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困境与出路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困境主要成因是模式定位不清。本文阐述了农业职业教育课程“生存模式”,以信用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生存模式”的构建路径,包括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类课程体系及相应的课程模块内容,强调了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对建设现代农业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 职业教育 课程 模式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与健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对于培养现代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建设现代农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1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业类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其问题形成原因各异。笔者认为除了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观念上轻视(低于普通教育)、层次上限制(作为普通教育后备)、制度上歧视(仅限于专科)等诸多问题之外,课程模式定位不清是当前农业职业教育课堂模式面临的根本问题,形成农业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误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笔者以为,由于农业职业教育投入比较效益低下、社会制度改革滞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萎缩等原因,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定位为“生存模式”。
  1.1 农业职业教育投入比较效益低下问题 比较效益低下是“三农”问题中一个持续存在的特征,农业职业教育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同样的劳动付出,城市比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更高的比较效益。换句话,农业、农村、农民的人力资本边际报酬相对较低。结果,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以“脱农”为目标,学成之后多不愿返乡工作,多以到城市工作为首选。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流向“北上广”、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寻找工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因忧于“为他人做嫁衣”,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而缺乏对当地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财政投入的积极性。农业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问题。
  1.2 社会制度改革滞后问题 户籍制度的存在阻滞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变迁节奏,农民的孩子仍是农民,社会阶层固化成为现实社会中农民心中的“梦魇”。由于农村职业教育不能改变户籍制度身份,招生生源深受影响。虽然各地户籍身份制度有松动迹象,中小城市户籍制度逐步放开,但并不能扭转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在“农转非”户籍身份制度改变上的劣势地位,相对而言,非农职业教育有更大竞争优势。户籍制度只是城乡二元隔离制度之一,与此相关的城乡待遇等系列社会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滞后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
  1.3 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形成负面影响问题 自1978年以来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农业职业教育生源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中青幼年比例开始降低。职业学校学生生源锐减直接影响到农业职业院校生存问题。以最近五年数据为例,2007年至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招生数分别为651.4754万人、650.2739万人、711.7770万人、711.3957万人、649.9626万人,自2009年开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开始逐年减少①。在社会上对职业技能人数需求不断上涨的形势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人口结构变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此大形势下,农业职业院校招生数同样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直接影响到农业职业教育存续。
  1.4 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萎缩问题 伴随着农业职业教育生源的减少,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开始萎缩。以最近五年数据为例,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所)分别为11837所、11744所、11324所、10864所、10169所,自2007年开始,近五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所)开始逐年萎缩②。由于数据局限,无法统计出农业职业教育机构减少数量。但综合考虑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以及近年来社会上轻农、限农倾向,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萎缩现象可能更加严重。
  2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定位
  课程模式是课程设计的总和。由于对农业职业教育中的问题认识不清,造成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定位模糊,最终影响到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教课程的三大主要模式: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生或学习者中心课程,既与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相关,也与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无关。相关之处表现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不可能脱离上述模式的范畴;无关之处在于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呈现自身的特殊性。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等课程理论为基础,以服务“三农”建设、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课程目标,由相关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设计。从实质上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定位是“生存模式”。
  换言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生存模式”可以分为两层内涵:一是如何使农村职业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目标,找到谋生的工具,学会生存的技能。农业弱势地位不仅体现在产业上,而且体现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就业上。由于传统工农、城乡关系中,农业、农民、农村相对于工业、工人、城市总是处在弱势地位,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就业出路窄、范围小、薪酬低、条件差、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突出,在社会保险、医疗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健全的情况下,满足最基本的“谋生”要求成为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首要目标。二是农业职业院校自身的生存问题。在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生源总体下降使所有院校生源数量减少情况下,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就业劣势,严重影响了农业职业院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不仅阻碍农业职业院校课程模式发展,甚至影响配套师资、教材建设、教学设施等相关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轻视,部分农业职业院校的存续成为问题。   3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设计(以信用管理专业为
