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邯郸市复兴路小学是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建校最早的城市小学之一,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2009年9月,伴随着《邯郸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的出台,在复兴区文教体局生态校园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复兴路小学明确提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办学目标,这所承载着历史和责任的学校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多措并举,推动课业革命
回顾“生本课堂”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用“准”“快”“稳”“深”几字进行概括总结:
准,即方向准 创建之初,学校参照国内很多教改实验学校的先进经验,并选派校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认真与本学校实际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选定了杜郎口式的课堂模式,通过联片教研活动带领区内学校共同发展。
快,即行动快 邯郸市教育局《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指导意见》下发后,学校迅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召开全校教师动员大会,学习先进经验,在一周的时间内同时开展并基本完成教室内四面墙壁订黑板、落实小组建设、研究导学案编写等一系列创建活动。
稳,即推进稳 学校每天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教师的思想不断地得到感染和撞击;派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在每节研讨课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让讨论和反思伴随改革的每一步进程;积极开展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教学大比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深,即渗透深 新课堂的创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涉及到学生的幸福成长。一是从外形模仿到内涵深化的渗透,二是从主要学科向所有学科的渗透,三是从骨干引领到全员参与的渗透,四是从课内到课外的渗透,五是从校内到校外的渗透。
创建“生本课堂”模式
在邯郸市《关于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在复兴区文教体局“一体——三元——四环——多态”导学模式的具体引领下,复兴路小学构建了“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推出了“师生双向五环”导学模式。“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以生为本,成果初显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在创建“生本课堂”的道路上,逐渐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导学案编写规范实用 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学校提出了“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师生共用”的要求。目前,学校23个班级,科科、课课都在使用导学案,学校教务处定期对教师编写和学生使用的导学案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收集装订成册,作为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
小组建设风生水起 学校要求教师在班内本着“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建设小组文化。学校23个班级,班班有学习小组,组组有名称、有口号、有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学习水平也不断提升了。
评价机制初步确立 学校结合《邯郸市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讨论稿),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拓展的广度、互动的热度、生成的高度等六个维度试图对新课堂予以规范、引领、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生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近两年来,邯郸市复兴区复兴路小学获得了全国优秀科学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集体一等奖、河北省校本课程示范学校、河北省科研成果优秀奖、河北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河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邯郸市课题研究先进集体、邯郸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邯郸市书信绘画大赛组织奖、复兴区文明单位、复兴区优秀少先大队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复兴路小学)
多措并举,推动课业革命
回顾“生本课堂”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用“准”“快”“稳”“深”几字进行概括总结:
准,即方向准 创建之初,学校参照国内很多教改实验学校的先进经验,并选派校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认真与本学校实际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选定了杜郎口式的课堂模式,通过联片教研活动带领区内学校共同发展。
快,即行动快 邯郸市教育局《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指导意见》下发后,学校迅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召开全校教师动员大会,学习先进经验,在一周的时间内同时开展并基本完成教室内四面墙壁订黑板、落实小组建设、研究导学案编写等一系列创建活动。
稳,即推进稳 学校每天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教师的思想不断地得到感染和撞击;派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在每节研讨课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让讨论和反思伴随改革的每一步进程;积极开展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教学大比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深,即渗透深 新课堂的创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涉及到学生的幸福成长。一是从外形模仿到内涵深化的渗透,二是从主要学科向所有学科的渗透,三是从骨干引领到全员参与的渗透,四是从课内到课外的渗透,五是从校内到校外的渗透。
创建“生本课堂”模式
在邯郸市《关于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在复兴区文教体局“一体——三元——四环——多态”导学模式的具体引领下,复兴路小学构建了“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推出了“师生双向五环”导学模式。“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以生为本,成果初显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在创建“生本课堂”的道路上,逐渐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导学案编写规范实用 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学校提出了“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师生共用”的要求。目前,学校23个班级,科科、课课都在使用导学案,学校教务处定期对教师编写和学生使用的导学案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收集装订成册,作为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
小组建设风生水起 学校要求教师在班内本着“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建设小组文化。学校23个班级,班班有学习小组,组组有名称、有口号、有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学习水平也不断提升了。
评价机制初步确立 学校结合《邯郸市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讨论稿),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拓展的广度、互动的热度、生成的高度等六个维度试图对新课堂予以规范、引领、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生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近两年来,邯郸市复兴区复兴路小学获得了全国优秀科学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英语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集体一等奖、河北省校本课程示范学校、河北省科研成果优秀奖、河北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河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邯郸市课题研究先进集体、邯郸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邯郸市书信绘画大赛组织奖、复兴区文明单位、复兴区优秀少先大队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复兴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