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育考察散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阿灵顿地区的“华盛顿——李高中”(Washington——Lee High School)是我们在北美考察的第一所中学。
  2005年12月9日上午7点30分,我们考察团一行乘车来到了这所高中,学校没有围墙和校门,主体大楼的一层宽阔通道就是学校的主要入口,安装有明亮厚实的玻璃大门,上端的墙面上,嵌有黄铜色金属铸成的校名,字母排列整齐。学校的校长葛列格·罗伯森先生(Gregg·Robertson)和三位副校长及校长秘书玛丽琳·李女士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罗伯森校长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落落大方、和蔼可亲且不失幽默。得知我们到得很早,他们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早点。由于该校正在扩建,因此,接待的地点就在学校的图书馆。
  根据校方分发的材料和罗伯森校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所学校是一所公立学校,在全国公立中学里综合排名第28位,是西方其它国家认可高中毕业证的一所国际项目学校。这所高中建校于1924年9月,已有80年的历史,是以纪念华盛顿(Washington)将军和李(Lee)将军而取名为“华盛顿--李”中学,在校长办公室里,悬挂着这两个将军的画像。
  学校的老师由校长聘任,但必须是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本科毕业生才有可能申请到中学任教。美国没有师范院校,大学本科毕业后,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就必须参加州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
  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学校所在的社区,阿灵顿属华盛顿市管辖,这里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外交、军队和“世行”官员与工作人员的子女,在美国大部分孩子还是到公立学校就读。学校的年级设置从9年级至12年级,目前在校学生1513人,2005年毕业352人,有76%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本科学习,新生有388人。学生中有美国白人、黑人、印地安人,同时,也有西班牙、葡萄牙人和亚洲人等,白人占41%。
  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英语、数学、世界历史、科学、社会学、健康及体格教育、外语、现代艺术、管理等11门,学校每个学生的每门功课都是实行学分制,其中,英语、数学和科学都是取得毕业文凭学分要求很高的课程。另外,还开设有大量的选修课,如:环境、学术研究、法语、国标舞蹈、动物救援、拉丁舞、日本文学、保龄球等50多门,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学生自由选修,类似我们的研究课形式开设。虽然不要求学生每科都要学,但选修课也是有学分的,而且是取得毕业文凭所需要的。
  学生上课不是固定一个教室,上什么课,就到相应按学科设定的教室去,因此,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拿起书包就转到别的教室去。教学时间一般上午安排很紧,8点19分至11点47分有4节课,而后是午餐时间,持续到下午1点19分,下午3点钟以后大多是选修课。
  学校每一学年对在学术、艺术、音乐、文学、体育和活动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也进行表彰和奖励,颁发证书并公布获奖的名单。
  校长情况介绍完毕后,我们就分为两组到教学区参观,经校长同意可以在教学区随意走动。一楼几十米走廊的两则墙壁,每间隔五米左右就被镂空为一个个两米长、一米高的橱窗,每一个橱窗里摆满了学校获得的奖杯、奖品及学生的作品等,也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教师画像,在灯光的照耀下十分夺目。二楼的长廊两则及教室旁边,整整齐齐安放着一排排金属立柜,每个学生一个,用于存放学生个人的衣服、餐具、书籍等物品。
  学校教学的设施能满足需要,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室内体育馆、课余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
  我们这一组4人参观了三楼三个教室的教学情况,其中有一间教室里学生正在进行考试,也是闭卷的,我们便没有打扰学生;一间教室里,一位教师正在上语言课,二十多位学生随意而坐,很认真地朗读课文,当我们要求拍照时,老师要求征得学生的同意才允许我们拍照;一间教室里上数学课,约有30多位学生,由于学生多,还有四五个坐在教室门口,学生上课都还是很认真的。每间教室都有一面美国国旗,四周墙壁上,都贴满了学生的各类作业或作品,有绘画、工艺品、诗歌等,教室四周的桌子上也摆满了学生的工艺品或其它作品。一间计算机教室有十来个学生正在自己操作,有一位老师座在旁边,当有学生举手要求帮助时,这位老师就会走过去指导。
  两个室内体育馆很宽敞,都有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练习,看样子像是在上排球课和体操课。
  学校还安排了几位学生为我们作向导,由于语言交流不畅,开始他们还是有些拘谨,不过当我们提出一些问题时,他们也很乐意地回答,分别时我们提出合影,他们显得很高兴。
