。所以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传统的模式有所突破,革新相应的陈列内容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高科技的利用,有效使用高科技数字化和多媒体手段,设计出专业的多媒体触屏系统和等离子大屏幕电视系统等,使大众更加方便清楚的了解相关文物。建设相应的博物馆网站。近年来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设博物馆的网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一方面要挖掘可以利用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多个部门同时协作完成。另外,建设博物馆网站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更新入口,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更新相关的文物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博物馆也是信息公用事业的一部分,本身又拥有极为珍贵的文物宝库,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无所不及的网络传播,加强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强化文博知识传播及社会教育功能,将文物资源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使所有公众都能共享人类文化遗产的福泽。
5.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队伍
总体来说,我国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队伍的现状是,多数文物管理所的文物管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所限,仅从事简单的文物摆放和文物查询工作,既谈不上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更不具备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与水平,严重制约了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文物管理所的对外形象。为了顺应文物管理所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必须培养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物管理队伍。其办法无非是两种。一是邀请文物专家来馆,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研究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委派文保部的工作人员到国内文物管理工作搞得好的文物管理所学习考察,与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借鉴与吸收人家的文物管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二是今后文物管理所对外招聘工作人员时,要重点吸收一些具备文物研究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文博工作中,从而增强与壮大文物管理队伍的力量。
综上所述,文物及文博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文物及文博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文物保护法》为武器,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物及文博工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科]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文博工作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文物及文博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局限性、片面性,禁锢了理论发展和观念突破,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文博事业的发展。以下是对文物及文博工作提出若干不成熟的思考与建议。
1.文物是历史留下的遗产,而且文物在历史的变迁中也会发生改变,任何一件文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何谓文物,毋庸多言。文物蕴涵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价值,也毋庸置疑。文物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都可加以研究、挖掘、利用和开发,使其化腐朽为神奇,古为今用,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文物蕴涵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信息,具有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社会教育、弘扬文化传统、陶冶人文情操等多方面作用,文物所内具的特质和外在的形式美,可以通过陈列展示让人欣赏,从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古往今来,人们对文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古董”“雅玩”“艺术品”的层面上。对一件文物,无论对它有多么深刻的认知,有多么独到的美学欣赏,确定多么高昂的价格,但仍然只是“就物论物”,“以物识物”,仍然只是“物”的层面上的认识和判断。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文物及其价值。文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精华为人们所珍爱并加以保护,是合乎人类自身需要的根本利益的,也是人类历史记忆的系统保存、自我认知的集体升华和人文情怀的物化体现。
2.文物价值是多方面决定的,包括文物本身所拥有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还包括人们的认知水平及开发利用程度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文物的有效信息和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是有价格的,但价格的高低与价值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关系,价值未必会随着价格的高低而变化,价格也不完全取决于价值的大小。文物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如果我们把文物放在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中去加以研究,就会进一步发现,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不仅有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信息,而且还有文化的、社会的、宗教等多种信息,关键是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多深入,是否客观全面,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我们再把文物的信息和价值放在当今社会中来研究,那么,我们还可发现文物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功能,如社会教育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对外交流功能。毫无疑问,这些功能也是文物价值的体现,是文物内在的固有信息和价值的“古为今用”,是文物“化腐朽为神奇”的第二次生命,也是我们认识文物、研究文物、保護文物的根本目的,是文物和文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认识、研究文物,发现它的丰富信息和价值,但没有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那么,文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3.免费开放不等于无偿服务,而是要提供更多的精品展览和丰富的服务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
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与国际接轨,也是当前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时代需要。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此举着眼长远大局,利多弊少,但就博物馆而言,展览水平、内部管理、接待能力、软硬设施等都将面临考验和挑战,需要用新理念、新举措加以改善提高。免费开放不等于博物馆就只要社会效益,不需要追求经济效益。文博单位要改变天经地义靠国家财政的观念,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也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协调,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要积极探索自身造血功能,通过文物及文物复制、仿制品的经营、拍卖和开发副产品、提供有尝服务等多种渠道,发展壮大文博单位的经济力量,谋求自身扩张和发展,改变一味等、靠要的陈旧观念。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财富积聚形态正在向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倾斜,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正在提高,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先富起来那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和投资理财热点。这些都为文博单位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4.以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为核心,实现文物资源数字化和展示传播网络化,推动文博事业通过信息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有效使用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趋向于是一种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进而对人民的精神和情操进行陶冶。所以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传统的模式有所突破,革新相应的陈列内容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高科技的利用,有效使用高科技数字化和多媒体手段,设计出专业的多媒体触屏系统和等离子大屏幕电视系统等,使大众更加方便清楚的了解相关文物。建设相应的博物馆网站。近年来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设博物馆的网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一方面要挖掘可以利用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多个部门同时协作完成。另外,建设博物馆网站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更新入口,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更新相关的文物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博物馆也是信息公用事业的一部分,本身又拥有极为珍贵的文物宝库,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无所不及的网络传播,加强典藏、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强化文博知识传播及社会教育功能,将文物资源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使所有公众都能共享人类文化遗产的福泽。
5.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队伍
总体来说,我国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队伍的现状是,多数文物管理所的文物管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所限,仅从事简单的文物摆放和文物查询工作,既谈不上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更不具备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与水平,严重制约了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文物管理所的对外形象。为了顺应文物管理所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必须培养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物管理队伍。其办法无非是两种。一是邀请文物专家来馆,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研究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委派文保部的工作人员到国内文物管理工作搞得好的文物管理所学习考察,与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借鉴与吸收人家的文物管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二是今后文物管理所对外招聘工作人员时,要重点吸收一些具备文物研究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文博工作中,从而增强与壮大文物管理队伍的力量。
综上所述,文物及文博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文物及文博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文物保护法》为武器,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物及文博工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