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舍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情结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出编排体系的惯性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内容。应用题通常集中编排,有着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结构,许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应用题一课一例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在教学时有例可举,有类可归。对于学生来讲,例题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模仿。现在的教材中。以往应用题严谨的编排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各个领域内容分散安排的“解决问题”。特别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的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有的单独安排例题,应用题完整的序没有了,而且,在重点教学某一实际问题时,又有很多变化,让人难以把握。
  不可否认,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做法是有难度的。但是,冷静地分析现在教材对应用题的处理方式,显然问题的呈现更具有灵活性,能有效地避免学生严格按照问题类型、机械模仿的弊端。对新教材中实际问题的编排,感觉有点“散”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不提倡学生通过模仿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对问题本身数量关系的分析。试想,如果学生拿到一个问题,都能自动化地与某个问题模式严格对应,给出解答,那么,这样的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帮助吗?
  
  二、匡正淡化数量关系的错误认识
  
  数量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能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关系。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抓住数量关系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法宝”。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并强化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事实上这些被浓缩、提炼出的数量关系也确实能帮助学生轻松解答各种应用题,可是,现在的教材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似乎被淡化了。
  其实,《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以及新教材没有舍弃数量关系,倒是我们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忌谈数量关系,把数量关系看作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框框”。实际上,许多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经常接触并且也容易理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各种数学问题,概括这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因为,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能够搜索出已有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必要模型,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策略。完全舍弃数量关系,仅仅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思考问题,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初衷。
  
  三、改变单纯文字叙述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应用题,基本上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问题结构清楚,文字叙述简练概括。教师只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应用题的文字,来分析和理解数量关系,甚至有时还总结所谓的“抓关键句”解决问题的经验。虽然有的问题也有一些变式存在,但只是人为增加了一些数量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有的甚至是无聊的文字游戏。
  其实,现实世界信息呈现的方式是千姿百态的。人们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以表格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纯文字的问题很少。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形式比较单一,因此,我们完全赞同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用情境图、表格或对话等方式呈现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有些问题中的信息是多余的。只有让学生经常解决接近实际生活本原的问题,经历这种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于遇到一些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就束手无策。
  
  四、理性分析解题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应用题往往有许多类型,并且各种类型都有专门的名称,如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相遇应用题、平均数应用题……教材通常就是按类型编排这些应用题,并且一节课中只教学一类典型的问题。客观地说,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的学习,但同时,这也使得学生有相对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可以套用,甚至学生读完题后不假思索就列式解答,完全凭借对解题模式的记忆在解题。比如“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有的教师是让学生按下面的步骤“分析”问题的:找到含有“单位1”的条件句,找出“单位1”的量;判断“单位1”的量已知,可用乘法解答,如果未知,可列方程或除法解答。
  显然,传统应用题教学过分强调应用题的类型和解题模式,不利于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虽然一部分学生具备了熟练的解题技巧,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未真正提高。在解题能力很强的表象下,学生的数学素养并没有得到切实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教学还负载着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这些能力的培养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需要学生自主地经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对解题思路的猜想、尝试和推理,对解题方法的反思等复杂的过程。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而是将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与数学意义相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经历与体验。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解决井下阵列化三维声波辐射器的激励方法。该方法将激励电路分为多个子激励电路,子激励电路置于承压电子仓内,承压电子仓直接安装在声系内。各子激励电路通过自定义
摘要:认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真实性,始终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加强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的管理,探求通过第三方支付农产品收购资金的可行性,笔者近期在双峰县范围内对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全面掌握了县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及纳税情况。  关键词:农产品增值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
回归最初的美丽——追求本真的常态教学    常态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再现生活,这种生活经历应是未经粉饰的真实过程。  【场景】颜色类单词教学片断  师:What’s my favourite colour?Can youguess?(教师将手放在胸前微笑着,随后作出邀请状)  生1:Red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师:Red?Now let me see.(教师拿
摘要: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其中既有乡镇企业自身的原因,也受到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文章浅要分析了乡镇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09-1   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不断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了县域
考察进水pH对CASS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N_2O排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进水pH值由6.6提高到9.0,氨氮去除率由39.5%提
<正>教育幸福,你感受到了吗?曾经,英语课充满欢声笑语;曾经,学生们在课间用英语又说又唱;曾经,不记名的调查结果是学生对英语是百分之百的喜欢……我体验过那种幸福。但是现在,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当下学校办学有重要意义。就民办学校而言,在学校生存的压力之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007年3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登载了山东省潍坊市通过对12所市属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份实证性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好学校的核心要素,其中,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是校长、教师、中层干部和学生家长、学生都认同
农业灌溉水价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水价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推进花海灌区农灌水价改革步伐,加快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