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策略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实验操作中的自控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本文对影响初学者自控能力的因素和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作了些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实验操作;自控能力;内外因素
  对于中学生来说,化学实验是一门既新奇又有趣的科目。青少年所具有的天真与活力,往往会把仪器弄坏,实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成熟与完善的结果。
  一、中学生自控能力的表现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自身动作及心理情绪的控制能力;第二,应用已有知识与操作技能预计实验结果的能力。学生的心理情绪与动作的协调性,影响使用仪器、药品的规范性,而许多仪器的破裂与学生的情绪和动作的不协调是密切相连的。当学生情绪稳定、动作规范时,仪器破裂就少,否则就比较多。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知识,判断实验的关键及实验过程的终点,顺利地完成实验;而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脚动作幅度大,左顾右盼,实验连续性差,判断能力弱,难以完成实验。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对自身认识的一种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约束是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长期循环使用、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中学生自控能力的形成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点。中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处于急速变化阶段,身体在快速长高,心理发展活跃,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获得知识的愿望,但判断力较差,对有诱惑力的事物,抵抗力不是很强。如上网,很多人难以控制自己,但当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其他事物的诱惑力就会减弱,因此,学生的控制能力是具有可塑性的,需正确引导。二是环境的影响,这里只就学校环境来说明。首先是学生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相比较而言,重点班的学生在实验中自控能力较强,是暗示作用及荣誉感作用的效果。其次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影响,若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求严格,则该班学生控制力强些,否则就较弱;再次,就是实验教师对某实验的重点、关键及要求表述得是不是明确、突出,若明确、清楚,学生理解,则控制力就强,反之就弱,这是实验操作中所证实的事实。总之,学生自控能力的提高,是由学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发展和正确的教学所决定的。
  三、提高中学生自控能力的措施
  (一)从学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着手进行。(1)学生内部因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使学生满腔热情地、精神集中地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化学实验操作;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注意使用仪器的规范性;可以维持学生对化学操作的持久性,从而完成操作。当然,长期从事理论学习的学生,有机会直接动手实验,学生的情绪会大大提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在注视及期待着实验课,听说有实验课,绝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这种高昂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二)必须深化学生对实验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实验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验又深化了人们对理论的认识,可以说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化学的现在,没有化学的发展。事实证明,只有采用正确的实验手段和方法,才能取得优秀的成果。如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镭”及“铍”的提取和认识,科学家们对氟元素的认识,无不渗透着科学家们的心血,体现着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切感到实验的重要,他们才能重视实验,才能认真操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的过程是运用思维的过程,方法是经过深思熟虑提炼而形成,是科学的,尽管学生重复的是前人做过的实验,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是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与方法。这种体验调动他们的感官,提高了感受能力,并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及验证,且手脑并用,学生难以忘记。这种操作训练,使学生智能结构趋于合理,并为形成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一 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提问以及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自主一、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  创设一个新颖合适,学生既熟悉又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产生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由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
[摘 要]在探讨幼儿的审美教育与自主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决放弃旧式幼儿教学观念,要坚持艺术教育这一理念。在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审美教育与自主创造力始终都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帮助幼儿整体化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自由创造  对幼儿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完善幼儿健康的人格。通过各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协调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由创造能力。两者需
[摘 要]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认知和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赏识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保护学生英语交流的自信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交际能力;兴趣;平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说”即我们常说的
利用ERDAS及ARCGIS软件,以徐州1979年、1994年及2000年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1∶50 000地形图研究徐州市建成区的扩展情况。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计算出不同年份建成区的面积、扩展速度和扩展变化的主要方向。结果表明:徐州市建成区扩展为外向型扩展,根据现有的遥感图像,将其在扩展时间上分为两个时段,以1994年为分界点,1979至1994年以向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为主
[摘 要]为了减小学生间的成绩差异,提高学生的成绩,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研究目标,遵循规则,熟悉操作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素质教育;分层教学原则;操作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克服学生物理学
[摘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做到关键的两点。一是“两个把握”备好课,即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编写特点,创造性使用教材。二是“三个关注”上好课,即关注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合理的时间分配,关注良好的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备课;上课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有效的课堂”成了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如何让“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式探
聚乙烯醇纤维(维纶)掺入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和硅灰)中,经40min球磨,分散拌匀,再与细集料(石英砂)制成砂浆,采用水泥胶砂试验相关标准研究砂浆的性能. 研究表明,掺入球磨纤
[摘要]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果,教师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和探讨,重视这三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高效讲评与课后的针对性设计,就可以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  [关键词]试卷;讲评;阶段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数学学科教学过程的一种重要课型,具有重要的教学作用。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好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也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