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探究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人教版教材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目的
化学实验的动机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就能产生感觉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现象就会产生操作兴趣;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就会形成创造兴趣。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因而也应经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一般步骤。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原理或规律,就必须首先通过实验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事实等感性认识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比较、分类、分析和概括、模型化等,以形成化学概念和原理、定律,从而达到对化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在于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或推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思想、情感、精神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对其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人教版化学实验在县级学校教学的现状
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结论”,没有任何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化学的魅力。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实验条件有所改善,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配置比较齐全,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加上有的学校缺乏专职实验员,有的实验需要教师自己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讲课的工作量,因此也就难免出现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现代化的实验室经常处于闲置的状况。
综上所述,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生的实验技能欠缺,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对化学实验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技能策略应用能力亟待提高,这表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否则有可能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障碍和阻力。
四、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程安排了很多的家庭小实验,尽可能将实验内容平常化、生活化。例如:需要CO2,买来一瓶汽水即可;酸碱反应可以到商店买一瓶柠檬酸和一包苏打发酵粉;H2爆鸣实验可以在空的易拉罐进行。还可以设计家庭生活小实验,如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白酒中甲醇的鉴定实验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不但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
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应该说已得到了广大化学教师的认可,从发展角度看,实验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提供的直观手段,实验教学还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质和量的双重变化,新课程实验比重的加大,让更多学生从实验的旁观者更多地转变为参与者,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
一、目前人教版教材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目的
化学实验的动机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就能产生感觉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现象就会产生操作兴趣;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就会形成创造兴趣。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因而也应经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一般步骤。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原理或规律,就必须首先通过实验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事实等感性认识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比较、分类、分析和概括、模型化等,以形成化学概念和原理、定律,从而达到对化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在于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是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通过实验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或推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思想、情感、精神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对其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人教版化学实验在县级学校教学的现状
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结论”,没有任何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化学的魅力。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实验条件有所改善,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配置比较齐全,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加上有的学校缺乏专职实验员,有的实验需要教师自己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讲课的工作量,因此也就难免出现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现代化的实验室经常处于闲置的状况。
综上所述,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生的实验技能欠缺,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对化学实验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技能策略应用能力亟待提高,这表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深入改革,否则有可能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障碍和阻力。
四、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程安排了很多的家庭小实验,尽可能将实验内容平常化、生活化。例如:需要CO2,买来一瓶汽水即可;酸碱反应可以到商店买一瓶柠檬酸和一包苏打发酵粉;H2爆鸣实验可以在空的易拉罐进行。还可以设计家庭生活小实验,如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白酒中甲醇的鉴定实验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不但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
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应该说已得到了广大化学教师的认可,从发展角度看,实验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提供的直观手段,实验教学还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质和量的双重变化,新课程实验比重的加大,让更多学生从实验的旁观者更多地转变为参与者,探究性实验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