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打造优质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一味地追求提问的数量而忽略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缺乏提问的技巧和策略,没能考虑和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提问的策略。这也导致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不利于课堂进度的推动和重点知识的讲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打造优质课堂谈一谈看法。
  一、有的放矢,切入重点
  课堂内容的设计要立足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设计则要紧扣教学重点,倘若偏离重点,提问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只有抓住教学的重点之处进行提问,才能有的放矢,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绝笔之作《虞美人》,教师需要抓住一个“愁”字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煜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再次阅读此诗后,学生可以很好地体会到诗人的亡国之恨与思家之苦。这时我抓住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诗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如何体现一个‘愁’字的呢?”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调动曾经所学,在思考之后回答问题:“李煜是用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方式来表达愁情,‘剪不断、理还乱’将愁情具体化,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学生理解了诗人的表现手法之后,再提问:“从全诗内容来看,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愁情呢?”抓住教学的重点,再引发学生新的思考。
  由此可见,课堂的提问不在于多少,关键是要扣紧教学的重点知识。抓住重点进行提问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思考中参透诗词的深层情感,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加强情感体验,同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提问新颖,活跃课堂
  传统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弊端,教师的提问通常空洞乏味,且过于抽象,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沉闷。不仅为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也使他们懒于参与课堂讨论,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教师采用新颖的提问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状态。
  比如一般传记文是写一个人,散文《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以刘和珍为例表现一群为国为民、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的青年,教师通过新颖的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文章这一独特之处显得尤为重要。在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之后,我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然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仅仅是因为程的请求吗?文章有没有什么提示性的语句呢?”在学习课本时,学生很少从文本的整体进行宏观把握,大多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因此缺乏参透文章主题与思想感情的能力,不利于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我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的问题显得新颖又独特,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之后,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改变传统课堂乏味无趣的提问,设置新颖独特的课堂提问环节,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灵动活跃,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层层递进,连续提问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所提的问题,可以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效果,依照教学内容提炼出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层层递进、连续提问的方式,将更多的知识包含于其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逐步掌握课堂内容,运用整体思维思考、讨论所学内容。
  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我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全文,之后我抓住了文章的一处描写,运用了层层递进、连续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我首先问学生:“作者提到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不平静的原因是什么呢?你是从哪里总结出来的?可以向大家分析一下吗?”接着问学生:“这样的写作方式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从中你们能宏观把握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进而进行总结吗?”最后提问:“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描述,并向大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连续提问的方式构成了层层递進的一个整体,由浅到深,从文章中的一点激起学生思考的火花,这也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荷塘月色》的理解更加深入与透彻。
  课堂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连续发问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发挥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进行思考,鼓舞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探索挖掘文字所蕴含的本质内容,从而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内容有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总而言之,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不断地总结与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创新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和方法。从知识的灌输者这一角色中跳脱出来,成为课堂有效的提问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跃度,引领学生一起打造一个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26531)
其他文献
精彩的開头,往往能迅速赢得读者的青睐和好感。开头方式有多种,其中以“由头”开篇,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就明确提出:“议论文写作能运用一个独特的由头,进行层层深入的品评,语言智慧、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由头能迅速攥住读者眼球,激发阅读的期待与兴趣。  一、“由头”可以是启人深思的客观事物、自然现象  客观事物、自然现象中常常隐含着人生哲理。以此
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注重学生构思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结构和整体表达的构思,以使学生借助作文这一载体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感悟,提升学生实际的文学素养与情感表达能力。现阶段,在培养学生作文构思能力的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学生惯有的模仿式思维的影响,学生作文构思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成,作文的创新性、观点的鲜明性和情感的明确性都无法体现出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现有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在高中写作课程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还能为高中生语文素养发展提供帮助。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内容,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高中写作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现阶段,高中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深厚的写作功底,同时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加强对高中写作课堂中读写
模糊语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大量存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有研究者已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归类。胡景龙、胡振华在中小学教育网上发表的《模糊语言摭谈》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分为七种类型:点到为止、缄口不言、欲言又止、侧面烘托、巧用虚数、巧用虚喻和闪烁其词。张乔教授在《模糊语言学论集》中把模糊句义的类型分为:未完成式、跳跃式、语气词式、矛盾式和句中含有模糊性词语五种。黎千驹教授在《模糊语义学》中
称重仪表一般由称重模块、接线盒、称重控制器组成。称重模块一般由称重传感器配置上安装顶板、下安装底板及其他安全、限位部件组成。其中称重传感器是测量部件。称重传感器
图书情报学的信息化发展,使得图书情报管理的对象扩大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信息活动,而其学科功能定位也从传统的专业性信息理论研究,逐渐转向为社会各种相关机构,甚至是个人提供
散文意境隽永、语言优美,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关键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素材。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作品显得难以掌握与理解,再加上当前的阅读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无法让学生精准而透彻地领会散文作品的深刻思想及情感,不利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这也导致散文教学一度陷入了审美困境。  散文是高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素材可以让高中生领悟到作者渗透到作品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与深刻思想
美学理论认为,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意识领域中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活动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造就。通过这几年多次的语文教材修订,编者越来越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这些文章都蕴涵了丰富的美感,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已经有条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
无功补偿就是通过并联的方式将带有容性以及感性两种功率负荷的装置安装在同一线路上。文章以无功补偿的原理为切入点,并阐述无功补偿在变电站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无功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