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理栀子苷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随着现代中药提纯技术的进步,对栀子的药理学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之一。栀子苷是栀子主要成分,研究表明,栀子苷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作者在栀子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炎作用;抗损伤、抗作用;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栀子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4-02
  中药栀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具有清热、泄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1]。随着现代中药提纯技术的进步,医药界的学者对栀子的药理学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超过 40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栀子中提取出来[2]。其中含量最高的栀子苷,又称为京尼平苷,其苷元为京尼平,被国内外公认为栀子中的主要成分[3]。近年来,有关栀子苷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多有报道,报道栀子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损伤、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4]。本文就栀子苷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栀子苷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药物进行开发提供依据。
  1 抗炎作用
  缺血性无复流现象是脑缺血后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的重要环节,而机制是一方面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边集后阻塞脑部微循环,阻碍再灌注的脑血流的完全恢复。另一方面缺血及再灌注早期白细胞在黏附因子、致炎因子、趋化因子的作用下,透过血管壁进入到脑组织,释放放氧自由基和蛋白分解酶,导致脑部微循环细胞的损害,又发水肿和出血[5]。白细胞介素-6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主要通过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而激发炎症反应。而在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水平和构型可以发生改变,导致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
  栀子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阻抑脑缺血损伤后致炎因子TNF-a和IL-1B及血浆vWF的表达[6]。高永红[7]研究了清开灵有效组分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苷对正常内皮细胞无明显作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降低细胞死亡率的作用,可降低培养上清液 NO 含量,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栀子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神经系统作用,经深入实验研究,发现栀子苷可阻抑脑缺血损伤后致炎因子TNF-a和IL-1B及血浆vWF的表达,显示出其抗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炎症病理环节具有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8]。
  2 抗损伤、抗凋亡
  细胞凋亡,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引起细胞死亡的方式,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生理性或者病理性的细胞死亡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有研究报道,栀子苷在灶性脑缺血过程中对不同时间脑组织MCP-1含量的影响,推测栀子苷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脑缺血部位脑组织中MCP-1的表达,进而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在损伤部位积聚等有关[9]。杨奎等[10]报道,栀子苷可以预防血管紧张素( AGEs) 诱导的牛脉管内皮细胞( EC) 凋亡。
  3 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
  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是人体代谢过程的重要环节—氧化作用中产生,其为人体防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过犹不及,多时产生攻击人体内的糖蛋白脂肪酸和核酸,使人体产生衰老、诱发癌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一系列病变。。氧化应激反应即自由基生成与抗氧化保护作用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栀子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11],可以上调细胞内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清除自由基,促进内源性NO生成和释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王红敏等[12]认为,栀子苷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高糖诱导的 细胞凋亡,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栀子苷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为栀子苷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丁嵩涛等[13]报道,栀子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能明显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药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使培养液中NO含量增加,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4 小结
  栀子有效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广泛,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其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不同机制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相互协同的作用。今后有必要引入细胞联合培养技术深入研究;综合运用体内外评价方法,互相印證药效。通过栀子的多重药理作用分析认为,栀子通过调节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等多种途径发挥脑血管保护作用,提示含栀子有效成分的天然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荣梁,黄中洋.自由基生物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7.
  [2] 张燕,朱华旭,郭立玮.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对相关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3):269-273.
  [3] 谢文利,李宏捷,晋玉章.京尼平苷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7):580-581.
  [4] 颜静恩,李晚忱,吕秋军等.栀子苷的降糖作用和对 PPARγ 受体的激活[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4):415-418.
  [5] 费曜,朱丹平,刘凡等.栀子对 STZ 诱导的 2 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6):49-52.
  [6] Park E H,Joo M H,Kim S H,et al.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fruit[J].Phytother Res,2008,17,961.
  [7] 高永红,牛福玲,朱陵群等. 清开灵有效组分调控大鼠脑 MVEC 缺血再灌注损伤 MMP-9mRNA 表达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 : 1806.
  [8] 朱晓磊,张娜,李澎涛等.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4,11(27):280-282.
  [9] 杨楠,刘雁勇,郝文宇等.栀子粗提物对拟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08-310.
  [10] 杨奎,闵志强,石娅萍等.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对脑出血大鼠炎症反应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1):8-10.
  [11] 刘娟,钱之玉.栀子苷对 3β,5α,6β-三羟胆甾烷致内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3):254.
  [12] 王洪敏,周红敏,晋玉章.京尼平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2):93-95.
  [13] 丁嵩涛,刘洪涛,李文明等.栀子苷对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6):725-729.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研究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方法:通过套管针材料研究、置管操作、留置静脉情况、套管细菌培养等方面着手。结果:选择5天作为套管针留置时间。结论:套管针留置5天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充分发挥套管针的优点。  【关键词】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预防靜脉;病人实用套管针后感知与需求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术手术方式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对照组37例采用开腹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优点。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P0.05
【摘 要】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逐步深入到医疗临床。它对医院的临床管理、患者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病历系统是指为人们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采集、存储、传输、提取和处理卫生信息的计算机与通讯处理系统,包括各种医疗知识获取和辅助诊断决策等功能,电子病历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它包括: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術记录、护理记录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