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1960—2020)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科肿瘤学是以药物治疗为特征的学科,不断研发高效、低不良反应的抗肿瘤新药是发展肿瘤内科治疗的前提。临床试验是新药从研发到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药物研发的成败。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开始于1960年,2008年以来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激励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已经从仿制向原始创新转变。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国产抗肿瘤新药上市,造福了中国恶性肿瘤患者。文章回顾了1960—2020年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发展历程以及60年间取得的主要成果。深入了解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时牢记使命、掌握方向,取得更大成果。

其他文献
肝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外科手术依然是实现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而术后的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肝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外科手术操作中肝肿瘤受压后,可导致肿瘤细胞沿着破损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发生转移;全肝血流阻断中使用Pringle手法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降低肝脏的免疫防护功能,引起肿瘤复发;断肝过程中作为物理屏障的正常肝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破坏,会引起
目的探讨多原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腹膜肿瘤切除+腹膜后脂肪清扫的4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多原发情况及预后。结果49例患者中,病理证实存在多个原发肿瘤(多发组)15例,非多个肿瘤(单发组)34例,多原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发生率为30.6%(15/49)。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
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是应对医疗突发事件、及时实施救治的必备药品。为了科学配备和管理抢救车药品,提高抢救效率,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主持下,召集医疗、药学、护理等专家,制定了《湖南省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配备与管理技术规范》,明确了配备清单和药品使用规范,指导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配备管理和合理使用。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省卫健委药政处和主管委领导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推出《湖南省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配备与管理技术规范》第1版,希望各医疗机构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建议,以便及时更新和完善。
目的探究心脏黏液瘤(CM)多模态成像特点及其多模态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阜外医院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诊为CM的178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M组和非CM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特点将CM组划分为典型CM组和非典型CM组。分析归纳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点,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78例初诊为CM的患者中有160例
目的寻找准确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的8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综合评估预后风险评分与各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