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穿越千年的战鼓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的边缘。它北临长城,秦直古道穿县而过,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牧猎文化的结合部,历史上多铁马金戈的惨烈征战。从周朝起,白狄、匈奴、怀胡、鲜卑、羌、突厥等近20个少数民族先后占据过这里或在这里与汉人杂居。多民族融合与交流中的陕北,以血与火的代价吸收了南方、中原以及草原等地区的文化艺术精华。
   腰鼓的产生与发展和安塞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它源于军营,扎根民间,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秦汉时戍守长城的边卒,把腰鼓同刀枪、弓箭一起作为战斗必不可少的装备。遇偷袭,便击鼓告急,请求援助;两军对垒交锋,便击鼓助战,威慑敌人;克敌制胜,庆贺胜利,则敲鼓取乐助兴。
   安塞处于战争的拉锯之处。千百年来,由于杀戮和兵匪掳掠,出于自卫和宗教的双重目的,陕北人借助庙宇、神的玄妙和当时人的迷信心理,产生了“会”这种组织。一般的“会”由5个到40个村的村民组成。“会”的活动围绕着庙来展开。每年腊月,各“会”将自己“会”里的年轻人集中起来进行秧歌排练。腰鼓就是秧歌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腰鼓手由本会身体强壮、身手敏捷的青年人充当。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展示本会的战斗力。千百年来,头戴盔缨马刷,身着羽巾战裙,脚蹬马靴,一副古代武士装扮的安塞后生,紧随秧歌队的头领“伞头”,遇到别的秧歌队时立即以斗士的姿态,在跳跃腾挪中,与对面过来的秧歌队争夺道路。队形乱了即为败者,就得站到路两边让道给对方;胜者则耀武扬威地从中间走过。
   解放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腰鼓一直是秧歌中的一个表演类别,名称也是叫腰鼓、花鼓或陕北腰鼓。70年代末期,有文艺工作者将腰鼓单独编排成文艺节目,出现在省、市的舞台上。1984年5月,陈凯歌、张艺谋拍摄的电影《黄土地》,首次将腰鼓拉到山坡上表演;1986年2月,中国、日本合拍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时,又将600余名腰鼓手集中到山顶上表演;1986年12月,央视举办的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以安塞腰鼓手为主组成的演出队首次将节目直接叫成“安塞腰鼓”。从此,安塞腰鼓走出了农家院落,走出了秧歌队,逐渐成了和秧歌并列的民间艺术形式。
   如今,安塞腰鼓主要用于欢度节日。表演时,鼓手们多着宽松的素色衣裤,脚蹬白色运动鞋,鞋面缀以艳红彩球,头拢白羊肚子毛巾。每一腰鼓队多为40名至80名壮后生,每人一鼓二槌,另有4人至8人擂擊两到三面大战鼓在场外指挥,伴以激越的锣声铙钹声唢呐声,气势磅礴。鼓手们的动作和队形变化复杂。路鼓边走边打,有跑有跳,把古代英雄为克敌制胜而精诚团结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月,有删改)
其他文献
今年的那个雨天,让我印象最深刻。  那天临近放学,窗外乌云密布,闷热的天空开始飘着蒙蒙细雨。我因为没有带伞,只好焦急地等待爷爷来接我放学。忽然,我觉得头顶有什么东西罩着。抬头一看,头顶上出现了一把撑开的蓝色雨伞,上面的超人图案显得格外勇猛。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朱永钢同学,他帮我撑伞,站在伞边的他却时不时被雨水打湿外套,可是他却一脸笑意地看着我。我连忙对他说:“谢谢!”班主任黄老师这时从我们身
期刊
4月29日,春光明媚,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拉开了帷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我一共报了三个项目,其中立定跳远是我最有把握获奖的项目。当广播里传来“请参加二年级女子立定跳远的同学到检录处检录”的消息时,我快步跑向检录处。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站在起跳线上,心“怦怦怦”直跳,我努力回想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深吸一口气,在双腿下蹲的同時两臂向后摆,奋力向前一跃。“一米五六!”裁判员大喊道。第二次
期刊
“讓我印象深刻的……”征文大赛落下了帷幕。这次比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编辑部收到了大量来稿。这次征文的主题其实可写的范围比较广,可以写人、记事、状物,还可以描写风景,等等。总体来说,这次大赛来稿普遍质量较高,经过编辑部大朋友的认真评选,最后从众多稿件中评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下面就是获奖名单啦!获奖的同学很快就能收到证书和奖品哦!
期刊
期刊
圆溜溜的脑袋,短短的头发,亮晶晶的兩只眼睛,一只小小的鼻子,再加上圆嘟嘟的小嘴巴,这就是我那有点儿胖乎乎的表弟。  都说嘴巴小的人饭量也小,可我表弟好像是个例外。别看他嘴巴很小,肚子却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吃货”。  每天早晨,叫醒别人的是闹钟,可是叫醒表弟的却是一锅牛肉汤。要想叫醒表弟,最好炖上一锅香气扑鼻的牛肉汤。揭开锅盖,香气飘进表弟房间,这个时候,他就会窸窸窣窣爬起来揉揉眼睛,大呼一声:“我
期刊
期刊
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不擅长画画,为此有点小遗憾。没关系,画画也不一定就要画出来哦,手工也能办到哦!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做一幅简单的动物贴画吧!  准备材料:彩色硬卡纸、画笔、双面胶和剪刀。  1.將绿色卡纸对折后一面剪成宽条流苏。  2. 将流苏卷好备用。  3.把蓝色卡纸剪一个宽条编在流苏中间。  4.编好后用双面胶将蓝色纸条的两端固定。  5.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剪出小动物的基本形状。  6.将动物形状
期刊
期刊
潮绣是粤绣的一支流派,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其是垫高绣法,具有浮雕一般的立体效果,是潮繡区别于其他刺绣艺术的独特技法;钉金绣的效果金碧灿烂、粗犷雄浑,特别适合庙堂会所的装饰和喜庆场合的使用。   潮绣艺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用装饰品上。十几年来,国家级潮绣传承人康慧芳大师一直致力于将潮绣技艺与日常生活结合,在题材和技法上对潮绣进行创新和改变。“最近,我们和深圳的一家企业合作,用潮绣图案来装饰皮
期刊
古往今来,与孟子有关的名字可谓不少。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叫得响的名字就有好几个,比如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北宋《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少年天才王希孟,元代散曲大家、名臣张养浩……名气等而下之的,那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在宋元明清几代,“希孟”“养浩”“师孟”“宗孟”等带有明显孟子印记的名字,在文人中可谓备受青睐。   先说“希孟”。希,意为仰慕,“希孟”即为仰慕孟子之意。北宋时除了因为一幅画而出名的王希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