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先行 探索农业循环经济之路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仍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作为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的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公众的热情支持,在这几个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
  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亟待加强。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3.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3.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3.1.2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3.1.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3.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利用农业生产者的成本——效益驱动机制和公众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转变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激励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3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农业生产者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明确三者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三者互动的参与机制十分重要。
  3.3.1农业生产者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 政府各部门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使他们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宣传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行为能落到实处。
  3.3.2农村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 只有让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定期发布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通过参与,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使公众能把环境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公众的自觉行为。
其他文献
以枯草芽孢杆菌B26为生防茵。测定11种化学药剂对木材蓝变茵的防效,将防效最强的化学药剂与生防茵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蓝变茵的室内毒力效果,旨在构建由生防茵与化学药剂组成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趋势下,中资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的“三部曲”后,国际化的渴望不断增强,逐步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文章以近年中资银行海外扩张
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出现为高电压、大功率变频器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文章围绕三电平大功率通用变频器的实用化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主电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与通讯流畅成为一对新的矛盾。文章针对中小型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要求,探讨了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沙地的治理和开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对沙地进行综合整治,开发利用发挥沙区自然资源优势的新型产业。该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扩展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能够解决耕地面积日益缩小与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近年来,地处沙区和沙漠化侵袭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沙地产业,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治沙效果最明显的是以色列。我国沙地的开发利用也证明,在沙区进行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的过
根据吉林省政府提出的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启动实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的要求,结合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1.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开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围绕我省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及农产品、畜产品、果蔬加工业发展,培训职业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围绕乡村旅游、农村妇女手工艺、特种动物养殖与加工、特产经济植物种植与加工,农村园林绿化、农村信息
梨树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自1992年以来,一直负责全县《吉林农业》杂志征订的组织工作。多年来,农资局始终坚持多渠道并举,强力推动杂志发行、学习和通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梨树县《吉林农业》杂志的订阅对象涵盖了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县乡两级农经、农业、农机、畜牧等站所及所有的行政村,同时积极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拓展,每年订阅量都在500份以上。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杂
农业部8月22日颁布新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9月25日起正式实施。新《办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种业发展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据统计,目前全国持证种子经营企业8700多家,其中三分之二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的中小企业,90%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由于企业多小散,品种研发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自落户舒兰市以来,经历了七年的风雨历程,从一颗稚嫩的幼芽已经成长为一棵能阻挡风雨的小树,期间浸透了舒兰农业人的辛劳与汗水。  七年来,在舒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舒兰农业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舒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逐步走向成熟,从七年前的挨家挨户发宣传单的劝招,到如今的选择性招生;从课堂上学员们随意接打电话到如今的有事请假、举手提问、与教师互动;从单一教学到现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