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探究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人教版教材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目的
  化学实验的动机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就能产生感觉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现象就会产生操作兴趣;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就会形成创造兴趣。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因而也应经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一般步骤。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原理或规律,就必须首先通过实验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事实等感性认识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比较、分类、分析和概括、模型化等,以形成化学概念和原理、定律,从而达到对化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在于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或推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思想、情感、精神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对其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人教版化学实验在县级学校教学的现状
  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结论”,没有任何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化学的魅力。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实验条件有所改善,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配置比较齐全,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加上有的学校缺乏专职实验员,有的实验需要教师自己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讲课的工作量,因此也就难免出现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现代化的实验室经常处于闲置的状况。
  综上所述,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生的实验技能欠缺,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对化学实验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技能策略应用能力亟待提高,这表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否则有可能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障碍和阻力。
  四、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程安排了很多的家庭小实验,尽可能将实验内容平常化、生活化。例如:需要CO2,买来一瓶汽水即可;酸碱反应可以到商店买一瓶柠檬酸和一包苏打发酵粉;H2爆鸣实验可以在空的易拉罐进行。还可以设计家庭生活小实验,如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白酒中甲醇的鉴定实验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不但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
  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应该说已得到了广大化学教师的认可,从发展角度看,实验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提供的直观手段,实验教学还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质和量的双重变化,新课程实验比重的加大,让更多学生从实验的旁观者更多地转变为参与者,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高考结束后,老师家长总问学生老生常谈的问题:试卷好做吗?学生大都苦笑一下:做是做了,对不对不太清楚。其实何止学生不清楚,说实在话,假如让老师做,也很难吃准。要么在高考阅卷中,为什么要添加许多“额外”的答案呢?因为连出卷专家经过少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定下的答案也很难十全十美,所以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难免有缺失,只是多少而已,不足为奇。  然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同样专家们
【内容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用借助多媒体、设置悬念、讲故事及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来试一试。  【关键词】情感 多媒体 悬念 故事 朗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一、继承优秀文化、推动教育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想通过科举改变人生命运,就必须进学读书,学习文化知识。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把任官制度、取士标准、教育内容统一起来。这种教与学、学与考相统一的考试制度,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标准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形成了普遍重视教育的民风,既传承了民族文化,也提高了国民素质。  同理,高考对这些优秀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我们共同的理想》论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材115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教材117页“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时代向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多媒体领略祖国的山河美  大多数课文包含了语言美、自然美、色彩美和人格美等美的因素。但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面不够宽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而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能力较差,对课文很难把握和感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将
【内容摘要】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实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但“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使其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初衷不能实现。但不管怎样,宗法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得也有失。  【关键词】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 得失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朝后期。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则归功于西周时期的周公。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由氏族
【内容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消除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
新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视,这从各地教材中文言文内容所占的比例以及高考文言文所占的分值都可以看到。然而,文言文教学耗时而低效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这固然与文言文距今时间久远、学生存在一定文字文化障碍有关,但是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不对路也存在很大关系。很多教师至今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言”的串讲为主线,教学琐碎,致使学生厌烦;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教学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当我又一次备课《项脊轩志》时,突然觉得读出了很多以前没有体会到的东西。或许是年岁又长,或許是经历了生活中比较大的变故,但更多应该是参加了生活化语文的探索研究,养成了自然而然地从生活体验入手来理解课文,注解生活的习惯。  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并不好把握,课前预习的调查中,甚至有学生反映语言不难,感情不浓,没有吸引力的情节,没有兴趣学习。我觉得这正是指导他们学习从平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才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农村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