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英语在基础英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基础英语课程现状
  基础英语课程即综合英语或精读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基础阶段应开设的一门课程,包括阅读、听说、写作、语音、语法等技能课程。这门课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多年实践证明基础英语的教学效果亟待加强。学生或抱怨教材内容缺乏时效性,过于书面化;或教师仍一味注重词汇和语法规则讲解,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和单一,时间一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随之消退。因此,将新闻英语引入基础英语课堂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和英语专业教师的关注,而怎样将新闻英语以最佳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直以来尚未定论。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践,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角度分析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导入新闻英语。
  二、 多模态教学法
  多模态教学是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它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开辟了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先河。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自古有之,如诗歌配上图画,说话时打手势做鬼脸,使用不同口气和腔调等(张德禄,2009)。而多模态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y)和多模态意义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一种教学理论,这一概念主张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如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应利用一切符号手段促进教学,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官亲历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教与学的互动。
  21世纪初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化研究引起了不少国外学者的极大兴趣。Stein(2000)提出课程、教学和评估应以学习环境的模态特征为中心而开展。Royce, T. (2002) 提出“多模态教学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读写、听说和词汇教学中。O’Halloran(2004)研究数学语篇的多模态互动等都对多模态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国内学者中,虽然顾曰国、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国内语言学家为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介绍和研究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但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尚在起始阶段,对将新闻英语有效展示英语课堂多模态方法的研究不多。
  三、新闻英语在基础英语多模态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提供了5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媒体层面对于多模态教学法的体现最为显著,最为直观。张德禄把多模态话语的媒体层面分为了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本文从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模式探讨如何把新闻英语导入基础英语课堂,以多模态教学的方式展示给受众。
  语言分为纯语言和伴随语言。纯语言包括文字和声音。伴随语言对语义起到辅助,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如声音的大小、音调、口音、语气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是单纯的句子,词汇和语法的排列组合。新闻英语能体现西方人的风俗人情,文化思想,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教师选择文字材料时应考虑到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合理选择略高于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新闻;同时也要有理有据,主次分明,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主题和内容,拓宽学生对所学单元的横向和纵向理解。原汁原味的表达让学生在开阔视野和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而新闻的播报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也就是如何让伴随语言更好的发挥作用。较为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参与到新闻播报中,如新闻报告,答记者问,新闻联播,热点人物访谈,模拟新闻发布会等,根据新闻内容,揣摩内涵,参与者通过变化语气,音调,调节声音的频率等传达给其他学生。让纯语言和伴随语言协同帮助参与者和听者获得语言信息。新闻播报时间不宜过长,开课前5-10分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非语言表达则包括身体和非身体两种。身体指动作的移动,面部表情,肢体等,参与者可模仿新闻播报者运用身体语言更清晰传达大意。非身体方式指工具和环境,包括网络,语音实验室,PPT,音响扩放等,其中以PPT和网络为主要辅助工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如VOA,BBC,CNN,CCTV-NEWS等节目中的视频,或者纸质媒介如《CHINA DAILY》《21 CENTURY》等。借助PPT播报新闻,同时可以展示文字,图片,动画,插入声音、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授课内容。
  若将新闻英语导入基础英语课堂,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以兴趣所在,根据学生需求,把握重点、难点,借助网络资源寻找合适的各种新闻素材,包括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制作PPT。尽管这一方式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元识读意识、职业素养和技能,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他们主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Stein, P. 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 TESOL Quarterly, 2000,34 (2): 333-336.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a(1).
  该文属校级支持项目,项目编号 楚院[2011]31号
其他文献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ransient from initial to maximum fluorescence(“P” step) throughout two intermediate steps(“J” and “I”)(JIP‐test) is considered
期刊
光照、气温、土壤类型、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海拔、坡度、重金属污染等自然生态环境对烤烟的分布、生长发育及品质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烤烟种植优化配置必不可少的基础信息
学英语宜从儿童时代开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所认同。那么,如何使小学生真正喜欢英语,又能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效率呢?现将我在《新标准英语》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愉快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儿童在与他人的接触中,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儿童对教师和同学的笑、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
如果你喜欢哲学,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果你喜欢数学,一定知道微积分的发明者除了牛顿,还有莱布尼茨.他通晓各个学科,被后人称为“罕见的
字典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好助手,但目前许多小学生不喜欢查字典,有的甚至还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在完成作业或课外阅读中遇到新单词,他们喜欢向老师和家长求助,对老师和家长过分依赖,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自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发展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我们尝试了“我爱查字典”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与能力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摘要内容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教学重要特别重视师生的互动。文章简要阐释了“互动”的内涵,设计了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实例,论述了“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互动 互动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教学重要特别重视师生的互动。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去
摘 要:对于那些有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情,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扶一把,做好辅导者;送一程,做好指路者,使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构筑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   关键词:心理障碍 构筑 心理优势   英语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进行交流。课堂口语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来自农村的或者部
摘 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教学模式一直是个经久不息的话题。本文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通过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阐述了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学,减少情感过滤,以提高知识的吸收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以服务课堂为基础,提高口语为目的,情感教学为途径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挑战心理和成就感。   关键词:情感过滤,情感教学,第二课堂,高职学生,英语口语