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机巷里段施工工艺流程优化实践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卧龙湖煤矿103机巷里段掘进施工工艺流程优化实践为例,介绍了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劳动组合、斜巷运输管理,推行"六步平行作业法"等方法,达到快速掘进的目的。
  关键词:流程优化快速掘进平行作业
  
  一、工程概况
  103机巷里段设计为矩形断面,规格为B×H=4.0×2.5m,采用锚梁网索支护形式,锚杆为直径20×2000mm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50×800mm,网为10#铁丝编织网,梁为直径12mm钢筋梁,锚索为直径15.24×7500mm钢绞线。
  巷道布置在10煤层中,巷道顶、底板岩性为泥岩,煤厚3.2m~1.0m,平均2.4m。瓦斯含量为8.61ml/g。
  二、施工设备配置
  
  三、施工流程优化方案的确定与施工准备
  根据103机巷里段的地质条件、人员配备情况,以及各工种作业性质、范围、标准、用时等,调研分析施工现状,核定作业时间:
  1、分工情况:
  掘进事业部一队目前共有职工66人,每班出勤基本在16人左右(包括班队长),人员配置情况:29°斜巷下口2人、29°斜巷上口至103机巷高抽巷下口2人,高抽巷上口55kw绞车处2人、55kw绞车至链板机头放煤共3人,迎头打眼、支护工3人,攉煤2人,两部链板机处2人,合计16人/班。
  2、打眼:
  迎头打进尺眼和帮部锚杆眼采用一部风锤打眼,进尺眼深2.2米时,由于上部煤较硬,上层6~7个眼每眼用时平均6分钟,下部煤较软,12~14个眼每眼用时平均3分钟,打完一茬炮眼18~21个约用时80~90分钟。帮部锚杆眼每排6根(两帮),每根用时上层2个眼每眼从打眼到安装结束(包括挂网)用时平均9分钟,下部4个眼每眼用时平均6分钟,每排锚杆共用时约40~45分钟,锚杆排距800mm。由于目前顶板岩性较硬,每根锚杆从打眼到安装结束(包括挂网)平均18~20分钟。顶板锚杆每排5根,排距800mm。每排锚杆约用100分钟。做效检三个孔均打9m基本在2~2.5个小时。
  3、一茬炮扫眼:
  10~12分钟。
  4、装药、连线:
  50分钟(母线提前放好)。
  5、撤人、停电、放炮、通风:
  50分钟。(据了解,103机巷里段放炮时70%都出现瞎炮现象,二次放炮又需40~50分钟)。
  6、装煤:
  放炮后进人后即开始先攉迎头的煤、挖帮顶至可打锚杆时约70~80分钟,有时因车皮供应不及时,攉煤受影响。一茬炮的煤(进尺1.8m)当班基本能出完。
  7、延伸链板机约1.5小时:
  通过对施工现状的分析和作业时间的核定,发现迎头进尺眼施工和后路运输是制约快速掘进的主要因素。为此,确定施工工艺流程优化方案如下:
  1、优化劳动组合
  人员分工:
  掘進事业部一队目前共有职工66人,每班出勤基本在16人左右(包括班队长)。如果人员能增加到90人左右,每班出勤保证在24人以上,则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这样人员分工如下:29°斜巷下口3人、29°斜巷上口至103机巷高抽巷下口4人,103机巷高抽巷上口55kw绞车处3人、55kw绞车至链板机头放煤共5人,迎头打眼、支护工3人,攉煤4人,两部链板机2人,合计24人/班。
  2、加强斜巷运输管理
  (1)保证车皮供应,供应单价提高30%,且103机巷里段每个车场均存有足够的车皮,绞车处存有适当数量的重车,确保各绞车满负荷运转,且不出现单钩现象。只要有车皮,迎头应不间断的出货。
  (2)根据103机巷里段JD-55型绞车提升4辆重车安全系数校核结果,JD-55KW绞车在103机巷里段480m长的斜巷提升4辆重车完全可行。
  (3)提高斜巷运输和机电维修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工作效率,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不让迎头施工人员装卸溜槽、电器设备、打车皮等,尽量不影响正常生产进尺。链板机溜槽应卸在距迎头不超过50m范围内。
  3、优化施工工艺,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工时利用
  (1)打眼:
  打进尺眼或帮部锚杆眼时,上部硬煤采用风锤打,下部软煤可采用风煤钻打,风煤钻比风锤的钻进速度快,且两种钻具同时使用,平行作业,提高钻眼速度,节省循环时间。根据目前煤层较稳定的情况,帮部锚杆应滞后迎头5m,从而有利于实现打进尺眼与打帮部锚杆平行作业。打锚索可与装药连线平行作业。增加风锤,迎头至少两部风锤同时打眼。
  (2)爆破:
  查明放炮存在瞎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杜绝瞎炮现象。
  (3)延伸链板机溜槽:
  目前延伸链板机溜槽是一天一延伸,根据现场条件,应优化为班班延伸,即在每班放炮后进行延伸链板机溜槽,且保证与做效检平行作业。
  4、优化工艺流程,推行"六步平行作业法"
  通过对生产中的重点环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优化劳动组合,优化工艺流程,优化工时利用;推广"六步平行作业法"。
  (1)顶板临时支护、打进尺眼与攉煤出货平行;
  (2)打进尺眼与刷帮、帮部支护平行作业;
  (3)打锚索眼与装药、连线平行作业;
  (4)迎头施工与水沟施工平行;
  (5)迎头施工与后路运输平行;
  (6)延伸链板机溜槽与管线敷设平行;
  四、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施工流程优化方案,掘进事业部一队在103机巷里段的掘进效率明显提高、系统效能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掘进进尺明显提高
  103机巷里段自开始施工以来(其中由于瓦斯大暂停施工及通防部打钻影响,有若干天无法进尺),每月平均进尺60 m,平均每个圆班进尺4m~5m;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每个小班进尺5.5m~6.5m,每月平均进尺达120m,掘进进尺同比提高50%,掘进效率显著提高。
  2、运输系统更加畅通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前,每班出货30-40车;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每班70-110车,运输效率提高一倍,运输系统更加畅通。
  3、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实施流程优化方案后,103机巷里段与外段提前23天安全贯通,大大缩短了巷道施工时间,经济效益获得了大幅提高。
  作者简介:张陆彪(1977-),男,安徽阜阳人,助理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在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刘桥一矿生产技术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ES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它具有比容量高、充放电速率快、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使用范围广等特点。电极材料的选择对电化学电容器的制备至关重要,将碳材料与聚苯胺复合可以克服彼此的缺点,并能大大提高比容量。本文主要研究了聚苯胺/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并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材料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
纳米材料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它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在电子、机械、纺织、催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