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考研报名的降温,向社会传递出另一种信号—“学历情结”正在受教育者心中消退,这无疑令人欣喜。
据报道,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人,比去年减少8.2万人,这是2001年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
不少人认为,这是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直接结果,并指责是近年来的持续扩招,研究生教育机构不重视教育质量,才导致研究生学历迅速贬值。
以上的分析,好像有道理。但是细细想来,却发现恰恰是整个社会存在追求更高学历的“学历情结”,促使不少学生盲目考研,以致一些研究生培养机构不顾能否给予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而扩大培养规模,导致有高学历身份的“人才”越来越多。
今年考研报名的降温,向社会传递出另一种信号—“学历情结”正在受教育者心中消退,这无疑令人欣喜。
学历情结的消退,可让受教育者关注教育质量而非教育证书。在大学中,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课堂,迟到、旷课、逃课的学生多到令人震惊。对于学生为何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有人分析是教师上课水平不高之故,其实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不少学生来上大学为的是拿到一张文凭,至于能学到多少,学得怎样根本不重要。笔者在一所学校给学生讲课时,学生抱怨本校少有老师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我告诉他们,在教育部支持下,全国所有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都已经上网,你们不妨上网去听听。可学生们告诉我,听这些课,拿不到学分,拿不到文凭,为啥要听?
受教育者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还会有效制约大学的“学店”式办学。当学历很值钱时,扩大办学规模、把学校办成文凭加工厂的 “学店”式思维在一些名牌重点大学中蔓延开来,纷纷利用学校的学历品牌,大幅扩大各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搞各种研究生学历培训。当学历不管用,而只有能力、素质才最重要时,还有多少人愿意拿出几万、十几万元钱,耗费几年时间,去拿一张不能代表能力的证书呢?
当然,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关系,在教育质量能得到保证时,应该具有一致性,否则,就没有人愿意继续教育去获得更高的文凭了,但当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时,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对应程度,就会大大降低。日本欧姆龙公司曾经推行这样的招聘人才的方法—把所有应聘者的毕业学校、学历信息全部隐去,然后进行笔试、面试,以此防止毕业学校、学历信息让招聘官产生偏见,确保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当结果出来,大家发现,最终应聘成功的,有很大比例来自名牌学校。这样的招聘方法和招聘结果,很好地体现了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关系,引导社会以及受教育者正确对待学历、能力与素质。
对于我国的大学教育来说,当社会的学历情结消退,应该关注怎样提高教育品质,以高质量的教育,而非一纸文凭吸引学生。只有这样的思考,才能提供给受教育者高品质的教育,也才能在能力社会中突显自己的学校品牌。
据报道,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人,比去年减少8.2万人,这是2001年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
不少人认为,这是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直接结果,并指责是近年来的持续扩招,研究生教育机构不重视教育质量,才导致研究生学历迅速贬值。
以上的分析,好像有道理。但是细细想来,却发现恰恰是整个社会存在追求更高学历的“学历情结”,促使不少学生盲目考研,以致一些研究生培养机构不顾能否给予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而扩大培养规模,导致有高学历身份的“人才”越来越多。
今年考研报名的降温,向社会传递出另一种信号—“学历情结”正在受教育者心中消退,这无疑令人欣喜。
学历情结的消退,可让受教育者关注教育质量而非教育证书。在大学中,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课堂,迟到、旷课、逃课的学生多到令人震惊。对于学生为何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有人分析是教师上课水平不高之故,其实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不少学生来上大学为的是拿到一张文凭,至于能学到多少,学得怎样根本不重要。笔者在一所学校给学生讲课时,学生抱怨本校少有老师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我告诉他们,在教育部支持下,全国所有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都已经上网,你们不妨上网去听听。可学生们告诉我,听这些课,拿不到学分,拿不到文凭,为啥要听?
受教育者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还会有效制约大学的“学店”式办学。当学历很值钱时,扩大办学规模、把学校办成文凭加工厂的 “学店”式思维在一些名牌重点大学中蔓延开来,纷纷利用学校的学历品牌,大幅扩大各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搞各种研究生学历培训。当学历不管用,而只有能力、素质才最重要时,还有多少人愿意拿出几万、十几万元钱,耗费几年时间,去拿一张不能代表能力的证书呢?
当然,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关系,在教育质量能得到保证时,应该具有一致性,否则,就没有人愿意继续教育去获得更高的文凭了,但当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时,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对应程度,就会大大降低。日本欧姆龙公司曾经推行这样的招聘人才的方法—把所有应聘者的毕业学校、学历信息全部隐去,然后进行笔试、面试,以此防止毕业学校、学历信息让招聘官产生偏见,确保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当结果出来,大家发现,最终应聘成功的,有很大比例来自名牌学校。这样的招聘方法和招聘结果,很好地体现了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关系,引导社会以及受教育者正确对待学历、能力与素质。
对于我国的大学教育来说,当社会的学历情结消退,应该关注怎样提高教育品质,以高质量的教育,而非一纸文凭吸引学生。只有这样的思考,才能提供给受教育者高品质的教育,也才能在能力社会中突显自己的学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