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孝道”与“家”观念的吸纳——以佛教慈济宗门为例

来源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的出世思想使得传统儒家学者批判佛教"不顾人伦,不理民生,不敬王者"。而慈济宗门强调行善与行孝不能等,改变了佛教不理人伦、不理民生的形象。佛教吸收儒家的孝道和"家"的观念,是中国儒、释、道于唐宋时期逐渐融合之后,中华文明汇聚的又一个成果。中国儒释道文化如何进行进一步融合与调整,是中国文化第三次大融合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各方面积极思考和实践,从传统中国文化脉络中共同创造出新文明思想与实践体系。
其他文献
“孝”是中国传统德性文化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德目。自古以来,“孝”就作为确立传统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和伦常的最重要的规范。“孝”观念的产生、发
马一浮在阐释《孝经》大义时援引了佛教的释经之法。他视孝为一切德行的根源,以“至德要道”为《孝经》宗趣,以佛教真俗二谛义及依正二报义解释孝的作用,以佛教三大、四法界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