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今年的岗位培训时,福州十八中周华卿老师一堂“效果、效率、效益——也谈有效性教学”的专题讲座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有所收获?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实效性:课前的有效准备、课堂的有效组织、课后的有效作业。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课前的有效备课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前的有效备课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有效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但有些老师不能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定出有效的目标,而是照搬、照抄参考书,这样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过高或过多的情况,会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解读教材的前提下还要根据学情来备课,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明确、具体、科学的有效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难点,优化教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有效
  教学内容的有效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适量、适度上,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质量上。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学密度太大,学生就像囫囵吞枣,嚼不烂,不能消化;如果教学密度小了,学生又吃不饱,感觉意未尽。所以不能“贪多勿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如果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过少,或是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罗嗦,都会导致教学内容质量低下,那么就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因此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根据教材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尽量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
  3、教法的有效
  教法的设计要灵活、恰当。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是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只有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效,课堂教学才会有效果有效率。如:在教学《变色龙》时,要深切理解警官的丑恶嘴脸,我就采用朗读表演法,让学生在人物的语言的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结果这一堂课学生表现的相当出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的有效组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做到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是保证课堂有效组织的前提条件。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更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两者的统一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进而体验课堂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这是课堂有效组织的基础。教学各部分时间的分配应在备课时就做好预计。但上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许多生成性东西是不可预见的,有时可能不是因为讲重点的内容而多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应该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掌控时间,有时可能还需要对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如果不能在教学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像脚踩西瓜皮,踩到哪就算哪,这样学生就不能系统地接受知识,使所学的知识中断,不能有效的链接,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再次教师本身也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是课堂有效组织的保障。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火把理论”,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将会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效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一位教师的好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课后的有效作业
  课后有效的作业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布置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外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督促学生及时的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作业的布置也要讲求有效性。
  首先,作业量要适度。练习不在多,而贵在于精。现在许多老师为了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在题海中晕了头,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结果适得其反。
  其次,练习要有层次性。作业布置不搞“一刀切”,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布置必须要体现出坡度和层次性,给学生选择的范围。由浅入深的练习有两个好处:第一,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有选择性完成作业。这样既保证了优生在课后可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同时避免后进生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再次,练习要多样性。有单一的书面作业、情感体验类的作业、阅读欣赏类的作业、实践活动类的作业等,也可以布置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等作业形式。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它是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手段、教和学的主体等多方面最有效优化的结果体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平日教学,不断思考、总结、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以便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是优化阅读教与学的方法,实施课文整体教学,精读,泛读和课外自读相结合,从量和质两方面促进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实现培养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的教学目标,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摘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言之谆谆,学生却心不在焉;我们苦口婆心,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与学生的心向不一致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就能激励学生学习。  【关键词】学习心理 期待效应 顿悟学习心理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学
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说的:"作文的提高单靠写作文不够,一定要坚持记日记。"然而在日记教学中,有的教师重字数轻内容,重篇数轻评价,重师评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往往读写联系不上,读的多而写的少。一般是到三年级时,教师才要求学生写作。为此,不少学生拿着一篇文章能够很好地阅读,但却不知怎样吸收文中的“营养”。一写作文总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写完了。阅读和写作都是学生与外界交往的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割裂的。学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提高诵读能力。2、赏析诗歌中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导入:有人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只是一个错误,有人说如果没有音乐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音乐它如同松间的明月,如石上的清泉,如梦中的驼铃,又如奔腾的骏马,音乐让每一段孤单的旅程都不再孤单,让每一个醉酒的灵魂都找到归家的路,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凭为我们打造的那个箜篌的世界,一起来感悟一场视听的盛宴。这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高职学生的听力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就高职学生的英语听力现状进行剖析,然后提出了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听力水平慢速听力自我评价机制    1. 当前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来讲,是基础差、底子薄;高职院校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安排,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高职高专学生
【摘要】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纠结和头疼的事情。写作于学习与人生的重要性无需阐释,老师都有学生在作文的常识性问题的积累和发现,诸如语言无谓、词汇不丰、信息不全、语法不通、搭配不当、句型有错误、条理混乱等,这恰好是中考中失分最多的原因。本文的具体操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和写作 教学和训练 刍议  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是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再只是为教师提供备课资源,也应该成为学生强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与神奇的功能,让拥有强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小学生充满了兴趣。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充满趣味性,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他们的写作灵感,使学生对写作“好之”而又“乐之”,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很好的感知,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  1.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