  例)
  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生存模式”要求现有课程模式做出相应变革。现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多以职业教育为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为主要构成部分。不同的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安排比例有所区别,或者五五开,或者三七开,但总体结构基本雷同。在“理论知识够用”理念的指导下,多数农业职业院校大幅增加实训课程设置,创造了“订单培养”、“任务导向”等多种课程设计方式。然而,农业职业院校课程模式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其弱势地位依旧,生源、经费、师资等系列问题没有明显改善。笔者认为,从“生存模式”的角度看,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应拓展为三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以适应广阔农村纷繁复杂的市场需求,实现就业、市场零距离目标。
  以信用管理专业课程“生存模式”为例,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类课程体系分别由不同课程模块构成。职业教育类课程面向在校普通学生,以信用管理概论、社会信用体系、消费者信用管理等理论知识课程为主,职业培训类课程面向在校普通学生及农村征信机制人员,以征信面访技能、信用管理流程构建技能、信用管理岗位求职技能等信用管理技能培训模块构成,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同时帮助学员顺利通过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技术培训类课程面向工作在第一线的信用管理工作人员,以征集调查技术、征信报告制作技术、征信数据库技术等课程模块构成,帮助解决现实工作中的信用管理工作问题,实现终生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三类课程体系之间互联互通,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职业培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技术培训解决学生就业后遇到的新问题,实现终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训问题由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学生的理论基础由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有力地缩短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与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三类课程形成一个正向反馈、不断完善的可持续性课程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就业问题,也有助于地解决农业职业教育院校的办法经费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利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较好地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学生与教学机构的“生存模式”问题。
  4 结论及对策
  本文认为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困境的成因是模式定位不清,“生存模式”是走出困境的出路。分析了“生存模式”的课堂体系构成体系,包括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及相应课程模块内容。鉴于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相关制度改革,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促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与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参考文献:
  [1]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27-131.
  [2]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1:9-13.
  [3]洪绂曾.农村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0:8-9+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北部湾国家经济区信用化研究”(项目编号:200802MS087)及广西教育厅“十一五”第一批优秀教材立项“企业信用管理”(桂教高教2007第138号)科研项目基金支持。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民兵编组出现的问题,探索创新编组方式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做到“编为用、建为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民兵整组 编组建议  毛泽东同志说:“民兵,第一是组织,第二是政治,第三是军事。首先有没有,然后讲政治”。这句话指出了民兵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关系到民兵工作的成败,必须抓实抓好。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民
摘要:浙江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基于KSAO模型,可以尝试对浙江饭店职业经理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  关键词:饭店 职业经理人 浙江 KSAO模型  课题组之前已经研究过,饭店职业经理人主要是指在高星级饭店或国际饭店集团下属子饭店工作的部门经理及以上管理层人员(正副级总监、正副级总经理和正副级部门经理等)。目前浙江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存有一些困境,文章基于KSAO模型,尝试对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好坏是工程建设质量好坏的关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房屋建设工程同样在快速的发展,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建设企业的效益产生影响,而且还影响到业主的生活甚
摘要: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有利于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效果。与专业相结合的嵌入式辅导员工作模式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管理,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着重从这两个方面阐述对嵌入式辅导员工作模式的认识和探索。  关键词:嵌入式 辅导员工作模式 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指出了辅
摘要:对于大学新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的逐渐提高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问题。在不同层次上,需要有意识地关注不同的能力的提高。在初级阶段,需要考虑如何围绕教学大纲和学校的育人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此外,还要考虑受众的知识准备。在教学水平的更高一级层面,则需要深化对于讲授内容的理解,理清知识点之间的深层的逻辑关系,同时还需要能够紧跟学科的学术和实践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东阳文化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是浙江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典型。全力做到“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拓宽文化产业领域,推动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推进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成为今年
对于企业基层党组织来说,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保持企业的基业长青。通常情况下,将促进企业的发展作为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
本文对微格教室设备(录播系统、交换机、摄像机、显示器、电脑主机、语音传输)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作一总结。
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于设备搬迁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本文结合通信设备搬迁工程进行简要的论述,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才能确保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