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每一个初中生都应该快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从而更好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当中。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现在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分析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积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现阶段的多个领域当中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身影。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信息化技术还不太成熟,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课本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学生只是单纯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没有其他多样化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并且完善学生的学习流程和学习环节,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更好地进入到之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利用好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中的趣味教学以及课后复习,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二、 运用微课促进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同,学习的质量也不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因为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而降低自身的教学速度,这样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会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在以往的预习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在家中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初中生的年龄又比较小,在预习过程当中不够自觉,因此很多初中生在预习过程当中会出现偷懒的情况,预习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这样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是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拉近,整体的教学质量依旧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化的途径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环节的展开、通过信息化帮助教师可以更好地将需要预习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豐富学生预习的形式,同时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实现学生预习的高质化。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录制有关这节课学习的微课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微课,明确自己的预习方向。在微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先展示一些剪纸纹样、蝴蝶以及相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这个章节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些展示的图片为学生讲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用一根虚线将图形分成两半,让学生观察分割的两半是否一致,从而让学生可以对轴对称图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后,就可以通过一些中国古代的钱币作为检验学生预习成果的题目。学生需要对不同的钱币进行辨认,从而确定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为什么不是。这样的教学更加有趣,调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结束以后回忆自己以往学习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而这些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并且以此为下次正式上课时每一个学生需要轮流回答的问题。
三、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外乎是通过课本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教学比较生硬和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并且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倾向于一些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信息化教学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原本生硬、单一的文字教学通过更加直观的图片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简洁、明白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将传统教学当中的小组学习、问题探究等多个环节与信息化教学进行融合,使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带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投影,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并且结合图片,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思维导图中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划分为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具备普通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同时自身可以通过斜边和直角形(HL)进行判定。而普遍三角形的判定则分为: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这四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演示为学生展示这几种判定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通过投影题目和图形,让学生进行解答:如图,在△ABC中,∠B=2∠C,∠BAC的平分线交BC于D,求证:AB BD=AC。学生可以先自己进行解决,通过自己在思维导图中学习到的这几种判定方法进行尝试,寻找题目中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解决。学生在有了自己的答案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讲述自己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思路。不同的学生的想法不同,在交流中可以形成思维上的拓展,从而发散自身的思维,学习他人的解题思路。在小组交流结束以后,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就在多媒体上将这个题目的解题方法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思维,并让学生自愿上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 四、 拓展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是生活化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都有体现,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和数学进行结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通过课文中有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教学,课文中沒有办法直接生动地展示生活当中的知识以及更加生动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过程当中也没有办法能够将生活当中的内容更好地带到课堂上,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思维也不够灵活,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现阶段信息化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认识到现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从而通过信息化的途径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生活化内容,通过更加直观、有趣的视频以及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每一个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这个章节内容之前让学生先对一个短片进行观看:太阳从早上升起,为万物提供了阳光;学生们上学走过斑马线;建筑工人在地上一直在延伸直线。在视频观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内容,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关于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对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纷纷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太阳光的照射是射线”;有的学生说“斑马线是线段”;还有的学生……在学生讲述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这些现象的知识总结:直线的特点是什么?射线和线段呢?学生们对此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对于这些线的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却无法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进行讲述:“太阳的照射是从一个端点向一个方向进行无限的延伸,我们可通过一个点和一条线进行表示,由于线的另一端没有点,所以可以无限延伸。而斑马线是从一个点到另一点的距离,用两个点和一条线表示,由于线的两端都有端点,所以这条线不可以无限延伸。工人一直在画的线属于直线,用一条线表示,由于没有端点,所以可以无限延伸。”在生活现象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拓展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哪些线可以度量,哪些线不可以度量,并且在生活中找出相关的例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 开展网络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复习知识
温故而知新。在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以后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让学生复习的模式比较简单,学生只是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是否有将这些知识合理地进行吸收。学生复习的效率比较低,并且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复习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情况,这样复习的效率也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帮助学生构建网络的交流,在课后的网络平台上通过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现阶段学习过程中是否还有不足。然后学生可以在答题结束以后进行相关的探讨和交流,通过探讨和交流的方式更好地实现自身思维上的发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学习到他人身上的优点,更好地对自身进行完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后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便利性,拓展学生的课后学习课堂。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学习到的平行四边形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式。然后教师再通过课后练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1=∠3,∠2=∠4,在展示图形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个四边形ABCD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判定,然后在网络平台评论区将自己做题的想法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分享。评论区将在学生答题结束了以后开放,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评论区中与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答错的学生可以在交流中找到解题的方法,而答对的学生则可以看到其他学生出错的地方,检验自己是否有出现同样的错误,并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在课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针对学生在课后习题中出现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网络的便利下,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复习的积极性。
六、 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作用
学生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教师之前更加重视的是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在家庭当中的教学环节,导致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好,但是,在课后的作业完成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都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行为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使学生的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实现学生在课后的良性提升和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构建家长群,在群中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情况以及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鼓励家长和自己一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有效提升。家长需要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向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并且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些努力的学生在测试中没有取得一个好成绩,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将学生的近期表现与家长进行展示,让家长可以体谅孩子的发挥失误,在学生回到家后给予学生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在信息化的家校合作中,家长对学生可以愈发体谅,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七、 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结合,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兼顾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通过多元化的组合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学习过程当中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特点,通过更加多元化和趣味化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自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信息化的优势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洪芹.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35):9-10.
[2]汪聪.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20(A0):63-64.
[3]王晓霞.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0(12):21-22.
