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困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推行到现在有些时间了,通过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的教学有几点思考,下面加以阐述。
  一、怎样认识新课改的“新”
  新课改的“新”在于教学理念的新,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成从教会学生学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从而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
  新课改的“新”,又在于它的评价体制的新,采用学分制和中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可防止学生的严重偏科,又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将毕业和升学所需学分进行区分,将中考和学分认定进行区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又可以给部分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向社会输出多方面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的“新”还在于它的实施方法的新,一改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转而变成现在的模块教学,将每门学科进行细化,大大提高了中学教学的机动灵活性,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机会,真正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给当前中国的教育指引了新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为什么要将新课改进行到底
  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之间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新教材能否正确使用也会对新课改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新教材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以及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那将会对新课改的实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首先是新教材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大大超过,二是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是教育方法的改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如果我们还是一味按照老教材进行讲解的话,会发现时间上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不能以老教材的考试大纲进行教学,而应根据新课改的学习目标进行定位,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对于新教材的难点相对分散固然好,但知识点相对集中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如学习时间短,容量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方法,如教法学法的改进,一些规则的介绍,记忆方法的介绍都是很重要的。这时教师要特别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及课堂的生动,防止学生被单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夺走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上,新教材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很多知识比老教材更新更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对这些知识要有一些更深更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注重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新教材更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还是一味只是学生的探究,还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探究,都要视具体的情形和教学内容而定。如一节内容比较新要求比较高的的知识,采用学生探究就不太适合,毕竟他们还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而相应简单一些的知识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究时不要太过注重表现的形式,而更应注重的是效果;应注重适当的探究,而不必为探究而探究;不必从始至终的探究,毕竟时间和教学条件不一定都允许。
  其次是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一本教材不论其新旧,必定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同样也不能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我们不能局限于一套新教材,而应将众多的新教材加以比较甄别,从中吸收提取更贴近于新课改理念的知识和讲授方法,要从新教材着手但不能为其束缚,因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是靠一两本教材就能完全体现的,最关键的还在于施教者本身的素质。新课改之所以新,不在它使用的新教材,而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只有弄清楚这层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不会感到处处束手束脚,担心少讲了学生就不会,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甚至对学校和家长,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不要因为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产生退缩思想和畏难情绪,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自我完善和人为完善。新课改的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是对广大中国学生的一次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坚决地加以贯彻执行,才能更好地提高国民的素质,更好地发展国家的经济,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另外在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问题上,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教材的新和教育观念的新未必就全部是好,还要看它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有些知识或学习方法未必符合新教材新课改的思想,但它可能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发展更有益,这时我们不必因为它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而毫不犹豫地加以抛弃,完全可以继续介绍给学生,不必注重形式的新而放弃了表面的旧,从而导致舍本逐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善于使用,为更多的学生的更全面发展而尽量地发挥教育的智慧和艺术。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高斯定理理解和应用涉及到的几个重要点进行总结,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应用该定理。  关键词: 高斯定理 高斯面 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是静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高斯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是学好静电场的关键,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高斯定理认识模糊、缺乏深入透彻全面理解,不能灵活自如地应用高斯定理求静电场的电场强度。本文阐述了高斯定理理解和应用涉及的几个
摘 要: 教学的目的性和教学的适应性历来是教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和重点。教育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合规律性与有效性的把握。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条件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有哪些,本文对此予以讨论。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 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解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而课程实施又课程改革的中心,因此教学改革才具有了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程要通过教学实现它的
目前,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而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与工具。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要求和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
摘 要: 本文作者多年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常用到概念图教学法,现就实例出发简述概念图教学法的特点、运用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概念图教学法 特点 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概念图教学法  1.概念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概念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
摘 要: 化学老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就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领航者,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 随机应变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由于知识体系的严整性、实验方法的探索性、思维训练的独特性等特点,生物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方面显示出了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未来的人才需要具有积极进取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应学会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未来人才具有的这些特征,改变“工匠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