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和《牧羊哀话》叙述模式比较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短篇小说《牧羊哀话》,在作家本人的创作生涯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两种不同的源头。因此。对两篇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就具有了一种发生学的意义。以叙述学为工具。从叙述分层、叙述者及小说的情感基调、不可靠叙述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比较其叙述模式的异同,可以发现两位作者的独特匠心之处,以及他们给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他文献
从地方文史的角度讲,郭沫若关于家乡的文字,描绘了清末民初乐山、沙湾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貌,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乐山乡土历史的重要文献。但是,由于郭沫若这些著述都是在距家乡
本文就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时的镇痛效果,丙泊酚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作比较。
近翻乐山市图书馆所藏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郭沫若书法集》,见到郭老1940年1月在重庆书赠于立群卷轴上的《寺字韵诗七首》手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许多全国著名的
对我院收住39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要求转上一级医院,4例在临床好转时突发加重致破裂死亡。认为建立和实施专业性护理措施,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