作者简介:
苏军,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现阶段的多个领域当中都可以看到信息化的身影。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信息化技术还不太成熟,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课本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学生只是单纯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没有其他多样化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并且完善学生的学习流程和学习环节,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更好地进入到之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利用好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中的趣味教学以及课后复习,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二、 运用微课促进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同,学习的质量也不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因为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而降低自身的教学速度,这样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会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在以往的预习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在家中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初中生的年龄又比较小,在预习过程当中不够自觉,因此很多初中生在预习过程当中会出现偷懒的情况,预习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这样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是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拉近,整体的教学质量依旧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化的途径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环节的展开、通过信息化帮助教师可以更好地将需要预习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豐富学生预习的形式,同时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实现学生预习的高质化。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录制有关这节课学习的微课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微课,明确自己的预习方向。在微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先展示一些剪纸纹样、蝴蝶以及相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这个章节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些展示的图片为学生讲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用一根虚线将图形分成两半,让学生观察分割的两半是否一致,从而让学生可以对轴对称图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后,就可以通过一些中国古代的钱币作为检验学生预习成果的题目。学生需要对不同的钱币进行辨认,从而确定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为什么不是。这样的教学更加有趣,调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结束以后回忆自己以往学习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而这些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并且以此为下次正式上课时每一个学生需要轮流回答的问题。
三、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外乎是通过课本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教学比较生硬和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并且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倾向于一些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信息化教学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原本生硬、单一的文字教学通过更加直观的图片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简洁、明白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将传统教学当中的小组学习、问题探究等多个环节与信息化教学进行融合,使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带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投影,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并且结合图片,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思维导图中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划分为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具备普通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同时自身可以通过斜边和直角形(HL)进行判定。而普遍三角形的判定则分为: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这四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演示为学生展示这几种判定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通过投影题目和图形,让学生进行解答:如图,在△ABC中,∠B=2∠C,∠BAC的平分线交BC于D,求证:AB BD=AC。学生可以先自己进行解决,通过自己在思维导图中学习到的这几种判定方法进行尝试,寻找题目中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解决。学生在有了自己的答案以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讲述自己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思路。不同的学生的想法不同,在交流中可以形成思维上的拓展,从而发散自身的思维,学习他人的解题思路。在小组交流结束以后,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就在多媒体上将这个题目的解题方法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思维,并让学生自愿上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 四、 拓展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是生活化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都有体现,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和数学进行结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通过课文中有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教学,课文中沒有办法直接生动地展示生活当中的知识以及更加生动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过程当中也没有办法能够将生活当中的内容更好地带到课堂上,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思维也不够灵活,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现阶段信息化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认识到现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从而通过信息化的途径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生活化内容,通过更加直观、有趣的视频以及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每一个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这个章节内容之前让学生先对一个短片进行观看:太阳从早上升起,为万物提供了阳光;学生们上学走过斑马线;建筑工人在地上一直在延伸直线。在视频观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内容,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关于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对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纷纷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太阳光的照射是射线”;有的学生说“斑马线是线段”;还有的学生……在学生讲述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这些现象的知识总结:直线的特点是什么?射线和线段呢?学生们对此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对于这些线的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却无法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进行讲述:“太阳的照射是从一个端点向一个方向进行无限的延伸,我们可通过一个点和一条线进行表示,由于线的另一端没有点,所以可以无限延伸。而斑马线是从一个点到另一点的距离,用两个点和一条线表示,由于线的两端都有端点,所以这条线不可以无限延伸。工人一直在画的线属于直线,用一条线表示,由于没有端点,所以可以无限延伸。”在生活现象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拓展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哪些线可以度量,哪些线不可以度量,并且在生活中找出相关的例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 开展网络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复习知识
温故而知新。在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以后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让学生复习的模式比较简单,学生只是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是否有将这些知识合理地进行吸收。学生复习的效率比较低,并且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复习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情况,这样复习的效率也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帮助学生构建网络的交流,在课后的网络平台上通过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现阶段学习过程中是否还有不足。然后学生可以在答题结束以后进行相关的探讨和交流,通过探讨和交流的方式更好地实现自身思维上的发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学习到他人身上的优点,更好地对自身进行完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后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便利性,拓展学生的课后学习课堂。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学习到的平行四边形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式。然后教师再通过课后练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1=∠3,∠2=∠4,在展示图形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个四边形ABCD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判定,然后在网络平台评论区将自己做题的想法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分享。评论区将在学生答题结束了以后开放,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评论区中与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答错的学生可以在交流中找到解题的方法,而答对的学生则可以看到其他学生出错的地方,检验自己是否有出现同样的错误,并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在课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针对学生在课后习题中出现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网络的便利下,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复习的积极性。
六、 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作用
学生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教师之前更加重视的是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在家庭当中的教学环节,导致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好,但是,在课后的作业完成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都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行为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使学生的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实现学生在课后的良性提升和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构建家长群,在群中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情况以及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鼓励家长和自己一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有效提升。家长需要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向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并且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些努力的学生在测试中没有取得一个好成绩,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将学生的近期表现与家长进行展示,让家长可以体谅孩子的发挥失误,在学生回到家后给予学生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在信息化的家校合作中,家长对学生可以愈发体谅,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七、 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结合,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兼顾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通过多元化的组合使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学习过程当中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特点,通过更加多元化和趣味化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自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信息化的优势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许洪芹.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35):9-10.
[2]汪聪.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20(A0):63-64.
[3]王晓霞.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0(12):21-22.
作者简介:
苏军,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