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借助于黄芩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15个产地的黄芩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个产区,这一分区与各产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同一产区内黄芩的
【机 构】
:
清华大学化学系,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于黄芩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15个产地的黄芩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个产区,这一分区与各产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同一产区内黄芩的化学组分相似,可作为中医界对黄芩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用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了43个黄芩样本的产区,结果表明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区分和鉴别黄芩的产区.该法可用于药材产地的分类和鉴别,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其他文献
背景新的病原体灭活方法的出现,可延长血小板浓缩物(PCs)的保存期,但尚不知止血功能如何。研究设计及方法作者分析了延长保存期对PCs中血小板的黏附和促凝血功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研究血小板与表面相互作用的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血小板表面阴离子磷脂或凝血因子(TF)抗原的暴露。研究6份不同的PC保存0、3、5、7和11天后的血小板。结果保存5天后,作者观察到血小板的黏附
背景 增塑剂,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DEHP),可以从医用装置,包括单采浓缩血小板(PCs)的保存袋中浸出。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研究DEHP输注单采浓缩血小板的患者输入DEHP的问题,以及血小板输注者减少DEHP输入的方法。研究设计及方法检测12例患者在PC输注前后的血清DEHP的载量。在体外研究中。血小板加入供者血浆或65%的添加剂(AS;T—Sol)保存5天。按AABB标准洗涤血小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