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场地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健身热潮迅速兴起与社区居民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安全、管理和经费等三方面,对影响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202-01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设施有了长足的改善。相关部门加大投入,让更多优良的体育设施进入校园。同时随着健身热潮迅速兴起,社区居民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我国体育场地为85万个,占地22.5亿平方米,每万人拥有6.58个场地,人均拥有面积仅为1.03平方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相当的差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十分有限的体育场地中,我国近67.7%的体育场馆分布在学校。而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只有近1/5的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的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开放程度比较低的主要是中学和小学。
早在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全民健身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众锻炼场地缺乏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这个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作为规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行政法规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问题也做了相应的规定,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而且,教育部和文化部早在2002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基层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内部设施,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和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会开放,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方便。因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立法和相关部委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行立法提供了可能。
2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其意义不仅在于健身空间的增加,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影响也是重大的、长远的。然而目前中小学校在开放体育设施过程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学者曾研究得出,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学校及健身者安全责任问题、经费问题、管理问题、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应试教育体制问题以及管理部门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制度瓶颈。这些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积极性因素是对应的、一致的。问题解决如何,也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开放体育设施过程中的效果。
2.1 安全顾虑问题
安全问题是影响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重要因素。在各地相关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安全保卫问题突出;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损坏学校设施、财物、破坏绿化环境,甚至谈恋爱、吸毒或有意滋事;收费后,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令学校担忧,还没有相应的法规出台;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与此同时,在实际开放过程中,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屡有发生,由此带来安全事故责任等一系列问题。事故发生后责任由谁承担,受伤害方向学校提出赔偿,学校往往要承担纠缠不清的责任,这样的事件在国内其他城市已有数起。安全责任问题是开放过程中学校校长的主要一块心病,众多学校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仍未出台,所以学校怕出了问题,影响学校声誉。同时也指出学校担心学校财产的安全问题和开放后的防火防盗等问题。
2.2 管理困难的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学校都在摸索甚至是抱有观望的态度。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家只是规定各地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因此如何开放,开放过程中所需费用如何解决,发生伤害事故等一系列问题由谁负责,都致使许多学校还不敢开放,所以管理措施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一项重要因素。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管理上还比较无序,如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设置、开放时间的合理性、开放对象的适合范围、开放项目的安全标准、收费的合法性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工商税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较多地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意见和办法。
2.3 经费问题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过程中,管理人员、专业指导员、体育设施维护等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学校难以承受运行成本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尽管部分学校实行了低偿开放,但同开放运营成本相比,经费支出缺口甚大。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炼者不收费或优惠的现状,即使收费,也很低廉。收费的主要对象是有组织的培训、运动会包场,由单位或集体支付费用,能否面向社会、集体和个人锻炼者全面实行合理收费和部分场地开放不收费相结合。
在对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原因及开放面临主要问题的调查中,目前影响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费没有保障,体育设施的更新、维修、管理等费用无法落实,缺少资金来源.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以服务性质为主,相关的收费只是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补偿,只能采取低收费,管理人员经费、场地维修费用学校无能力支付.场地设施的建造和维修,都需要学校领导打申请报告给上级教育局财务科审批,由教育局按学校的“轻、重、缓、急”拨款统筹安排。如果学校场馆向社区开放,上百万元的体育场馆设施如若损坏了费用无处报销。缺少经费成为制约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体制下工作侧重、领导意识观念封闭、校内治安顾虑、校内正常教学秩序等,都是许多老师认为影响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积极性因素和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体育工作情况,抓好落实,惠及社会—成都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區开放情况[Z],2006.
[2] 廖颖谊,六大因素制约广州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受困[N],信息时报,2005-12-2024).
[3] 王玉立,常生,等,中学体育场馆开放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 10(1): 98—100.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202-01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设施有了长足的改善。相关部门加大投入,让更多优良的体育设施进入校园。同时随着健身热潮迅速兴起,社区居民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我国体育场地为85万个,占地22.5亿平方米,每万人拥有6.58个场地,人均拥有面积仅为1.03平方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相当的差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十分有限的体育场地中,我国近67.7%的体育场馆分布在学校。而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只有近1/5的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的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开放程度比较低的主要是中学和小学。
早在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全民健身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众锻炼场地缺乏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这个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作为规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行政法规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问题也做了相应的规定,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而且,教育部和文化部早在2002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基层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内部设施,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和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会开放,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方便。因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立法和相关部委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行立法提供了可能。
2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其意义不仅在于健身空间的增加,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影响也是重大的、长远的。然而目前中小学校在开放体育设施过程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学者曾研究得出,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学校及健身者安全责任问题、经费问题、管理问题、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应试教育体制问题以及管理部门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制度瓶颈。这些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积极性因素是对应的、一致的。问题解决如何,也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开放体育设施过程中的效果。
2.1 安全顾虑问题
安全问题是影响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重要因素。在各地相关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安全保卫问题突出;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损坏学校设施、财物、破坏绿化环境,甚至谈恋爱、吸毒或有意滋事;收费后,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令学校担忧,还没有相应的法规出台;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与此同时,在实际开放过程中,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屡有发生,由此带来安全事故责任等一系列问题。事故发生后责任由谁承担,受伤害方向学校提出赔偿,学校往往要承担纠缠不清的责任,这样的事件在国内其他城市已有数起。安全责任问题是开放过程中学校校长的主要一块心病,众多学校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仍未出台,所以学校怕出了问题,影响学校声誉。同时也指出学校担心学校财产的安全问题和开放后的防火防盗等问题。
2.2 管理困难的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学校都在摸索甚至是抱有观望的态度。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家只是规定各地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因此如何开放,开放过程中所需费用如何解决,发生伤害事故等一系列问题由谁负责,都致使许多学校还不敢开放,所以管理措施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一项重要因素。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管理上还比较无序,如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设置、开放时间的合理性、开放对象的适合范围、开放项目的安全标准、收费的合法性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工商税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较多地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意见和办法。
2.3 经费问题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过程中,管理人员、专业指导员、体育设施维护等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学校难以承受运行成本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尽管部分学校实行了低偿开放,但同开放运营成本相比,经费支出缺口甚大。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炼者不收费或优惠的现状,即使收费,也很低廉。收费的主要对象是有组织的培训、运动会包场,由单位或集体支付费用,能否面向社会、集体和个人锻炼者全面实行合理收费和部分场地开放不收费相结合。
在对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原因及开放面临主要问题的调查中,目前影响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费没有保障,体育设施的更新、维修、管理等费用无法落实,缺少资金来源.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以服务性质为主,相关的收费只是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补偿,只能采取低收费,管理人员经费、场地维修费用学校无能力支付.场地设施的建造和维修,都需要学校领导打申请报告给上级教育局财务科审批,由教育局按学校的“轻、重、缓、急”拨款统筹安排。如果学校场馆向社区开放,上百万元的体育场馆设施如若损坏了费用无处报销。缺少经费成为制约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体制下工作侧重、领导意识观念封闭、校内治安顾虑、校内正常教学秩序等,都是许多老师认为影响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积极性因素和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体育工作情况,抓好落实,惠及社会—成都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區开放情况[Z],2006.
[2] 廖颖谊,六大因素制约广州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受困[N],信息时报,2005-12-2024).
[3] 王玉立,常生,等,中学体育场馆开放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 10(1):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