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技工学校生源质量下滑,出现了学生群体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为了避免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了以“电工实习采用分层教学,全面提高电工实习生成绩和操作技能”的教学新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
学习条件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新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以及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而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2.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他具体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思想,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不同程度的目的要求,以便达到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
3.分层教学思想的内涵
“层次性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其中分层教学就是一种好的交流形式。
二、实习课分层教学的方法
1.实习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这样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电工实习教学质量。
2.实习学生分层
《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在实施目标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组进行自学、辅导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分层教学的模式。根据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划分为A层(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B层(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基础及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三个层次。而这种分层由教师来掌握调节,不排名次、不宣布等级,只宣布每组人员在操作及练习中的不同要求,对每周下来的实习成绩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层次,并以加操行分的方式来进行鼓励。
3.实习分层授课
在实习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讲授)——合(集体讲授)——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三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讲授、练习、辅导、巩固、讨论、小结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动静支配的矛盾。
4.采用分层辅导,共同提高
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办法是:教师点拨A组,A组辅导B组同学,C组同学由B组同学辅导、A组也辅导C组同学。这样就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5.考评
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过关考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对学习有困难的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批评,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首先肯定他们的成功进步,同时又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一般,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更加严谨、善思、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加具有创造才能,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奋斗迈进。
三、实习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分层次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而且形成了师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递进”机制。使学生思想感情处于激发状态,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
学习条件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新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以及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而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2.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他具体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思想,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不同程度的目的要求,以便达到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
3.分层教学思想的内涵
“层次性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其中分层教学就是一种好的交流形式。
二、实习课分层教学的方法
1.实习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这样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电工实习教学质量。
2.实习学生分层
《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在实施目标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组进行自学、辅导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分层教学的模式。根据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划分为A层(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B层(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基础及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三个层次。而这种分层由教师来掌握调节,不排名次、不宣布等级,只宣布每组人员在操作及练习中的不同要求,对每周下来的实习成绩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其层次,并以加操行分的方式来进行鼓励。
3.实习分层授课
在实习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讲授)——合(集体讲授)——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三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讲授、练习、辅导、巩固、讨论、小结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动静支配的矛盾。
4.采用分层辅导,共同提高
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办法是:教师点拨A组,A组辅导B组同学,C组同学由B组同学辅导、A组也辅导C组同学。这样就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5.考评
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过关考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对学习有困难的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批评,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首先肯定他们的成功进步,同时又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一般,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更加严谨、善思、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加具有创造才能,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奋斗迈进。
三、实习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分层次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而且形成了师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递进”机制。使学生思想感情处于激发状态,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