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情感因素;作用研究
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且灵活的教育活动,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手段,更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其中,学生的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全面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1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主要情感因素
1.1 焦虑因素
焦虑是阻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与学生的自我怀疑、忧愁、失落、着急、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关。焦虑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类进行分析:促进型、妨碍型。促进型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克服困难,用于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克服焦虑的不良感觉,并能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可有效促进英语知识的增长;妨碍型可导致学生在遇到焦虑因素时选择逃避来解决问题,并能直接影响语言的输入,阻碍英语学习。
1.2 动机因素
动机是有效鼓励人们达到某个目的而产生的内在动力,而且当目标具有一定吸引力,就必定能够使人拼尽全力去完成。而英语学习动机则是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而不断努力的驱动力,因此,动机是英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目标需要、好奇心以及意志等都是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范畴。而外在动机是学生在受到外界环境而造成不能不学好英语的方法,它主要是把该行为当成是实现目的重要手段,比如学英语是为了将来拿高工资、避免贫穷等。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外在动机几乎都通过各类考试来进行,而内在动机的表现则是英语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自身的兴趣爱好,感受西方文化的精髓。
1.3 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肯定意识,经常和自我形象、自我尊重等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是否成功无关,而英语学习中,自信心对学生的口语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拥有自信人的人具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实际中不忌讳错误发现,更能大胆的用英语与人交流,不会因为一时的语言错误而感到尴尬;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学习中十分害怕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自觉影响形象,心理本能的有抵御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实践学习英语的机会。最终导致自身的英语水平无法提升,而再次影响自信心,形成反复的恶性循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减少学生的情感屏障,培养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主要方法
2.1 保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我国的传统教育手段过分强调于英语成绩及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这也是导致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减少一些消极情绪,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尽量减少批评教育;其次,在授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心急,要有耐心,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教学内容,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最后,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每节英语课结束以后及时总结重点。
2.2 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时的焦虑感。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且依赖的关系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不良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压抑和郁闷的情绪,创造性不能得到释放发挥,并会产生防备心理。过度的焦虑还会影响学生的记忆功能和思考能力,对英语学习造成不良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出安全、放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来对待,保持良好的亲和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运用幽默风趣的教育方式来增加课堂的生气。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是必须重视的关键,应当适应学生当下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英语积极的学习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信赖情感。同时,降低学生的焦虑情感,保证语言应有的纯洁度,并结合现高科技的网络化信息手段,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芳.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科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85-86.
[2]冯蜀冀,王艳强.课外互动与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73-175.
[3]高琳琳,葛忠强,曹艳春,韩英焕,臧英杰.后大学英语时代中国EFL教学战略调整的思考——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与应用[J].吉首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208-209.
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且灵活的教育活动,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手段,更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其中,学生的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全面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1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主要情感因素
1.1 焦虑因素
焦虑是阻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与学生的自我怀疑、忧愁、失落、着急、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关。焦虑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类进行分析:促进型、妨碍型。促进型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克服困难,用于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克服焦虑的不良感觉,并能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可有效促进英语知识的增长;妨碍型可导致学生在遇到焦虑因素时选择逃避来解决问题,并能直接影响语言的输入,阻碍英语学习。
1.2 动机因素
动机是有效鼓励人们达到某个目的而产生的内在动力,而且当目标具有一定吸引力,就必定能够使人拼尽全力去完成。而英语学习动机则是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而不断努力的驱动力,因此,动机是英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目标需要、好奇心以及意志等都是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范畴。而外在动机是学生在受到外界环境而造成不能不学好英语的方法,它主要是把该行为当成是实现目的重要手段,比如学英语是为了将来拿高工资、避免贫穷等。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外在动机几乎都通过各类考试来进行,而内在动机的表现则是英语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自身的兴趣爱好,感受西方文化的精髓。
1.3 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肯定意识,经常和自我形象、自我尊重等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是否成功无关,而英语学习中,自信心对学生的口语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拥有自信人的人具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实际中不忌讳错误发现,更能大胆的用英语与人交流,不会因为一时的语言错误而感到尴尬;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学习中十分害怕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自觉影响形象,心理本能的有抵御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实践学习英语的机会。最终导致自身的英语水平无法提升,而再次影响自信心,形成反复的恶性循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减少学生的情感屏障,培养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主要方法
2.1 保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我国的传统教育手段过分强调于英语成绩及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这也是导致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减少一些消极情绪,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尽量减少批评教育;其次,在授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心急,要有耐心,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教学内容,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最后,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每节英语课结束以后及时总结重点。
2.2 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时的焦虑感。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且依赖的关系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不良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压抑和郁闷的情绪,创造性不能得到释放发挥,并会产生防备心理。过度的焦虑还会影响学生的记忆功能和思考能力,对英语学习造成不良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出安全、放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来对待,保持良好的亲和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运用幽默风趣的教育方式来增加课堂的生气。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是必须重视的关键,应当适应学生当下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英语积极的学习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信赖情感。同时,降低学生的焦虑情感,保证语言应有的纯洁度,并结合现高科技的网络化信息手段,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芳.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科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85-86.
[2]冯蜀冀,王艳强.课外互动与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73-175.
[3]高琳琳,葛忠强,曹艳春,韩英焕,臧英杰.后大学英语时代中国EFL教学战略调整的思考——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与应用[J].吉首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