  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安排有序、校园环境整洁、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和校风。虽然只停留半天时间,无法深入了解,但还是有较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华盛顿—李”中学重视管理,有三位副校长(Asst.Principal,或称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工作,还配备有其他的具体分工的管理人员,学校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养成好的习惯,处处可以见到对学生创造的尊重和肯定,学生都很有礼貌,任何人见面或相遇都会相互打招呼并问好。尽管学制和教材不一样,“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但“教”与“学”在任何国家的学校都必须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关系;由于美国没有统一高考的制度,这里的学生一般都能进入大学或学院学习。
  访问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也可以说明学校管理严格,按制度办事是不能变通的。8点10分左右我们和校长正在交谈时,校内的警报器响了,校长急忙组织所有人员撤出大楼,很快反馈的信息是一位工作人员不小心误按紧急情况开关,虚惊一场,但校长还是要求所有人员撤出大楼,直到铃声停止,才返回大楼。
  12月12日,我们考察团一行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市的私立学校阿奇尔预科大学高中部(Archer Preparatoey College-High School Programs)。校区位于市郊,考察团到达时,学校的负责人利凡·戴维斯(Lvan Davis)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已在校门口等候,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早作了准备,印制精美的学校简介及教材样本、各类资料,包括校历表、课程表等人手一套,甚至为每一个来访者制作了姓名标示牌。在这所学校工作的一位来自香港的汤姓女教师担任翻译。大家围桌而坐,利凡·戴维斯先生以同行的语气边介绍边回答来访者的提问,很快就消除了因语言隔阂而致的生疏气氛。
  从介绍中得知,阿奇尔预科大学(Archer Preparatorg College)1956年建校,是加拿大教育部登记注册的一所私立学校,高中部(High School Programs)亦有教育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由于多伦多市属安大略省,所以,学校可以提供所有取得安大略省高中文凭(OSSD)的学分制科目,并且得到教育部的承认。在这里就读取得的学分,都记录在统一印制的“安大略省学生成绩表”上,如果转学,也可以在省内其他的中学生效。北美地区国家的学制大致相同,这里的高中设置也是从9年级至12年级。国家没有统一的高考,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自己选择并申请进入学院(Colege)或大学(university)学习。
  虽是私立学校,但必须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开设主要课程,教师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纲上课,教材则由学校和教师选择,在加拿大不同的出版商出版的高中教材版本很多,但只要是教育部认可的教材就可以在高中使用。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历史、艺术等,同时还开设有商业、会计、家庭学习、计算机等科目。要取得高中毕业文凭,除按规定必须取得足够的学分之外,还要有安大略省规定的其他项目的记录,如社会实践等。学校的考试是很严格的,有的科目也是闭卷考试。
  这里从头年九月份至第二年的八月份为一学年,分为秋(Fall Semester)、冬(Winter Semester)、夏(Summer Semerter)3个学期,学校在开学期间,一周5天上课,上午8点30分至12点25分,下午1点10分至3点45分为上课时间,每天上午3节课,下午2节课,每一节课的时间超过了一小时,每周也安排有其它的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很活,教师上课的教室是相对固定的,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按课表到任课老师所在的教室去上课。
  这所学校高中部的规模不大,教师及工作人员只有10来人,学生也不足百人,但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每位教师几乎都担任了4个不同年级的课程。同时,还分别承担其他的工作任务。
  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亚洲来的学生也不少,接待我们的几个学生会干部就是来自韩国和中国的。学校不提供学生住宿,大多是在附近社区租住。学生中成立有学生会,设有主席、副主席、部长等。学生会干部中一个叶姓的女生来自中国上海,她告诉我们,她是2004年初中毕业后来到这里学习,还没有回国过,在这里还比较适应,学习不是很困难,也很习惯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相处。
  学校为学生考虑也很周到,到了11年级,就安排有教师担任学生顾问,为他们选择大学作指导,学生会也安排有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等。
