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授课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语文需要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只要从宏观上弄清了语文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教员才会步入进步语文教学的正轨,然后才干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问题,才干使学生迈上语文学习的康庄大道,那么加上详细可行的做法,语文教学质量的进步不再悠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想象 创新
  语文课真难上!许多语文老师常有这样的感叹。其表现就是文章讲完了,学生仍答不出文后的思考题;给一篇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难道是语文老师课没讲好吗?其实,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是花了心血的。为讲好一篇课文,许多语文老师在课前就作了充分的准备,对课文的讲解作了精心的安排。有的老师甚至精讲:明文体、归内容、分析结构、揣摩语言,处处到位,堪大求全。可课文讲完后,学生还是记不住要点,仍处于"似懂非懂"的临界状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语文需要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临界"状态,也许正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跨越的一个过程呢!高中语文课的讲授,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个过程。要跨越这个过程,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跨越这个过程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精心设置"课眼"
  要知道,语文课上,并不是老师的每一句话,学生都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即使这节课老师讲的全是精华,学生也未必能记住。生活中没有滴水不漏,百分之百掌握和接受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安排授课内容时,应精心设置"课眼",即每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这样,一节课下来,即使学生七成没听懂,只听懂了三层,也是一种收获。
  二、精讲学生不懂的
  一篇课文,老师不必面面俱到,处处都讲,否则,会费力不讨好。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有的内容就可以留给学生独立去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应把握好教材,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老师祥讲。这样,课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听出滋味来。如我在讲授鲁迅的《拿来主义》时,就只重讲了比喻论证及比喻论证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其余的内容我将之设成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完成,同样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增讲教材中没有的
  也许有人会说,讲教材中没有的,这不是偏离教材了吗?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外延永远等于生活"。因此,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就不要只是照本宣科,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哪怕是一句古诗,一个笑话,只要是课文中没有的,老师讲到了,学生就容易记住。学生的知识,文学修养,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反之,对教材中的某些课文,教师如认为没有讲解的价值,也可大胆舍去不讲。
  近几年的全国高考,都有一道大题是考"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主要是考查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教学与高考挂起钩来。如我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就将何其芳的《雨前》、巴金的《废园外》扩展到课堂,因为这几篇文章有共同点:一是主题基本一致,都反映抗战时期小知识分子的苦闷情怀与对抗战必胜的信念。二是表现手法相同,都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这样的归类讲授,有助于学生把握鉴赏散文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四、诱导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作为教师应引导、肯定、表扬学生的大胆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尽可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项链》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路瓦栽夫人得知花去巨款所赔偿的项链是假的,她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在小说结尾处续写一段,描写路瓦栽夫人的心理、语言和行动。学生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在续写时作了种种设想:有的想象她悔不当初,慨叹年华已逝;有的想象她喜出望外,向女友讨还了35000法郎;有的想象她与佛来思节争吵不休,最后只能由法庭调解;有的想象她惊愕万状,竟像范进中举一样发疯发傻,喜怒無常。通过这次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
  五、对待学生多点启发,少点灌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是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上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但未思考成熟,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并能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能把握好授课的技巧,就可上好每一节课。这样,就可充分发挥好一节课40分钟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会不断进步。这对于推进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授课活动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是学生进行后续阅读写作学习的基础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识字学习更是其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在探索一套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强调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全面激发学生学
背景:“东边的天际刚刚出现第一抹朝霞。‘有破烂的卖?!’一声声夹带着豫、冀、皖等地口音的吆喝此起彼伏,响彻北京城东北角酒仙桥一带的通衢僻巷……同一时刻,京城东南角‘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
读书,可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强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达到新课程理念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好书陪伴学生走出课堂。那么,在小学生中有该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激发兴趣,指导愿读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最近十几年,辽宁省省内的19家柞蚕种场生产经营效果出现越来越大的开差.据查,仅有5家种场盈利,其他14家普遍经济亏损,有些已停产多年濒临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