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真的很美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倾听是种美。的确,善于倾听,既是一种好习惯,又是一种美德。
  看过一本书——《听的艺术》,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 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他又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看到这,我既为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的话语所感动,又为林克莱特能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耐心和平和而鼓掌。
  但是,在繁琐的教育教学中,倾听,耐心地倾听你做到了吗?我做到了吗?
  小余(化名),咱班的捣蛋大王。上课不是看漫画书,就是躺在地上睡觉;谁无意中碰他一下,或是说他一句,攥起拳头,没完没了,任凭你磨破嘴皮子也无济于事。一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搞的班主任和我满头包。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大家都认为他心理有问题,对他退避三舍。每次,一看到他和别人吵架,总把责任归结在他头上,从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久而久之,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更加嚣张,时不时给你捣乱,到咱班上课的老师总是胆战心惊,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岔子呢?
  我看在眼里,那是急在心头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我的语文课难道就任由他作威作福?于是,我挑了个机会,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一开始,他就是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我充满了敌意,使我感到了深深的距离感。
  “小余,老师叫你来,没别的事,就是和你聊聊天。”我和颜悦色地说。可他并不领情,眼睛望着天花板。
  “为什么老和同学吵架,他们惹你了 吗?”“反正他们看我不顺眼,我就拿点颜色给他们瞧瞧!”满眼的愤怒让我心惊。
  “同学欺负你了,说给老师听,如果他们不对,老师会狠狠批评他们的。”或许是得到了难得的关爱,他的脸色渐渐柔和了下来,和我讲了同学的种种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耐心地听着,不说一句话,用眼神和他交流。许是他憋得太久了,桩桩件件在他认为的同学的罪状,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听完他的“诉状”,我明白了。其实,他很想和同学做朋友,可是由于他是所谓的班级中的不好的学生,大家都不愿与和他做朋友,排斥他,孤立他,孤独无援的他用有色的目光看着同学们的言行,一点点的小事也足以引起他的愤怒。而且,用不断制造的事端来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力。是啊,我们平时有关心他吗?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吗?有心平气和地分析事情的真相吗?
  我说:“小余,其实,大家都想和你做朋友的,是你自己想得太多了。只要你认真学习,有好的表现。”没想到,他和我讲了我并不知情的事。由于家庭的特殊,和爸爸的暴力,使他一直生活在恐惧和提防之中,对人缺乏信任感,没有安全感。而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所不知的。你给孩子一点点的温情,得到的确是满怀的信任。
  在这以后,我时不时找他聊天。我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他说。这个孩子很孤独,他需要朋友,需要说话,更需要释放。我没有做什么,只是一个倾听者,没想到却得到了那么美丽的结果:我们成了朋友。
  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么需要倾听啊。特别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倾听更加重要。有许多时候,你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倾听,那么,就会搭起通往学生心灵的美丽桥梁。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另类”妙想
  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的一些可能毫无根据的想法,可能是突发奇想,也可能是异想天开,但却完全是学生真实的想法、真切的感受,这又有何妨?我们千万不可漠视他们,不要冷落他们,更不能视其为“另类”,归其于“捣乱”。我们抓住每一个与学生对话的良机,做一次话题的主持,当一回忠实的听众,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用语言去交流,设身处地地倾听,全身心地投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学生的关注,惊奇学生的惊奇,感受学生的感受,贴近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他们多彩的情感天空。
  (下转第155页)(上接第上119页)
  二、弯下腰来,分享孩子的快乐心声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弯下腰来和学生探讨,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快乐的传递,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教师要由“导师”向“学友”转变,虚心向学生学习,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三、竖起大拇指,传达你对孩子的欣赏之意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一种赏识,一种热情的期待,一种无言的鼓励,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倾听学生的述说,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能给予他说话的信心和勇气。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绝不会让每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学生虽然稚气未脱,却思维活跃、想法奇特、灵气十足,恰似一颗“创造”的种子孕育在心里,需要悉心呵护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夭折。作为教师,特别要注意在倾听时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你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要善于倾听对方,与之产生共鸣,能对其心领神会,使其产生情感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达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这种奖赏,可以让学生是为之兴奋,甚至可以让学生快乐一整天。
  学会倾听吧,让我们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做他们的朋友,美丽就会在倾听中闪现!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数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是紧密的,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数学不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作用重大,同时在构建人的思维上,尤其是发挥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上更是无所不能。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提出要通过数学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对于数学中模型思想的归纳与演绎,有助于在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中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数学素养。  一、数学模型思想概述及认识  模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既有实物模型,又有要符号模
自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外合资企业法>以来,中国以吸收外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为突破口,实施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已取得了举世瞩
近年来,中国科学史界有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那就是以卢嘉锡教授为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撰.这套丛书的编撰,起因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已经取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2016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日前,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撰稿的“中国食品装备工业十大新闻”发布,中国机床商务网作为兄弟网站进行转载。  蹄疾走日月,步稳度关山。不经意间,2015年接近尾声。在这鼓舞人心的重要时刻,公众期待已久的“2015年中国食品装备工业十大新闻”,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发布了!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事件对我国食品装备工业改革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
<正> 云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人与自然》月刊,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创业历程。两年来,这份杂志以其立意深刻、内容宽泛、风格清新、色彩靓丽的特点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深受读者喜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出版社从事少年儿童图书的编辑工作,几年中,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出版了许多教育孩子的图书,这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