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走进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对语文没有兴趣,觉得背诵古诗,文言文没用,以后也不当作家,还不如只认几个字,然后考试应付一下。面对这种情况,让生活引进语文的实践教学迫不及待,我们要让小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好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中创造课文里的生活情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没有自主能力,只能在家长的保护下,因此他们经历少,阅历少,无法单从课文中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一个课文里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的领略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篇课文时,有的学生没见过河,有的学生没见过竹排,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描绘小小竹排河中游的词汇,也无法领略到这一景色的美,更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老师可以做一个小视频,利用多媒体进行观看,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到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这时一个个竹排划过来,特别轻巧自在,这样的画面美不胜收,就好像一幅画一样。当学生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时,就能身临其境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所以课文中描寫景色的词汇也能更好的把握理解,并且更好的把握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愉悦、快乐、自由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不会再感受到语文的枯燥。当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学生无法理解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和平、稳定、安宁的环境,无法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这篇课文时,给学生讲一下抗日战争的知识,然后给同学们放一个短片,让同学们感受到敌人的凶残,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看这样的短片,能够充分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让同学们怀着敬佩激动的心情去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向英雄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在教学课堂中创造课文里的情景,将生活带进语文,使学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高度集中学习语文。
  二、在课堂中实践模拟课文
  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课文能够改编成舞台剧,这样让学生自导自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乐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由结组,分别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和蝌蚪妈妈(青蛙),看看哪个小组演的好,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感受到课文里小蝌蚪找妈妈急切的心情,也能学到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模拟,学生既快乐的学习到了知识,还发挥了想象力演了一个舞台剧。
  三、进行有必要的课外延伸
  在学习课文时,不能仅仅的讲课文中的知识,应该让学生有一个会发现的眼睛,从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学到了大自然中动物,植物,天空上有哪些表象时是下雨的征兆。然后让同学们写日记,看看是不是下雨时有这些征兆。然后在去观察一下,天空中有何表象时,表明第二天下雨或晴天。还可以让同学天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随想,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游刃有余,写出更好的作文。虽然刚开始学生不愿天天写,但是老师天天督促学生写,让学生坚持27天,习惯就养成了,这样学生会坚持写日记,从而让学生领略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
  综上所述,让生活走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也可以让学生自导自演舞台剧,还可以进行课外延伸,从生活中找语文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力,以及与同学们的合作意识。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的影子,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语文是一个多积累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用到语文学习当中,使得学生能更好的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师范附属小学校(637400)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变革尝试,随着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推进,已经积极地在城市及其有条件的区、县小学逐步开始。那么,小学语文在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在语文的“翻转课堂”中有效学习呢?本人通过亲身观摩以及参与“翻轉课堂”实践,认为,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是基础,家长参与是保障,语文教学素材的精挑细选是关键。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等综合素质是基础 
通过对当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和县级水利局在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叙述,说明了县级水利局在工作中要提高认识,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要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完成前期工作
所谓绿色童谣,是指积极健康的儿童短诗,强调格律与用韵,以口头形式流传。将绿色童谣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为阅读教学带来更多助学机会。小学生对童谣有特殊情感,这些童谣像一座桥,连接童心和外面的世界。教师要发挥童谣的助学作用,在识字、鉴赏、训练环节引入童谣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知机会,以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  一、利用童谣识字,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实践证明,利用童谣识字,不仅能够快速
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带来的全新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小学生与文本、作者、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然而,多元对话为课堂教学注入活了的同时,暴露出了诸如华而不实,刻意追求热闹对话以博人眼球,或对话蜻蜓点水,以致对话游离于文本之外,或对话信马由缰,以致小学生误入迷途等弊端。笔者由此坚持挖掘文本资源,不懈求索适合学情的对话策略,以期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引发精彩的“生成”,让每位学生轻松学习,乐于探究,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