  学校给我们较深刻的印象有4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比较好,我们到达加拿大时,正是寒冬季节,下了几天大雪,室外气温在零下十几度,但一走进教学区,十分暖和,老师和学生都是穿着衬衫,系领带,整个校区都是系统供热。学校办公室和教室里的设备也都是现代化的。二是学校注重养成教育,学生们统一穿着校服,没有一个男生留长发或染发,没有任何女生戴首饰,也见不到任何学生吃零食。师生相互见面都是带着微笑问候或打招呼,教学区秩序井然,没有大声喧哗或打闹的现象,学生们见到老师或来访者,都很主动停下来,让他人先过去。三是师生环保意识很强,校区非常整洁,布置简洁和谐。教室和走廊上即使贴满了学生的作品,也是有序的。学校发的课本使用后是要回收的。四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从细节上可以体会到,来访者无论提出需要什么材料,立即就会拿出来,对我们提的问题都很耐心地解答,直到满意为止。我们在教学区参观时,有一间教室里只有2个学生,教师仍然是很认真地在上课。离开时,利凡·戴维斯先生和大家在一起合影后,送给我两本高中教材,非常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姓名。
其他文献
落日西沉,就像一顆心终于掉在肚子里。   暮色开始涌上干净的窗台。   我裹紧棉衣。   楼下的人群匆匆穿越斑马线。   一个男生正拥着一个女生,我看见他在   她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   我的内心蓦然被惊动,仿佛有一只鸽子   从记忆中惊起。也是在人群中,也是你   牵着我的手   走在繁华人间。想一想,一万年也是这样。   有爱停留在嘴唇上   有阳光照在绿叶上   有氧气,沁入肺腑。   鸟
灰鸟  仿佛只有斜来的光线才能还原它的羽色,  以及午后这幅完整的构图。它,  立在右岸石栏上,并不揣度几缕风的  谈论。他说闲适不止属于我们,  但必须与家禽有所区别。和见过的另类  相比,它的神情,并不因为  体型过小而被刻意固化。就像我们  不住端详,撇开了旁人的目光。  此刻,它微微转过身来,摇着扁平的  尾翼。如果,继续谈下去,光  是否也该换个角度,让我们进一步看清  它灰中泛蓝的绒羽
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出来到市中心的路上,不时可见工地外墙挂着“中国建筑”“中交”“中航国际”等建设单位的大牌子。行走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建筑工地就好像我国举办奥运会之前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样。工地的围墙大多是熟悉的蓝白相间色调,靠近大门的醒目位置还常常高挂着红底白字的大横幅——“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热烈欢迎领导莅临视察”“建精品工程” 极具现代感的非盟总部大楼、贯
上游的武汉,江水呜咽   街道空静   冷风,波澜怒惊   现在,请让时间停下摆动的指针   江城加速的奔跑   超过,冠狀病毒的分裂   太阳,照耀着远方的珞珈山   顺着风的方向,看到了白衣逆行者   背着阳光   投下深沉的身影,像生命的   红色血脉,在凛冽的冬天流动   他们让一条江水,回到春天   悲伤,忘记它的容颜   而留下温情   国家的信心和担当,连接着天地   江城虽冷,唯人
这世间所有的爱  都曾被春风亲吻过  种子什么时候  吹落的,谁也说不清  我奇异一朵花开引发的  大地震颤  一声鸟鸣,唤醒一面  湖水  桥上,两只牵手的背影  把月亮与人间的  距离,又拉低了  一寸  买鱼  菜市场,听到一个妇人纠结的声音:  给我来一条死鱼吧  她说话低着头,声音充满悲悯:  愛吃鱼,不想杀生  老板说鱼生来就是被吃的……  霞光初升,投下斑驳  光  影  照在两张认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语文新课标对此有精当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写作教学恰恰又是语文教学中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设置,它都被“边缘化”了。这样,不少学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语文教师批阅作文更是头疼。对此,教者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理论并反思:
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
我常常想象  窗外一块块青石  飞起来  击中一个香蕉、芒果或李子  击中一只乌鸫、麻雀或翠鸟  下落的时候  顺带击中一句句流言  我也常常想象  一些词语  长出翅膀  在我的诗歌中飞起来  又能自己收拢双翅  停回方格子里  就像不曾飞过一样  春天的石头  分明听到了春的呼唤  風急,雨急  四方桌上的好运石也急  像要冲出台窗  冲破厚厚的夜色  满园青竹在叫,在喊  像孩子寻找母亲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也极度强大,但政治、经济的危机已开始显露。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盛唐时期。现学术界普遍赞同罗宗强先生把“殷璠所说的‘颇通远调’的景云中至安史之乱前后”划为盛唐。这一时期文学思想主要是倾向于理想主义,追求风骨、兴象玲珑、自然之美。现只就诗歌崇尚风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盛唐诗人崇尚风骨表现为写理想和抱负,感情基调高昂明朗。  盛唐
它依然冒着热气  对着我的耳朵轻轻唱  好听的草原小调  美丽的格桑卓玛  声音如经幡上的丝线  在我的心房  织下了一个小小的白塔  我便彻底地被囚禁了  冰川一样包围我  篝火映照雪山  你飘逸的影子无处不在  又無迹可寻。现在  我麻木的躯体慢慢苏醒  我愿意温柔地死在本城  最好的相遇在你我之间  凌虚而来,凭空而去  这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也是最坏的安排。在拉萨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