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根据自身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不足方面论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师若能结合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笔者在运用现代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情况,现将自己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或体验课文描绘的意境,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并使其思维随着情境的引导,深入教学内容,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内涵和巨大的表现能力,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形状、发展过程,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用它进行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教学知识。一堂课下来,大家都成了教学中的“演员”,教师教得尽兴,学生学得尽兴,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既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又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发展现代教育,必须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人,这种人应是教师。近几年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也开展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许多教师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而正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理代教育技术的大力推广和运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限制思维。
  由于多媒体的“热”,不少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过程中,全然不顾教学目的,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白展现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是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诗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体会的。恩格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有的老师图解诗文,让学生一览无余,将含蓄美的诗歌变成一杯白开水。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很容易变成一种容器,教师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2.制作困难。
  多媒体已不再是声、画、像的简单组合,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其中。一个好的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对声音、图形、视频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至少较熟悉地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对语文教学软件开发与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1.商家要大力开发音像教材的素材软件。
  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量是很大的,多年来,笔者感觉制作课件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素材的问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各种素材,多准备些“米”。
  2.实现素材共享。
  要实现素材的共享,否则,每次要制作课件都临时找“米”,临渴掘井,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只有平时“深挖洞,广积粮”,才能避免上述问题,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和质量。
  3.联合制作。
  前面提到,制作课件时会出现“会做的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需要,要用的不知道如何去制作”的情况,这就要求有一个队伍,这个队伍应由教师和专业的多媒体制作人员组成,也就是上文说的“会做的”和“要用的”。这两者单独制作的课件不外乎两种:一是课件非常精美,但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二是能符合教学的需要,但课件“面目可憎”。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两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4.加强培训。
  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造成的问题是不会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即使制作出来了,也是面目可憎。这一点在上文已说过了。但更大的问题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交给你,也不会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还要请一个操作员在一旁。笔者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上课,突然遇到问题,将操作员叫上台去替他操作。好一些的,注意力用到了计算机上,就顾不了学生,注意力用到了学生身上,就顾不了计算机,这样都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对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不能让他们总停留在文字编辑排版这样的“初级阶段”,而应该鼓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操作多媒体设备能够熟练到“不经过大脑”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前途是一片光明的,但道路一定是曲折的。以上只是笔者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多年的实践中的一点感受。愿和同仁一起研究、探讨,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体验式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进而培养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也能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优化和发展。作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认识。  关键词: 体验式阅读 阅读教学 运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材
阅读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使人睿智,使人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善读者可以治愚”,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阅读与欣赏,而教师则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地强灌给学生,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一律的
一节语文课下来,老师往往觉得很累,即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且发言踊跃,老师也难免会有疲惫的感觉。因为教师要不断“抛砖引玉”,即不断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老师不断问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老师总结点评,老师再问,学生再答,老师再总结点评,如此反复,老师难免口干舌燥,常常会不自觉地羡慕理科老师能边讲边练、干脆利落。造成语文课堂如此尴尬境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在语文课堂上摸索的实践告诉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导入新课需要提问,学习新知需要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需要提问,问题探究需要提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需要提问……它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强弱。  纵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提问目的不明确,满堂问,不管学生会不会都要提问,使学生失去对所提问题的兴趣。甚至还有的教师把提问当成警告和惩罚学生的手段:谁上课不听就提问谁,故意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传播知识、活跃思维、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能为学生搭设发展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课堂提问要有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提问要适时  课堂问题的设置,最忌讳的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