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刍议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体会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以及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者的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任教以来,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做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做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心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1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2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其他文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学习不自信,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有障碍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由学生情绪低落、精神崩溃导致自杀、伤害事件频发,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事实也证明暴力行为与学生的精神情绪,特别是焦虑情绪有关。为了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教师必须帮助引导学生寻找宣泄出口,以缓解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是危害玉米较重的常发性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平均减产10%,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巾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乃至一生,因此初巾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的好坏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然而,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学科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如何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