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的出台,基础教育各学科也在各自的学科范围内进行大量的讨论与研究。初中语文尤其是阅读教学也加入到这一研究的行列,这主要是因为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过去几个学期,笔者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尝试,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也有了相应的一些思考。在此,我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综合阅读能力以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初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核心素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则是培养善于阅读的学生。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来看,自主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主发展体现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就是学会学习,换言之即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易于实现;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富有成效。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积累很重要的学科,只有把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下更扎实的语文基础。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恰好就是联系课内课外阅读的纽带,因此围绕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笔者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摆脱小学语文阅读养成的“中心——结构——重点与难点”的功利阅读习惯,提出重视“阅”与“读”的效果,从“读”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莫怀戚《散步》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有感情的朗读活动,让学生选取课文中自己最有感受的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有学生在朗读“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一段时,就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敏锐的语感能力:“太迟太迟”读出了作者的担心与期盼,“总算”读出了作者的庆幸心理,“又”读出了作者的心酸与担忧……这种丰富情感的朗读,一下就把其他同学带入到课文中浓郁的亲情氛围中。尽管笔者并没有按教案来完成课堂教学,但一节课下来,似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掉课后的思考题。由此可见,初中阅读教学通过围绕核心素养,找到切入口,就能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集中体现,但初中阅读教学要实现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须通过培养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来实现。在核心素养中,无论是文化基础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还是自主发展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以及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都是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培养的立足点。如文化基础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在阅读综合能力中转化为学生对阅读课文的人文熏陶与理性判断,像对阅读材料的情感体验与逻辑判断就是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素养的表现,也是学生阅读综合能力表现的一个方面。而自主发展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学生高效阅读的重中之重。通过语感捕捉来迅速介入阅读,既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阅读综合能力最明显的表现。
  像上述《散步》的朗读方法,只要找到学生任一情感触发点,那么学生对亲情、对课文阅读的理解就会更高效、更明确。除此之外,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更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落脚点,是考查与检测的学生阅读综合能力重要环节。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明阅读活动的复杂多样性,只有通过有效实践运用,才能考查学生真正的阅读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培养的立足点,语文教师必须要阅读教学中加以重视,并渗透于整个阅读教学环节。
  三、重视核心素养,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核心素养报告的出台,其背景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学科课程标准的落实是密切联系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是学术层面对课程标准的综合解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也适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学名师魏书生就对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中阅读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显然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势在必然的。
  从理论层面来看,核心素养重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获得到全面发展素养培养。初中阅读教学要获得这种素养,只能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积累与推进,这就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因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学生阅读学习全面发展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从实际层面来看,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效率高低与学习方式的科学与否,是成正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越好,其阅读效率越高。因此,重视核心素养其本质是与课程标准融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与探索,要深入、全面理解核心素养的三大内涵六大方面,通过与学科融合来推动学习习惯、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通联:浙江德清县新市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文化,依照其关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而区分,大体可分解为源自文本的学习文化、源自学生个体的学习文化、源自学生群体的学习文化、源自语文教师的学习文化、源自课堂特定教学情境的学习文化、源自课程的学习文化、源自学校价值诉求的学习文化等类型。  源自文本的学习文化,重点指向文本蕴含的各种文化信息,包括特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凝聚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常态化的语文教学中,此类学习文化的有序建
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也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是公路工程中的常见路面,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水平,与整个道路施
一、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落实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  面向高中生开展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行为本质上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之下对于高中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下,开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课标认为高中生语文综合能力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之中提升自身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说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主题唯一化解读期(20世纪50年代至1986年),2.工具性解读时期(1987年至1997年),3.多元化解读期(1998年以来)。步入多元化解读期之前的初中小说教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小说教学的内容比较确定,政治意识较为凸显。进入多元化解读期后,小说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三要素、主题思想、语言品味和情感体验等传统教学内容,部分语文老师尝试引入叙述
电力工程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效益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电力工程管理技术展开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