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w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思维决定行动,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往往决定了他的一生。而他的品行正是在幼儿、中小学阶段逐渐形成。所以,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使学生的行为、情感、态度、素质都能够成为其良好的指导力量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方向。要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在实践中理解这门课程,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只有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
  【分类号】G623.15
  品德往往反映了人的思想境界、与人相处的模式以及品格修养。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这一阶段可塑性很强。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就尤为重要,可是由于目前教材、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品德教育模式,寻找新的突破,才能真正使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德行”。
  一、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小学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给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根据笔者多年的总结,我认为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着如下三个问题。
  首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填鸭式”、“讲授法”,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氛围的单调,局限在课堂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觉课程应用性的缺失。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对课程慢慢失去兴趣。这与我们品德教育一直强调的“理论结合实际”,“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南辕北辙。
  其次,单一的教材也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由于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一直较为单一,内容偏重理论性,教材比较滞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认为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偏差较大,没有太多的实用性。
  最后,教学评价方面也较为片面,也就是说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综合性的评价。在传统的本学科教学评价中,作为教师所关注的往往集中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师往往通过考试成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对其学习效果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既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点在生活应用中的评价,更不重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是否将其转化为本身的“德行”,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过于片面。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避免小学品德教育继续出现以上陈述的问题,就要使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具体要做到以下三點:
  二、以教材为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如何很好地运用好这一载体是教师们应该好好思考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深入挖掘,使得教材内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外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学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品德的魅力。比如,品德课要求我们要具有爱心,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父母、热爱生活。教师可以联系有关部门让学生到公园捡拾白色垃圾,通过学生们亲手的劳动让公园的环境恢复整洁、优美,再带领学生在公园中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气息,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再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帮父母做一件事,无论是给父母制作贺卡、帮父母打扫卫生,或帮母亲梳头发,都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感受到向父母表达爱的喜悦。
  三、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去,在体验中感悟
  首先,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放一些视频,并带领学生分析、总结,让学习讨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其形成自我认识。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也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后进行智力竞赛,感受品德学科这一课程的趣味性、生活性、实际性。
  四、转化教学评价模式,打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首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业完成情况的好坏来判断,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增加对学生实际品行的考核,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做出一个公平的、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如:一是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二是采用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用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三是作品评价法。教师将学生平时的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师生共同进行点评,最后做出有效地评价。
  其次,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我们开设品德课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要为学生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但教师本身就在公共场所抽烟、乱扔垃圾,试问学生们又如何真正理解,并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热爱环境呢?又如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可年轻教师在路上碰见老教师不主动打招呼,上车看见残疾人也不让座,学生们又如何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我们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但是教师却不按规则办事,乱闯红灯……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好的道德环境,才能让学生信服,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胜过千言万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未来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为了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品德教育课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体验“大道”,实现其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
  [2]莫宇威.浅谈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专业成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折妮妮.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严军.刍议小学思想品德课“故事留白”的实践及思考[J].时代教育,2013(22).
  [5]陶礼光,谢春风.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1(02).
其他文献
中师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已逐渐形成。在中师阶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中师教育中实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没实施纲要》指出:“大众传媒、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体育运动只要以“运动、协调、气魄”作为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就必然会与道德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会直接或问接地传播着道德观念。中师体育课程具
【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情感基础。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关乎人情淡漠的社会现象蜂拥而现,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而这又何尝不与感恩教育的缺失相挂钩。中职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社会和谐情感的传承与稳定。在青少年人格的定型期,如何在多种社会因素的参与下,更好地完成感恩教育,是每个中职教育者都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感恩 教育 中职 个体差异  【分类号】G711  近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拥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这也对我们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指引.本文对新课改教材做了系统的分析,并就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了讨论;
对临床工作者而言,临床试验可以说是一个位于科学和伦理之间矛盾的综合体。统计学家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倾向于临床试验的科学性,而伦理学者认为既以人为试验对象,则必须确保受试者的最大利益。传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虽是目前公认的、严格的、科学的临床试验,但其伦理性在某些方面仍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得临床试验在科学性和伦理性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呢?自适应设计因此应运而生了。本课题研究的内
摘要:国民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中学生的素质水平的高低,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出现了一片大好的形势。怎样能在新时期扭转传统教育理念,在中学大范围开展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育经验和系统的理论展开分析,以南宁市作为研究案例,从三方面反思与研究当下中学素质教育,如现状、存在问题、推进教育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十分匮乏,各种“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斤斤计较”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社会现象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现在的小孩子都是自我意识强、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怜悯之心,这就要求学校,要对学生的德育方面加强教育,改变现在小学生的这些现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面对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互联网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惊人的速度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渗透,并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