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瘾和迷说到执著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很多孩子玩游戏机上瘾,也有不少孩子看武打片或别的什么电视节目着迷,甚至上瘾、着迷到了废寝忘食、影响身体和学业的程度,很让父母操心和头疼。因此,有些家长以为瘾和迷是“万祸之源”。其实,这样认识未必全面。君不见,有识之士甚至伟人,大都有另一种“瘾”或“迷”,比如,大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埋头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忘却了逢年过节;毛泽东同志边用餐边研读书报,顾此失彼,只吃眼前的那一盘菜;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人们称其为执著(执著与瘾和迷似有相近之处)。他们毕其一生,执著于一项伟业,追寻一个崇高的目标,值得钦敬。
  执著,原本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专注到超脱的程度和境界。放眼看大地无限,宇宙无限,执著的品格无处不在——青松咬住山峦不放,是执著;江河日夜不停流向大海,是执著;共产党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更是一种伟大的执著。一个人若要成就一番事业,缺少执著精神是不行的。执著,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不可或缺的素质,同样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因此,与其为孩子对某些事物上瘾、着迷忧虑,不如着意培养孩子具有执著精神。我们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一是帮助孩子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不要以为孩子小,谈理想、立志向为时尚早,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英雄出少年”,当年刘胡兰,未到入党年龄入了党;当今洪战辉,13岁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但仍矢志不移苦求学;这样的青少年很多。他们的经历表明,只有具备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才可能为之而执著。执著与一般的上瘾或着迷的原则区别就在这里,二者有文野之别、高低之分。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是执著的“始发站”,由此驶向长远;更是执著的“加油站”,有此才不会“三分钟热度”,缺少持之以恒的耐性,除了孩子确实年纪太小,注意力难以持久,情有可原之外,从执著的高度去分析,则是缺少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因此也就难有为其搏击一生、百折不回的执著精神。二是要发现和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情趣。情趣,情趣,情和趣,对某项事业或某个目标不钟情,无兴趣,何来执著一个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情趣的人,是不可能执著于斯的。
  执著成就事业,也造就人,我们应当坚信。
其他文献
反思学校的"‘树魂’课程基地建设模式"的不足,明确提出"任务驱动下的读写课程"理念,确定其"一体两翼"的结构,找到基地建设与常规教学的内发性学科结合点,使基地建设与常规课
如果你能培养出一个具有超凡创造力的小孩,会怎么样?同时你自己也能学到有关创造力的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如果学习新东西变得格外有趣呢?  所有孩子都是令人惊奇和独一无二的,所有孩子都有创造力。只要鼓励和支持他们,他们就能持续不断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是我们写作《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只利用了10%的大脑容量,高达90%的大脑容量是闲置的。学校不会告诉
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资源类型的课例,是在这些教学资源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例.对学生开展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从学生的角度
我是一名学习平平的孩子,平得几乎连老师都不记得我了,对于这种情况,爸爸妈妈非常着急,也很气恼。为了改变我的现状,他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来帮助我,可对于这些既费力又费钱的招,我心里特别烦,烦得我都不想学习了。  我的第一烦就是爸爸妈妈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买了大堆的辅导资料,在我的书桌上摆了好几摞,我只看了其中的几本,大部分还是崭新崭新的,爸爸妈妈是不管这些的,他们觉得只要买了这些书,我的学习成绩就会提
这个家庭很有意思。  教子方式很有意义。  因为有意思、有意义,促使我要把这家人“记录”下来,呈现给《中华家教》杂志的读者。  首先说这家人的“中流砥柱”——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很注意教育孩子懂得礼貌,尊老爱幼。但是,教育的方法却非通常的说教,甚至没有直接用“尊老”、“爱幼”这样的字眼儿,而是用“角色”说话。在家中,孩子的父母有双重角色: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父亲、母亲;对于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