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法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同时,语法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初二阶段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掌握不好的语法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完成初中的语法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语法教学 优化 运用能力
1.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英语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调研数据表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两大误区:
1.1 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
教师单向讲解语法规则,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枯燥的语法讲解常常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倦怠。
1.2 淡化语法教学
认为讲授语法知识则有悖于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回避语法讲解,导致学生表达不规范,难以理解结构稍难的句子,语言运用能力薄弱。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学习者所要具备的交际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即语法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必要的语法学习是为了发展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不能简单地予以淡化,应坚持“优化”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法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英语语法教学优化策略
2.1 导入语法内容,让教学情景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立的语句难以造成情绪反应,而有情境的文字则能使人的思维产生活跃性。在导入新的语法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文字描述等直观形式,创设语言情境,有目的地呈现包含特定语法项目的材料,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呈现该语法项目的运用背景,让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其体验、理解该语言材料的涵义。
在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时,笔者以Free talk 的形式导入,问一学生“What do you like doing?”,“Do you often ...?”,并板书“He often ...”其后,请学生演示该动作,在演示过程中描述并板书:“What is he doing?”,“He is ... now.”以此导入现在进行时,采用“视、听、说”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习得语言信息的环境,也为下一环节学生自主探寻语法规则作出了铺垫。
2.2 探求语法规则,让教学主体化
《课程标准》倡导“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语言学习观,要求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情景导入、呈现一定量的语言现象,使学生对所学语法项目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借助语境,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把握语言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境中呈现现在进行时后,让学生结合情景比较“He often draws pictures.”和”Look! He is drawing a picture. / He’s drawing a picture now.”所表达的含义以及结构的不同,自己推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与构成。
归纳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感悟语言功能,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3 调动学生热忱,让教学趣味化
前苏联教育学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半。”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能运用所学语言规则进行语言实践的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枯燥语法规则的学习焦虑,培养积极情感,使之乐学。
在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用法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做“名人模仿秀———我来猜一猜”的游戏巩固所学。屏幕展示若干名人照片,将学生分为4 人小组,一人模仿某名人,其他成员竞猜:“Are you playing the guitar?”,“Are you Liang Bo?”猜到的学生随即模仿另一名人让同伴猜。一分钟计时,比比看哪一组猜到的次数多。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使活动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
2.4 内化语法知识,让教学任务化
“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之中去理解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在学生了解所学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根据该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语言活动,将抽象的语法内容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和体会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语法规则在交际过程中得以运用,达到内化规则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后,组织暑期播报活动。张贴“欢乐暑期进行时”的海报,学生分小组再现自己感兴趣的暑期活动,由一名学生作播音主持,报道小组成员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My friends are having a great time on vacation. Look! Tim is ... He likes ...very much. Ann is ... What is Gina doing? She is ...”作为该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要求学生回家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用英语给小组成员打电话,询问大家当时分别在做什么。打完电话后填写记录表,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次日在课堂上分享、交流,议一议谁的课余时间安排更合理。
3. 结语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运用使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情景化、趣味化、主体化、任务化的优化策略,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感知语法内容、探索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能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过于强调语言形式的输入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弊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忱,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语法教学的最优化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化,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Hymes, D.H.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胡壮麟, 姜望琪. 语言学高级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语法教学 优化 运用能力
1.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英语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调研数据表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两大误区:
1.1 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
教师单向讲解语法规则,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枯燥的语法讲解常常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倦怠。
1.2 淡化语法教学
认为讲授语法知识则有悖于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回避语法讲解,导致学生表达不规范,难以理解结构稍难的句子,语言运用能力薄弱。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学习者所要具备的交际能力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即语法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必要的语法学习是为了发展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不能简单地予以淡化,应坚持“优化”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法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英语语法教学优化策略
2.1 导入语法内容,让教学情景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立的语句难以造成情绪反应,而有情境的文字则能使人的思维产生活跃性。在导入新的语法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文字描述等直观形式,创设语言情境,有目的地呈现包含特定语法项目的材料,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呈现该语法项目的运用背景,让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其体验、理解该语言材料的涵义。
在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时,笔者以Free talk 的形式导入,问一学生“What do you like doing?”,“Do you often ...?”,并板书“He often ...”其后,请学生演示该动作,在演示过程中描述并板书:“What is he doing?”,“He is ... now.”以此导入现在进行时,采用“视、听、说”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习得语言信息的环境,也为下一环节学生自主探寻语法规则作出了铺垫。
2.2 探求语法规则,让教学主体化
《课程标准》倡导“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语言学习观,要求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情景导入、呈现一定量的语言现象,使学生对所学语法项目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借助语境,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把握语言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境中呈现现在进行时后,让学生结合情景比较“He often draws pictures.”和”Look! He is drawing a picture. / He’s drawing a picture now.”所表达的含义以及结构的不同,自己推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与构成。
归纳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感悟语言功能,主动获得语法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3 调动学生热忱,让教学趣味化
前苏联教育学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半。”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能运用所学语言规则进行语言实践的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枯燥语法规则的学习焦虑,培养积极情感,使之乐学。
在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用法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做“名人模仿秀———我来猜一猜”的游戏巩固所学。屏幕展示若干名人照片,将学生分为4 人小组,一人模仿某名人,其他成员竞猜:“Are you playing the guitar?”,“Are you Liang Bo?”猜到的学生随即模仿另一名人让同伴猜。一分钟计时,比比看哪一组猜到的次数多。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使活动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
2.4 内化语法知识,让教学任务化
“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之中去理解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在学生了解所学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根据该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语言活动,将抽象的语法内容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和体会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语法规则在交际过程中得以运用,达到内化规则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后,组织暑期播报活动。张贴“欢乐暑期进行时”的海报,学生分小组再现自己感兴趣的暑期活动,由一名学生作播音主持,报道小组成员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My friends are having a great time on vacation. Look! Tim is ... He likes ...very much. Ann is ... What is Gina doing? She is ...”作为该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要求学生回家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用英语给小组成员打电话,询问大家当时分别在做什么。打完电话后填写记录表,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次日在课堂上分享、交流,议一议谁的课余时间安排更合理。
3. 结语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运用使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情景化、趣味化、主体化、任务化的优化策略,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感知语法内容、探索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能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过于强调语言形式的输入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弊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忱,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语法教学的最优化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化,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Hymes, D.H.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胡壮麟, 姜望琪. 语言学高级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